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川端康成 | 人世间的美与哀

2024-05-09 21: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Lininin林 楚尘文化

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川端康成写出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

三岛由纪夫评价川端康成是“永远的旅人”,伊豆、浅草、京都、大阪……日本的人事与风物在他的笔下总是格外美丽,又被淡淡的哀愁笼盖。这不仅仅是穿越日本的旅行,日本的历史、文化、自然的灵韵,都在川端的这本《我在美丽的日本》中。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 — 1972),毕业于东京大学,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以及《睡美人》 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

日本的美,一半在于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本真的呈现,一半来自许多日本作家纤细的感触和灵巧的文字所赋予。“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短短的一句话,让人产生了多少清纯、唯美、又包裹着淡淡哀伤的联想。在他的笔下,一花、一叶、一生命,都蕴含着关乎自己本性的纯洁的灵韵,“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确是有限的”,但是经由他的书写,这种美得以被捕捉和传递。

《我在美丽的日本》是康成的散文集书,从京都到东京,作者的文字与行迹一道延展,形成了这部包含33篇散文的美丽作品。关于沿途的风物、驿站中的旅客、艺术家的创作和美是如何发生的等等,川端康成都投注了一点关心。在文章中,他用淡淡的口吻与读者分享自己的思考,读来不似铁板一块的出版作品,更像远方的老友写来的一封手信——我在楼上远眺到夕照山岚的美景,你在干什么呢?

▲《我在美丽的日本》书封

01

浮云霞彩春光久,终日与子戏拍球

书中很大一部分篇章是在描写日本美丽的自然风光。

在绿油油的高原上眺望 —昨日我们抵达仙石原温泉的仙乡楼,没想到岩根的箱根山中,竟展现这样一片绿韵,很像轻井泽的高原。若降雪,这里就是一个很漂亮的滑雪场。可是,诸位友人从旅馆二楼眺望,却没想到这些,而只见火山喷口周围的原野悠悠的绿,今早我们一致决定去湖尻 —既没有人听见昨夜杜鹃的鸣啭,也没有人问及今时山、长尾岭、少女岭的情况。

——《仙石原——原箱根》

川端康成善于观察,光影与颜色的深浅交错和细小变化皆逃不过他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传达时,他又长于描摹,一切视觉所见的景色都可以被他转化为丰富的声音、味道和触感,将读者轻柔地包裹起来,读至兴味盎然时,仿佛踏入了一个崭新的小世界。

同时,川端康成又是一个极有审美的欣赏者。

我特别喜欢嵯峨的闲寂,以及祗王寺内等处充溢的空寂的氛围。从该寺院抄岚山的杜鹃亭这条道走,感觉很好。这里的静寂与深山中的寂静迥然不同。这种寂静是那样令人流连忘返、那样妩媚,虽然这样,却飘逸着一种古老日本佛的芳香。用凝望东京和大阪农村姑娘的目光来看嵯峨的女子,可以感受到那种类似古老文化之美。

——《嵯峨与淀川堤》

在空寂与肃穆之外,川端康成发现了寺院中的生机盎然。那是锦簇的新绿、年轻的女子、欢声笑语和清爽的空气。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点上,它们被一个作家收拢进了他的作品中,定格成为一幅清新的水彩。随着不断的翻阅和绵延的想象,一座日本古刹的形象浮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面前。

独具慧眼的欣赏不仅仅是个人兴味的表现,也需要丰厚的文化修养来托举,所谓“平中见奇,常中见险,陈中见新,朴中见色”,需要先了解平、常、陈、朴,了解世态的一般面目,才晓得如何寻求奇、险、新、色。二者相互烘托,在对比中才得见万物百态。川端康成的观察就是这样,他的感受和他的见闻交融在一起,让读者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体味到了日本独特的文化风尚——一种静谧、平和、谦恭而奋发向上的氛围。

02

望断伊人来远处,如今相见无他思

风景以外,行记中的人事同样动人。伊豆之行中,作者抚今追昔,钩沉过往的记忆和感受,而今“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尺幅之间难以尽诉。

然而,孤单、寂寞不时地向我袭来。合上眼睛,咬着棉袍的袖子,就嗅到一股温泉的气味。我很喜欢温泉的气味。现在我对这块土地已经非常熟稔,不觉

得怎么样了。可是从前我舍弃交通工具走下坡路,快到旅馆就感到有一股温泉的气味,泪珠便扑簌簌地滚落下来。我换上旅馆的衣服之后,用鼻子嗅了嗅袖子,深深吸了一口它的气味。不仅在这里如此,我在各处温泉镇都嗅到了各种不同的温泉气味。

——《温泉通信》

自童年起,川端康成似乎就一直在参加葬礼,亲友的接连去世在他稚子的心灵中留下来长久的伤痕,塑造了他敏感多思,近于自怜自哀的性格。伊豆是川端康成心目中少有的温暖之处,这里淳朴的民风、美好的少女和温泉环绕的自然环境,都令他念念不忘。然而时隔多年,故地重游,川端康成发现记忆与现实已然异轨,自己心中的桃花源也暗生裂痕,一时之间感慨和伤怀缠绕心头,不由得思绪万千,诉诸纸笔,以求排遣。《我在美丽的日本》开头接连几篇散文,皆是川端康成为记述伊豆之旅而作;在此基础上,几年之后,《伊豆的舞女》又诞生了,带着自传色彩的小说再次印证了伊豆对于川端康成的重要。

《伊豆的舞女》讲述了一个青年学生只身来到伊豆旅行的故事。路途上,他多次偶遇一位年轻的舞女。“那舞女看去大约十七岁。她头上盘着大得出奇的旧发髻,那发式我连名字都叫不出来,这使她严肃的鹅蛋脸上显得非常小,可是又美又调和。”女孩的美在他心里激起涟漪,于是他有意寻找,在一个下雨天,他终于如愿找到了她。然而匆匆几天的相处过后,互生好感的二人马上又要分离——一个是高等大学的男学生,一个是乡间流动的舞女,他们的差距何须多言呢?

