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6000多首KTV金曲下架:数说音乐版权那些事儿

2018-12-14 09: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1月5日,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以下简称“音集协”)发布的一份《关于停止使用部分涉诉歌曲的公告》在网上引发热议。公告要求各VOD(视频点播)厂商和KTV经营者在10月31日前下架包括《十年》《听海》《死了都要爱》等KTV经典曲目在内的6609首歌曲,“未经我会书面通知请勿重新使用”。也就是说,KTV消费者们将在一段时间内和这些曲目“say goodbye”了。

但仔细翻看音集协给出的下架“名单”,可以发现其中有不少重复出现的条目。去除重复项之后,下架歌曲数量实为5676首。而5676首歌中,还存在许多同一曲目、多个演唱版本的情况,剔除这一因素之后,可以发现被下架的歌曲数量严格来说是4857首。

在这5000多首歌里,不乏80后、90后的KTV热门曲目。单从下架数量靠前的知名歌手的下架曲目中,就可以发现不少90后们熟悉的曲目,这些歌曲的MV在拥有独家版权的QQ音乐上都有相当的播放量。其中,播放量最高的为邓紫棋版《喜欢你》,达到2744.9万次。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如音集协回应所称,这次下架歌曲中,绝大多数都是年代久远、点击率较低的冷门曲目,或是某一歌曲的特定版本,不需要非常担心出现“无歌可唱”的情况。

在这次音集协主导的下架行为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当属英皇娱乐,其旗下的音乐一共被下架2986首,占此次下架总数一半以上(52.6%);其次是丰华唱片和爱贝克思,下架数量分别达到下架总数的12.3%和10%。热门音乐节目《中国好歌曲》等播出版本中的歌曲下架数量也达到16.5%之多。
作为英皇旗下的知名艺人,容祖儿以679首歌的下架数量拔得头筹,与Twins、谢霆锋一同包揽“下架数量最多”前三甲,紧随其后的是下架110首歌的陈奕迅。
距离音集协第一次发布此次下架公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不管是网友、KTV经营者,还是相关唱片公司的版权代理方,也都接连对此发表看法。有人认为这是版权意识的觉醒,应该支持;也有人认为音集协本身并不具备下架歌曲的权力和权威,只要KTV和版权方对歌曲的使用达成合法协议即可。
其实,有关音乐版权的争议从未停止,因音乐版权纠纷而打起的官司也不在少数。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音乐版权”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到结果1185条,时间跨度为2010年5月30日至2018年10月15日,且自2016年起每年的裁判文书数量较往年大幅增加。
从地域上看,广东省、湖北省、浙江省裁判文书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其中广东省占比达51.3%。案件量地域差异明显,原因或许在于酌定原则在不同地域有很大差距,广州较其他地区判的赔偿金额较高,因此诉讼更多,案件量更大。
许多知名公司因音乐版权问题起过纠纷。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与杭州网易雷火科技有限公司曾因音乐版权引起纠纷,在2016年4月11日至21日间,检索到107件裁判文书。阿里巴巴公司经营的“虾米音乐”手机客户端未经授权,擅自传播《我的未来不是梦》《无与伦比的美丽》等67首腾讯享有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音乐制品,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状告阿里巴巴(杭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于2016年立案。

除去公司间打官司,被侵犯了权益的音乐人也会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2017年,歌手李志诉北京酷我科技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权,并获得经济赔偿。

上述判决案例中不乏一些知名音乐平台的身影。对音乐平台而言,版权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争夺独家版权已经成为争夺用户、抢占市场的重要环节。独家版权是指平台从音乐公司获得独家词曲和录音制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代理权,可转授权给其他平台。普通用户对于独家版权最明显的感知应该就是音乐App中的某些歌变灰(下架)。

版权对音乐平台可谓重中之重,在中国,音乐版权的战场仍是硝烟弥漫。2015年之前,中国网络音乐市场主要以盗版为主。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通知要求2015年7月31日前,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必须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在这一年,网络音乐侵权盗版等行为开始受到遏制,各大音乐平台的版权之争也拉开了帷幕。

2018年3月6日,阿里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达成音乐版权互相转授权的合作。网易云音乐将天娱、爱贝克思、丰华、华研国际等优质音乐版权转授给阿里音乐,而阿里音乐把滚石、SM、BMG等优质音乐版权转授给网易云音乐。

至此,国内三大主流音乐平台已达成两两音乐版权互授。

历时近三年,音乐版权之争在版权互授中告一段落。从纷争走向共享,巨头们不会跌落,而那些买不起版权又留不住用户的二线音乐平台,则成为了这场版权大战中的牺牲者。

换个角度来看,对音乐版权的日益重视及保护,无论对用户、创作者、唱片公司、音乐平台乃至整个网络音乐产业而言,都是一个利好消息。独家版权的门槛消失之后,如何用自身“软实力”吸引并留住用户,才是各个音乐平台新的发力点。

文字&编辑&制图 | 陈秀慧 苏昕 易可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