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不该和中国打这场仗,因为赢不了……”

2024-05-11 15: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耿直哥 环球时报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美国早已经去找中国帮忙解决这个棘手的大问题了。

但遗憾的是,我们并不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

近日,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于5月7日至16日率团访美,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讨论环境问题之际,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因为这篇文章中虽然介绍了美国政府对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那些指责,如所谓产能过剩,介绍了拜登政府在建设美国新能源产业上的进展,但这篇文章也多次用一种很巧妙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对美国这种做法的无奈以及无力感。

比如,这篇文章开篇的第二段,其实是这样写的: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一个中美关系友善的世界里,那么中国生产的物美价廉的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品,或许早就在美国热卖了,美国也无需自己去挖锂矿了,因为中国的锂电池已经足够了。

紧接着,这篇文章似乎是在用一种吐槽的口吻表示,在地缘政治利益和选票利益交织的现实世界,美国总统拜登只能为了这些利益,去搞“既要又要还要”的平衡——既要让美国向新能源转型,又不能去买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而是要搞“美国制造”。

不仅如此,这篇文章提到,一位来自美国一家智库的学者坦言,美国这种不在新能源领域与中国合作,而是非要另起炉灶和中国竞争的做法,纯粹是在给美国自己乃至全世界找罪受。

因为一方面,美国若要建起一套能与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匹敌的全产业链,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成本,可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太紧迫了,根本等不了;另一方面,美国即便大费周章地搞出“美国制造”的新能源产品,比起中国的产品,也很难有竞争力。

所以,该专家对《纽约时报》说,这是一场美国就不该和中国打的仗,因为它就赢不了。

一位美国哈佛大学学者也在《纽约时报》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与此文开头互相呼应的一个观点,认为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地缘政治的争斗,那么中国物美价廉的新能源产品乃至资源等,是可以帮助美国及很多国家快速完成新能源转型的。

而且,他也似乎在用无奈的口吻表示:但在现实的世界,像美国以及印度这样的国家,都在不断强调为了安全不能依赖中国,都想自己搞一摊,可这反而会延缓新能源转型的速度,并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昂贵。

审核 | 卢长银

编辑 | 徐璐明

校对 | 向歆悦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环球时报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美国不该和中国打这场仗,因为赢不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