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丨别让自己立于危墙之下

思言小济
2024-05-10 21:2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一早在公司走廊里排队等着接水,远远望见同事小A背着双肩包急匆匆从电梯间拐过来,恰好和部门老总撞了个满怀。及至小A走到近前,就听见他在抱怨:好巧不巧,又被老板碰上了,这个月第三次了都。听得我直发笑,调侃他“怎么受伤的总是你”。

说起“受伤”,身边倒真有个常受伤的朋友。这位仁兄历经多次受伤劫难,自诩“倒霉达人”。受伤的方式千奇百怪,不是在人行道上一边看手机一边走路,被迎面开来的违章小电驴撞倒,就是骑着小黄车游荡在非机动车道的边缘,被路过的机动车剐到。虽然每次都是对方全责、赔钱了事,但一直听他描述自己的“倒霉经历”,却总有怪怪的感觉。

有一次过横道线时,这位兄台又大步流星旁若无人地直冲上前,冷不丁车行方向传来一阵急刹声,隔空把他吓得摔倒在地。后来,他去求了个条幅压在办公桌玻璃底下,上书:“责任是人家的,生命是自己的”。从此,走在马路上总见他瞪着铃铛般大的眼睛,好似抓坏人一样仔细观察着来往的车流。就是绿灯穿行马路,也死死盯着来车方向,再不敢做玩手机的“低头族”了。

我总觉得这两出故事显出了相似的道理,却一直总结不出。直到最近偶翻《孟子》,才发现两千多年前,亚圣人早就帮我们总结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近来我总发现,老祖宗的许多至理名言,穿越千年的风霜以后,所蕴含的哲理和警意仍不失当年的锐利。很多人可能觉得,那道理不是普适的,而是古代环境下所特有的。我不这样觉得,所以想着做一番挖掘,从中得一些在现代生活场景下的新启示。

确实,现在要去找一个实体的危墙,站在下面等他倒下,并不容易,但“危墙”的意涵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拓展延伸。很多时候,我们或许在不经意间就会站到“危墙”之下,却犹不自觉。

就拿节假日出行来说,许多人趁着小长假去国外见世面。我的一个亲友,带着行李箱出国,回来却两手空空,让我大感不解:从来都听说有拿着破箱子去国外,淘换一个新的品牌行李箱回国的玩法,这空手而归的行为做何解呢?一问才晓得,原来是人生地不熟,又没有打好足够的提前量,那边厢飞机快要起飞,这边厢还等在托运通道。掂量着箱子里的货值和改签费用,只能“两害相衡取其轻”,忍痛把行李箱抛却。

平时时间观念不强、偶有拖拉确是小事,但一旦养成这坏习惯,说不准哪天集中爆发,就容易被那“危墙”砸中。

类似这样自己被“危墙”砸中的情形,危害有时候还可控,怕就怕这“危墙”效应还会溢出,后果就很难预料了。比如,有网友调侃节假日的高速公路,说是“一年不开车的牛鬼蛇神都出动了”,典型的就是“快车道行慢车”。

“快车道行慢车”,不仅可能成为自己被后车追尾,被动地“站到危墙之下”的罪魁,更可能是“慢车道行快车”和高速频繁变道的一大祸首,“危墙”的倒下可能就这样被无端强加到过往的人群身上。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发生事故时我们当然要谴责后车,但或许也应反思前车是不是那片无辜的“雪花”。

跨出家门,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有时候,多让渡一份“松弛感”,就能多承担起一份应尽的责任,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或许也唯有如此,才能努力做到,不让自己“立于危墙之下”。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