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大口黑鲈做上“核酸检测” 上海海洋大学专家团队开发大口黑鲈病原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2024-05-02 08: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大口黑鲈又被称为加州鲈鱼、黑鲈,肉质好、无肌间剌,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及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大口黑鲈的病害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病毒性疾病(如虹彩病毒LMBV病等)。这些疾病尤其在苗种培育阶段会导致高达90%的死亡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病害防控是大口黑鲈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目前,大多数检测方法依赖于中心化实验室,通常需要超过两天的时间来得出结果,严重影响了时效性。”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胡鹏教授表示,养殖户往往只能依靠经验判断疾病的爆发,缺乏科学依据。“面对这一挑战,实用化检测技术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准确、实时的结果输出;以及便携性和适应资源有限环境的可扩展性,特别是养殖户的塘口检测需求。”

应对上述产业需求,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胡鹏教授团队与杭州逸检科技有限公司的宋金召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手持等温核酸扩增装置WeD-1。该设备使用LAMP-PfAgo技术进行病原检测,并能通过荧光追踪实现水生病原体的双重可视检测。WeD-1装置的便携性、可重复使用性、用户友好设计以及合理的成本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塘口现场快速检测工具。

图1. WeD-1装置设计原理图

及其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近日,该成果已在生物技术与生物传感器领域的顶级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发表(影响因子12.60,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4.116187),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创新,上海海洋大学为共同通讯单位。WeD-1的设计允许快速而可靠地诊断水生病原体,其检测系统的简化大大减少了对大型设备、专门的实验室环境和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的需求。

图2. LAMP-PfAgo检测方法

在WeD-1检测平台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在检测LMBV DNA时显示出显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其独特的设计可通过使用不同的检测靶标显示不同颜色来识别双重病原感染。比较WeD-1与传统PCR方法的检测结果显示,WeD-1的检出率与PCR检测结果一致,而且其检测精度优于1个拷贝/μL。同时,基于技术优势,能在40min以内读出结果,准确率>96%,能同时检测8个样本,单样本检测成本控制在20元/反应。

图3.水生病原体的双重感染

可视化及其野外/现场检测结果

“现在,我们可以在塘口为大口黑鲈高效且精准地做上‘核酸检测’。”胡鹏介绍,WeD-1装置及其检测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可用于大口黑鲈的主要病原体的现场准确快速检测,对于加速病害的快速诊断和减少水产行业因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得到了由上海海洋大学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的第一标注支持(项目编号:2023YFD2402100)。

通讯作者简介

胡鹏博士,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青年项目,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育种专项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现任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海洋大学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主任。从事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挖掘主效基因及分子机制、抗病抗逆分子有种和病原现场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开发。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thods、Molecular Cell、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Google学术引用超过1000次,参与荣获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科学技术)一等奖。

原标题:《为大口黑鲈做上“核酸检测” 上海海洋大学专家团队开发大口黑鲈病原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