作为小说的前身,关于伊豆的散文之中,川端康成已经用淡淡的笔触勾勒出了这些细小而尖锐的伤痛——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均,日本社会中男女地位的不公,个人在时代浪潮下的沉浮挣扎,乃至战争给日本民众心灵与生活留下的伤痕,是作者几次游历之后体味到的切身感受。

在这农村待久了,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不变化的环境”,是不断地支配人们命运的环境的力量。对于旅馆的女佣,我详尽地了解了她们的身世。环境及其命运就像一根长线,明显地映入我的眼帘。像我这样一个来去无踪的人,夸张点说,是这样一个天涯的孤客,会有什么称得上是环境的呢?我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想到姑娘们的事,心情就有点迷惘,犹如站在黄昏笼罩下的山上。

——《伊豆姑娘》

人事的变迁在川端康成的心上撒下一层淡淡的阴影,也让他的笔调沾染了哀愁的气息,但这并不减损他生活的意志。尽管困苦,川端康成依旧坚持在现实和文学的世界里举步前行。

03

若问心灵为何物,恰如墨画松涛声

散文集中,川端康成散落地表达了一些自己关于艺术和美学的思考。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这俳句一般优美隽永的语句,其实出自一篇探讨审美心态的散文。川端康成在舟车劳顿之后,落脚于一家旅店,身体的疲乏让他很早就谁了过去。第二天凌晨四点,他就醒了,睡眼朦胧之间看到了房间内夜晚绽放的一只海棠花,于是感慨道:

与这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只摘了一朵花插入花瓶,摆在壁龛里,我才凝神注视它。不仅限于花。就说文学吧,今天的小说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大概认真观察的机会很少吧。壁龛里插上一朵花,要再挂上一幅花的画。这画的美,不亚于真花的当然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画作拙劣,那么真花就更加显得美。就算画中花很美,可真花的美仍然是很显眼的。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花未眠》

我们的一颗心为尘网所绊,乃至于不见自然的花,但见插在花瓶里,但为观赏而可以摆放的花,这是去真存伪的做法。艺术家倘若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怎么能让自己的眼睛蒙上这样一层障碍呢?于是川端康成开始回想自己所欣赏的一些匠人,恍然发现其中出类拔萃者,皆有一种“高尚的写实精神”,而我们却常常是经由艺术的创作,才能反观到生活的美丽。

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察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我以前曾看见过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这只茶碗的黄色带红釉子,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透到我的心中。

——《花未眠》

“写实精神”乃是一种顺乎自然、坚守本心的精神,这是川端康成从观赏一枝花中得到的感悟,更是他一贯坚持的创作与评论原则。在《纯真的声音》一文里,他也极力地赞美少女歌者那种天然去雕饰的声音。

“她们的歌声好坏另当别论,但她们的声音非常 纯真,深深地拨动了我的心弦。”

——《纯真的声音》

美术、制器、音乐、书法、文学,诸般艺术形式本就有相应相通之处,作为文学家的川端康成自然也论及了他的本行,但相较于单篇的文论,毋宁说整本书就是他写作态度的呈现。信手拈来的诗句,平实而传神的描写,清新而幽远的风格,一一对应着他对日本文学与文化的熟稔和热爱,他忠实而认真的写作态度,他对于世事的倾心关注,乃至于令自己到了脆弱的地步。

其文亦是其人。这既是一部美丽隽永的小书,也是一个优秀作家纯洁心灵的外化。

作品简介:

川端康成毕生致力于书写“日本之美”,本书书名“我在美丽的日本”即是书中收录的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

本书收录了从《伊豆的舞女》发表至获诺贝尔文学奖期间的33篇随笔,多与旅行相关。其中,《西国纪行》《伊豆姑娘》《南伊豆纪行》《从海边归来》等篇书写了他在日本各地旅行的见闻;《小花纹石》《菊花》《纯真的声音》等篇是作者在旅途上因日本风物所触而发的感悟;《我在美丽的日本》《美的存在与发现》《日本文学之美》则为川端康成的经典讲演,剖析了“日本美的传统”。

作为因“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对日本之美的看法独树一帜,他是深入了解日本文学与美学的绝佳引路人。

名人推荐:

★川端康成是“永远的旅人”。——三岛由纪夫

编辑推荐:

★ 川端康成纯美旅行随笔珍藏版:

川端康成带你旅行日本,发现日本之美,在自然、历史、文化中重拾“日本美学之心”。

★ 叶渭渠经典译本——其《伊豆的舞女》被收入新课标高中语文教科书。

★ 收录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仪式演讲,传世之篇《我在美丽的日本》。

★ 尽揽川端康成的独特风格,展现日本传统美的文学特色:幻想之感觉、幽情之哀伤、玄妙之余韵

★ 从川端康成了解日本文化美之魂:在本书中,川端康成谈论并引用了大量日本文化的典故、人物、事件,探讨了日本文化的过去和未来道路——一部集大成的日式美学思考之作。

★ 目前中文出版的少有的川端康成随笔集——感受小说之外的川端康成的精神世界。

文字丨小林,引文选自《我在美丽的日本》,[日]川端康成 著,叶渭渠、唐义梅 译,中信出版社|楚尘文化,2021-11

图片丨立木义浩、相沢亮、Daniel Kordan、奥山由之,封面选自电视剧《笃姬》(2008)剧照

编辑丨小林

原标题:《川端康成 | 人世间的美与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