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藏在历史中的母亲节

2024-05-12 18: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母亲节的由来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而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一位名叫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的女士在20世纪初发起。她为了纪念自己去世的母亲,在教堂举行了一个纪念活动。并且为感谢所有母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安娜·贾维斯大力倡导设立一个特别的日子来庆祝母亲节。

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正式宣布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后来,这个节日逐渐传播开来,成为全世界共同庆祝的一天。如今,母亲节已然成为了全球性的节日,人们到了这一天都会以各种方式向母亲们表达敬意和爱意。

古代母亲节

在古代中国,虽然没有像现代这样专门设立的母亲节,但母亲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却极其重要,人们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孝道、家庭观念以及众多文学作品,都体现了对母亲的崇高敬意和深厚情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融入每一个华夏儿女血液之中的,孝敬父母是最大的美德。在汉代,一个人如果“孝”是可以被推去当官的,这叫“举孝廉”。皇帝更是以“孝”治天下,汉代皇帝的溢号中就都有个“孝”字,比如我们熟悉的汉武帝,就是“汉孝武帝”。

我国古代是将“萱草”作为“母亲花”的。“萱草”又有忘忧草之称,古人希望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能够乐以忘忧!此外,古人也经常会画萱草赠与母亲。如明代画家陈淳曾绘《萱草寿石图》,上有题诗云:“愿母如花石,同好复同寿。”

中国古代的“四大贤母”

中国历史上有几位母亲,用她们的言传身教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用她们的思想品质熏陶着孩子们的个性养成,堪称中国母亲的典范,她们也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1、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

最为著名的故事便是 “孟母三迁”,讲述孟母为给孟子寻找最佳的成长环境,先后搬离墓地、市集,最后定居学校附近,在她的悉心教导和影响之下,最终成就一代圣人。

2、南宋名将岳飞的母亲

著名事迹“岳母刺字”,金军入侵北宋,岳飞参军报国,但又担心母亲年迈。岳母姚氏深明大义,极力勉励岳飞“从戎报国” ,并为岳飞后背刺“尽忠报国”(后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

3、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

据说,某年同郡孝廉范逵访贤遇大雪,借宿陶侃家。陶家家贫,人无餐饭,马无饲料,无以待客。陶母只好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换钱购买酒菜。又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喂马。陶母举动让范逵大为感动,遂举荐陶侃拜授郎中,这就是著名的“截发筵宾”的典故。

4、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

在其教育儿子的事迹中,以“画荻教子”最为出名。欧阳修4岁的时候,其父欧阳观去世,家里非常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到了入学年龄,母亲满足他读书写字的愿望。在冬天的夜里,将炉灰洒在雪地上,借着微亮的月光,用荻草杆当笔,在雪地上一笔一笔地教欧阳修写字、认字,并四处为他借书。在母亲的教育帮助下,欧阳修得以博览群书,后来成为大学问家。

四位母亲都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尽管自己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都想方设法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并以身作则,用最直观生动的方式阐述做人、求学的道理。

古诗词中的母亲节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豫章行

唐·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母亲节的意义

母亲节是一个充满情感、文化和社会责任的日子,它不仅仅是对个人母亲的庆祝,也是对母性角色在社会中重要性的肯定。它是一个向母亲表达感激之情的日子,提供了一个弘扬这一价值观的机会,强化了母亲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它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机会, 更是一次教育子女尊敬和感激母亲的机会。

原标题:《藏在历史中的母亲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