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州现极端暴雨冰雹,气候变化之下,粮食还够吃吗?

2024-05-08 10: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讯】2024年4月16日以来,广东迎来最强降雨过程,成为全国暴雨中心,截至4月22日,已造成4人死亡,仍有10人失联,已累计转移群众11万人。4月27日,广州连遭冰雹与龙卷风袭击,直到夜间还在发布龙卷警报。

2024年3月31日深夜,一场强对流大风,刮过江西南昌,造成了4死10余伤的惨剧,睡梦中的老人孩子和床垫被从高楼卷落。

亚洲成为2023年全球受极端天气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而2024年1月则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进入4月后,印度、泰国等许多地区最高气温已开始超过40摄氏度。

《2023年亚洲气候状况》报告显示,亚洲长期变暖趋势加速,变暖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去年亚洲近地表平均温度为有记录以来第二高。

不断创纪录的高温和干旱,让亚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灾区。极端天气也频频光顾。

(摄影©李志)

而极端天气的频发,也让“极端”开始变得越来越“日常”。在这种“极端日常”影响下,粮食问题,也变得越发敏感。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24日共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3年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816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

极端气候则是除了地缘冲突和经济危机外,造成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上述报告强调,厄尔尼诺现象和气候变化使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而厄尔尼诺现象在2024年初达到顶峰,其对粮食危机的全面影响可能会在今年全年显现。报告同时警告,2024年全球粮食安全前景黯淡,预计不会有实质性改善。

虽然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庞大的人口数量基数和有限耕地之间的悬殊比例,在极端气候和粮食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十分紧迫。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通过第一章的整章内容,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做出重要部署,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必须坚决守牢的底线。

(摄影©李志)

除了国家宏观政策,粮食安全保障的另一个路径——沙产业,值得深入推进。

沙产业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1984年提出的概念,旨在利用沙地、荒漠半荒漠地区的独特优势进行经济开发。这种新型农业模式强调知识密集型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旨在将沙漠等荒漠地区转变为生产力,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1984年5月10日,钱学森先生在给吕宗耀的信中,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产业革命进行分析梳理,提出自己的产业革命序列:

第一次:农牧业的出现和兴起,大约公元前七、八千年;

第二次: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大约公元前一千多年;

第三次:大工业生产18世纪末,19世记初;

第四次:国家以至跨国大生产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我们要补课的那一次产业革命;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信息组织起来的生产体系,即将到来的一次产业革命;

第六次:高度知识和技术密集的大农业,农、工、商综合生产体系,可能出现于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

沙产业,便是钱老所提出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焦到我国地理状况和实际情况,西高东低的地势,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分布,其中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和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大部分在我国瑷珲-腾冲线(胡焕庸线)的西北侧。

1935年,胡焕庸先生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在《地理学报》发表《中国人口之分布》时标记的这条自然地理和人口地理相结合的分界线显示,西北部国土面积占64%,人口却只占4%。

时至今日,近90年过去,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但这条线的所描述的基本情况始终未发生根本改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条线的区隔下亦十分明显。

(摄影©李志)

中国西北侧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广袤但贫瘠的土地、稀缺的水资源和丰沛的光照条件。这为沙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按照钱老论述,他明晰地界定了农业型产业是以太阳为直接能源,靠生物的光合作用来进行产品生产的体系。

而沙产业理论的谋略是:利用光合作用,最大限度地固定并转化沙漠戈壁上充沛的阳光为方向,主张“走出传统,跨行业、跨领域地运用物理的、化学的科学原理和信息革命的成果,创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

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发展沙产业,在气候变化深度影响亚洲的背景下,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而言,是危机也是挑战。

参考资料:

1.今年会更热?亚洲已开始战高温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291890046987803&wfr=spider&for=pc

2.全球逾2.81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241433033774296&wfr=spider&for=pc

3.第二篇:认知沙产业|对话刘恕,探寻钱学森沙产业理念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6681689005604354&wfr=spider&for=pc

4.第五篇:沙产业功能的理性拓展|对话刘恕,探寻钱学森沙产业理念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8836558379233206&wfr=spider&for=pc

文 | Tammy

审|cherry

排版| 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