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池早是我:在100种职业中找寻人生的答案丨对话自媒体人

2024-05-14 12: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跟大家说实话,其实我特别后悔辞职体验一百种职业。”怀抱小狗,池早眼圈泛红,声音带着哽咽。

2024年3月,这个名为的年度总结视频,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热门,仅一个月就在全平台获得超过8400万播放量。

池早的总结视频截图

一年前,池早决定辞职体验一百种职业,并将自己的体验分享在社交平台上,她的经历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截至2024年3月13日,她体验了41种截然不同的职业。从外卖员到茶馆小妹,从腰鼓队队员到舞台上的爱豆……体验职业的同时,她尝试寻找不同职业的独特意义,也在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刚毕业的池早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博主。大学学习文艺编导专业的她和很多同专业的学子一样,想要成为一名记者或是综艺编导。

怀着憧憬,她担任过综艺节目实习生,也北漂做过艺人宣发类工作。后来,她又回到家乡成都,在MCN公司(负责孵化、包装网红的公司)工作,并从零到一做出一个百万粉丝的剧情号,但都因为个人或公司的原因离职。

2023年的春天,池早刷到了一条短视频:如果不考虑职业歧视和薪资,你最想做什么工作?池早一边翻着评论区看五花八门的答案,一边在心里暗暗问自己。“想去天上开飞机,想去峨眉山管理猴子,想做成功女人……”从小喜欢看人文社科类纪录片的池早,对未知的世界怀有无限好奇,她的答案接二连三地从心底蹦出来。

“我刷到那条视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寻找的答案,然后我就那么做了。”

在过去的职业探索中,池早一直从事着幕后的工作,见证他人的光鲜,也在其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成就感。从幕后走向台前,对她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我挺怕站到台前的,”池早说,“在家庭生活中并非焦点,在学校生活中我也不是拔尖的学生,似乎我一直游离在边缘地带。所以站出来做这件事情,其实是有过小小的挣扎。”

然而,池早还是跳出原定生活轨道,依次体验了宠物店店员、剧本杀DM、小卖部摊主等多份职业,并把工作过程拍成视频传到网上。“打扮得美美哒,出门上班啦!”在每一段视频中,池早都活力满满地喊出这句口号,为大家呈现真实的工作状态。

每个职业体验视频的时长从最开始的一分半到现在较为固定的三分半,但池早往往会为了这几分钟而付出几天几夜,甚至是一个月的努力。从选题,跟老板沟通,到正式入职,再到工作结束后的脚本撰写、视频剪辑……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池早是我”微博内容

时常有网友在视频评论区留言,好奇池早是怎么轻易找工作、换工作的:“她是怎么有这么多店可以用的”“你是怎么那么轻易找到工作的”“你是怎么轻松应聘进去的”……不同于网友的想象,池早坦言,被拒绝是一种常态,她曾被违约过4、5次。有时拍摄计划已谈妥,却因对方突然失联或临时变卦而告终。

如果求职顺利,池早会花时间跟老板聊天,了解店里的故事,为视频添加更多背景信息。她还会在网上搜集大量相关的职业内容或是工作经验。“在正式入职之前,就要对这个职业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跟了解。”

为了在有限的视频里尽量完整地呈现职业内容,池早有时还会列出工作流程大纲提醒自己。“用大纲列举工作流程,是因为怕自己忘记,或者做得不够全面。”工作期间,也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风暴。在奶茶店工作时,池早在后厨切柠檬、剥葡萄、备小料的同时,还要在脑中疯狂思考机位要怎么布置,素材该怎么找。

工作结束后,池早还需要花上几个小时回顾素材,再撰写文案。池早认为,文案奠定了视频的呈现角度,因此在这一步就要写清楚在视频中想表达的内容,划出起承转合的结构,这样就能大大简化剪辑的工作流程,提升效率。

剪辑过程中,每完成10秒或者20秒,池早就会代入观众的视角去看已经剪好的片段。“比如说,我觉得观众看到后半段时会失去耐心,那这后半段我就要剪掉,看到另一个地方,我作为观众会认为它需要一个音效,那我就要加一个音效上去。”这样一次次地反复回看,池早制作视频花费的时间几乎是成品时长的1000倍,她通常要花费近30个小时,才能将几百条素材剪成2分钟左右的短视频。

