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青花瑞兽的跨文化基因

2024-05-15 12: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元 青花龙纹高足碗 观复博物馆藏

高足碗又称把杯,是蒙古人在马背上饮酒的用具,下面的足把可以用手攥着骑马豪饮。

青花瓷作为一种极具中华审美形式的器物载体,早已沉淀在人们的认知中。然而上溯青花瓷诞生之初的 “元青花”,它曾以悦目的钴蓝、繁复的纹饰横空出世,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士大夫培养了300年的宋型文化审美。

元末鉴赏家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 曹昭代表了一部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格调:瓷器标榜高洁古雅、肌素无华,即便纹取冰裂,窑变若霞,亦要自然天成。而蒙古人喜好白蓝两色,受到波斯文化影响,纹饰提倡繁缛,与宋型文化的追求迥异。

南宋 官窑弦文盘口长颈瓶
观复博物馆藏

元代 青花莲池鸳鸯纹执壶
观复博物馆藏

13世纪初,成吉思汗一脉异军突起,多次征服中亚、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要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涌入中国,带来了西域的文化和技术。

其中波斯美术历史悠久,受早期农牧狩猎祭司等活动影响,动物形象在早期波斯美术中随处可见,尤其从伊朗萨珊王朝起,狮及角兽多有出现。随后的粟特艺术也充满了动物情节。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迷恋打猎,曾驯化狮子、豹、山猫和500只猎鹰,始终保持草原打猎的生存习惯。——这些都为元代瓷器青花动物纹作了铺垫。

4世纪 帝王猎狮银盘
俄罗斯埃尔米塔什美术馆藏

元 青花瑞兽纹梅瓶(局部)、元 青花瑞兽纹双耳大罐(局部)、元 青花瑞兽纹四系扁方壶(局部),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元青花上出现大型瑞兽,在中国陶瓷史上属于前后不见,从海内外的传世品看,反映出这段时期中国和中东地区在陶瓷制品上受到本土与外来的跨文化影响。

全世界传世元青花收藏最多的是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这些青花瓷上出现的中国纹饰有葡萄纹、束莲纹、缠枝莲-花叶纹、青花狮纹、螭纹、麒麟纹、印花菊瓣纹、小螺旋纹、莲花纹、牡丹花、灵芝纹、海浪波涛纹等。而中国瓷器如折沿大盘、扁壶、八棱梅瓶等则受到伊斯兰金属器的影响而出现,后土耳其人又仿制元代折沿大盘,但彼此仿制都不是照搬,而是有所变化。

元 青花双凤唐草纹棱花盘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藏

元 青花草虫飞凤纹盘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藏

元 青花花鸟纹棱花盘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藏

元 青花孔雀牡丹纹盘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藏

元 青花莲池水禽纹钵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藏

元 青花莲池水禽纹瓶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藏

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元青花起源于波斯,深受蒙古人喜爱和推崇,最终被汉文化同化,动物纹是元代青花瓷中夺目不可忽视的一叶——麒麟首次出现在瓷器上,就是从元青花开始。

元 青花麒麟凤纹花口盘
故宫博物院藏

元 青花麒麟纹盘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藏

元 青花麒麟纹大罐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麒麟是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瑞兽。《说文》释:“麟,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麟也。古人认为麒麟 “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 《宋书·符瑞志》说麒麟“含仁而戴义,不饮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 ,故麒麟具备了儒家的风范和礼教,同时寄托着古人善良美好的愿望。

明代 平等青麒麟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清顺治 青花麒麟纹筒瓶
观复博物馆藏

麒麟能吐火,声音如雷,平时较为慈祥,发怒时异常凶猛,却可以起到旺财、镇宅、化煞的意义,因此有诗云:“麒麟踏祥云,人间百难消。” 作为传统吉祥纹饰,除了青花瓷,麒麟在古代官员朝服、宫殿、庙宇、饰品、摆件上多有应用,都有祈福和安佑的美意。

清十八 十九世紀 石青地打籽繡麒麟武一品補子

十七世紀 局部鎏金铜麒麟纽三足盖炉及局部鎏金铜朝天耳三足炉《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右:元至明 白玉镂空麒麟带饰
邵维锡藏中国玉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