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四新”“四化”有一手丨动力电池生产线上的“关键一手”

2024-05-03 14: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劳动者,用双手创造幸福成就梦想,他们的手,是勤劳和智慧的见证!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众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四新”“四化”中当好主力军,建功新时代。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向社会公布了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评选结果,贵州有三个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动静推出专栏《“四新”“四化”有一手》,带您走进一线,看技术能手们用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贵州正加快“电动贵州”建设,大幅提升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影响力。台江经开区的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高性能动力电池制造企业,靠着技术创新这一“关键一手”,该公司实现了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并在今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在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调试机器手组装电池配件。机器手的运用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危险系数,还降低了铸焊环节耗能和污染物排放,并让电池的不良率降低10倍。

自动化装配车间主任周磊告诉记者:“以前手上都是油污,干的是体力活儿,现在干的是技术活儿。自动化程度高了, 双手被解放了,稳定性安全性更可靠。产能不变,质量还得到了提升,人工的误差是两三公分,机械化的误差在一两毫米左右。”

周磊

机器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工人们的精准操控,在连涂生产线上,熟练工通过扭动螺栓,将克重误差保持在0.5克以内。

吴你耶是连涂4号生产线机长,扣动扳手的动作,他每天要重复上百次。面对镜头,他有些害羞和闪躲,但一站上岗位,便开始了行云流水的操作。他说:“按钮和矿泉水瓶盖差不多大,肉眼是看不到刻度的。都是靠熟练程度,稍微扭一毫米,要求很高,但乐在其中。”

24岁的张浩萍是机房充电工里年纪最小的员工,负责智能化检测电池。近几年,像她一样返乡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她告诉记者,工资高,离家近,是返乡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到工作适应期,张浩萍乐呵呵地说:“都是用电脑操作数据。计算机是大学必修的,年轻人脑子快,这方面比较容易上手。”

张浩萍

机房充电工龙增同样在机房忙碌,手里的对讲机是工作中的得力助手:“19号7-3的第7个夹子掉了,夹一下。”龙增告诉记者,自动化程度提升后,通过手操控电脑,能够监测到每一块电池,一台电脑能同时检测16000块电池的充电情况,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龙增

目前,每分钟有300只电池从该企业产出,销往全国各地。产量提升的“关键一手”在于技术的革新。

过去3个多月,工程师杨通明每天要花上几小时去生产线上找技改“突破口”,将每个部件拆解、分析,然后再回到办公室测绘、设计。

杨通明

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杨通明说:“上万个零件,我反复画了个遍,不停在修改。跟机器待的时间比和女朋友的时间还要长。最精密的地方偏差不能超过0.05毫米。有些部件反复改了35次。”

但杨通明骄傲地告诉记者:“目前图纸处于交付状态,预计在五月底复产,双手创造的价值,生产效率能提升400%,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去年,该企业电池产量4025万只,同比增长12.7%,销售同比增长15.8%,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13%。

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庞明朵告诉记者,整个行业追求自动化智能化的制造,预计今年研发投入1.4亿,设备的升级大大降低了员工和有害物质的直接接触。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是企业能留得住人才的原因之一。

庞明朵

他说:“今年(产量)历史以来最高,每天生产14.5万只电池,循环寿命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20%到30%,原来老百姓买一组电池400块,现在落回到200多元一组。”

来源 动静贵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今日台江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四新”“四化”有一手丨动力电池生产线上的“关键一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