目前,池早的团队只有她和摄像两人,池早负责联系、拟定拍摄大纲、撰写文案、出镜、剪辑、运营,摄像则负责跟拍、更新花絮账号以及联系商务等工作。职业体验系列走红后不久,一些同类型账号开始出现,同样的开头结尾,相似的内容调性,都收获了不错的流量。池早曾在MCN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了解这类账号的运营机制:以“流水线”方式快速翻拍视频内容,两三天就更新一期,比原创博主的创作周期短上数倍,从而吸引大部分流量,内容经过更细致打磨的原创账号反而会被覆盖掉。类似的担忧或是困境,也出现在她身边其他博主朋友上。

她曾对此感到焦虑,但最终选择了与流量和解,不愿意被数据裹挟。她觉得,如果过于看重一件事,这件事一定是做不好的。如果做视频仅仅是迎合流量机制,计算着冰冷的数据,呈现出来的内容也不会有情感和温度,注定被市场淘汰。

面对抄袭,池早感到愤怒而无力,作为内容创作者,她清楚“抄袭”本身是很难界定的。无论是选题角度、台词重复度,还是画面内容、视频起承转合,都不存在精确的衡量标准,无法仅凭相似度就判定为抄袭,视频行业内部也不存在具体的规章制度。

她能做的只有发视频回应。发视频的初衷,并不是让粉丝讨伐抄袭者,只是希望自己的内容不会被错认。但这样的回应还是遭到了水军攻击,从弹幕刷屏,到造谣池早“背靠公司”,甚至说她的想法也是抄袭而来。评论里也时常出现质疑的声音,“剪辑、包袱、各种资源人脉、账号运营,感觉都是一个成熟公司做出来的账号”。

面对这些恶评,她并没有觉得懊恼或生气,反而为这种想法感到可惜。“他们觉得一个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做不到看上去很复杂的事情,所以要用公司、资本、金钱等外界因素来包装我。”她认为,这些评论“看似否定的是我,实际上是否定了可以有无数可能性的自己”。一方面,很多工作的入职门槛可能很高,但工作内容很好驾驭。许多看似遥不可及的职业里,实际工作的同事和服务的人群都是普通人,正如网络上流行的那句“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另一方面,一开始对行业不熟悉时,的确容易胆小或露怯,但每个人都有很多可能性,在特定环境和专业人士的感染下,人是能够迅速适应和成长的。

“有时候事情真的没有那么难,最难的是踏出那一步。”

池早的坚持有了回馈。从宠物店员工到客栈老板,从网吧管理员到别墅管家,职业体验的种类越来越多样,接触到的世界也越来越宽广。从数据上看,“池早是我”账号创建三个月后,全网粉丝就超过三百万,B站、抖音等平台的视频总播放量更是在五千万以上,总点赞量超三千万。

“池早是我”账号B站、抖音、小红书平台数据情况

(统计时间:2024年4月22日)

41份职业里,最受欢迎的是“”,两期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约七百二十万,抖音点赞量超四百万、评论量超二十万,在同期视频中数据最好,这是她没有预料到的。

池早工作的茶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彭镇,这里也是她拍摄毕业作品的取景地。凌晨四点半,卸下一块块木板拼成的店门,茶馆的一天便开始了。这一天,池早总共工作了十五个小时,打水、用蜂窝煤烧水、泡茶、上茶,再上一壶热水方便茶客自己添加。虽然单调忙碌,但也无比治愈。

比起呈现具体的工作内容,更打动人心的是视频里流淌的温情。茶馆里,职场关系“像草履虫一样简单”,来往的都是相熟的茶客,老板和伙计都淳朴随性。一位略显特殊的伙计老七,小时候吃药影响了智力,老板收留他在茶馆工作,一干就是十年。有茶客打趣他说,池早来了之后就不需要他了,让他一开始就对池早充满了敌意。休息时,池早看到老七的手因为常年洗碗长了很多水泡,就去镇上给他买了一双手套。一双不到十元的手套让老七放下了戒备,他开始主动递水壶给池早,和她分享自己的食物,会叫池早“妹妹”,如孩童般的纯真。临走时,老七还向她展示了自己的奖状——那是老板手写下的祝愿,“希望老七天天开心,不要怕黑”。镜头里,池早转身流下眼泪,镜头外的观众也共鸣了这份情感。

离开前,池早和老七合影

老七的奖状

辞职体验不同职业的这一年,池早有很多变化。

最显而易见的变化,或许是她在微博上写到的,她的人格类型从ENFP变成了INFJ。“说实话变化还是挺大的,不仅是从性格上,还有想法上的东西,”池早说,“但这些变化都是在经历中自然发生的。”

“池早是我”微博内容

这一年里,池早学会了很多新技能,结识了很多既定轨道里不会遇见的人。在视频里,她形容自己规整的人生道路被平整地切割成一百段。在职业的转换中,池早有时会感受到一些“割裂感”。在北京的豪宅里当了一天管家后,池早消沉了许多天。在这之前,她上一份工作是在镇里的茶馆当小妹。“从小镇的老茶馆突然转到首都核心位置的豪宅,那一刻我真的体验到了割裂感,这种割裂感让我很痛苦。”她尝试引导自己走出这样的感觉,并告诉自己世界上很多人的生活、工作、社会地位、收入等有很大差别,他们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同。“我不必用自己的幸福定义去衡量他们的幸福,这是不必要的。所以,在这套逻辑下,我的割裂感有所消解,但并没有完全消除。”

“池早是我”微博内容

除此之外,从辞职到2024年的3月,池早进行了41次职业体验,也面临了41次分离。“从2023年12月开始,我整个人感觉不太对,但说不上具体哪里不对劲。”池早回忆起自己去年年末的状态说道,“直到(今年)2月份的时候,我在想说到底是怎么了,慢慢去想才终于剥离出来,是因为不断的跟人在接触,然后分离,再接触再分离,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恐惧和悲伤。”

正是这份难以消解的割裂感与分离感,让池早感到“后悔辞职体验一百种职业”。

在这样的心境中,池早萌生了去拜访过去“同事”的想法,才有了这样一期主题的年度总结视频。当再次看到过去同事时,回到一个个熟悉的工作场景时,她终于明白:“学会面对爱和分离,是比辞职体验100种职业还重要的人生课题。”

在半年的回顾视频里,池早提到在过去半年中自己收获最多的是“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她体验的职业、她在这过程中遇见的人们、给她反馈的粉丝,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她自己。“我现在成为一个让自己很有安全感的人。”池早说,面对频繁的职业切换和社交带来的疲倦,池早认为自己在内心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秩序。“就像在(总结)视频最后一句话说的那样,我希望我自己有随时喊停的权利。也希望今年自己不要那么疲惫,放更多的时间在感受这一切上面。”

池早时常会收到来自粉丝的私信,她翻阅时总会发现一个高频的词语:“焦虑”。也经常有粉丝会在她的视频下留言,说着自己工作中的不顺利以及想要像她一样拥有“辞职”离开的勇气。对于这样的评论,池早往往会有些担忧并让大家不要冲动:“我可以给大家提供勇气,但这种勇气不是让所有人都不计后果地投身一件事情。辞职体验一百种职业是承载于我还有自媒体博主身份之上的,不管任何选择都要基于现实情况,不给父母、朋友增加负担,勇敢的前提是自己要为自己负责,不要冲动辞职!你可以有很多途径享受你的人生。”

面对自己正处于迷茫的粉丝群体,池早认为,每个人在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迷茫,它是伴随人们一生的问题。她说:“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答案,因为没人知道未来的答案。”她分享了自己刚开始做自媒体时使用的小红书签名:不预设未来,相信每种选择都是最好的结果。“我觉得这是对迷茫最好的解释吧。也没必要跟大家说‘你还年轻,未来可期’什么什么的,我觉得这些都是虚的,最重要的就是大家稳定住自己的内心。”

截至2024年4月22日,池早最新一期视频已经发出。她在娱乐公司担任男团经纪人,需要负责妆造、宣发等等业务。视频里的她显得得心应手,干劲十足。

辞职一年体验四十多份职业,池早的冒险还在继续。走过诸多人生课题,她依旧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也能更从容地面对一切未知的境遇。

“不是因为我做到了,才证明我值得拥有无限可能性,而是从一开始我就拥有支配人生的权力,这个世界也正在为我敞开。”社交平台上,池早再次回应了那些充满否定与偏见的留言。她写到,如果回到一年前,那个还没有出现在大家视野中的自己,也许会反问:

“很多事情,难道不是从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才开始发生的吗?”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受访者和网络

原标题:《@池早是我:在100种职业中找寻人生的答案丨对话自媒体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