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MAP展览|超现实主义的诞生,让马格利特、米罗、恩斯特都为之痴迷

2024-05-15 15: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场汇集了达利、马格利特、恩斯特、米罗、贾科梅蒂、坦宁、瑞明顿、卡林顿、摩尔、托伊恩、李·米勒等超现实主义大师的大展“百年狂想: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杰作”(Fantastic Visions: 100 Years of Surrealism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正在浦东美术馆内展出中。

展期:2024.2.2 - 2024.8.31

展厅:4C展厅

本期推送,我们将跟随展览动线前往第一单元展厅,一同回溯超现实主义在初期发展时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与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

第一单元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超现实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16年,一群作家和艺术家为躲避一战炮火纷纷聚集到苏黎世,在一家名为“伏尔泰酒馆”的酒吧里,他们身着奇装异服,以诗歌和音乐的形式纵情于滑稽荒诞的表演、无政府主义式的写作和玩世不恭的艺术创作,并为此创造出一个毫无意义的新词“达达”(Dada)。

戳上方视频了解《什么是达达》

©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现场展柜中关于达达与超现实主义的出版物

©浦东美术馆

之后达达团体的一些成员脱离并加入超现实主义团体,他们摒弃了达达主义固有的虚无主义,通过探索潜意识和挑战理性思维来寻求政治和个人革命。1924年,由团队领袖安德烈·布勒东执笔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发表,超现实主义运动由此正式启动。

在这个时期中,雷尼·马格利特、胡安·米罗、马克斯·恩斯特等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艺术家们成为了超现实主义的首批“粉丝”,他们创作出了许多充满奇思妙想又天马行空的传世之作。

提起那顶举世闻名的圆顶礼帽,比利时艺术家雷尼·马格利特的名字即刻浮现眼前,这是一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史上的璀璨之星。他笔下的白鸽、绿苹果、烟斗、云朵等诙谐又引人深思的经典符号,时至今日也持续影响着当代艺术与广告设计行业的发展,他的肖像与作品《Golconda》曾被印于500比利时法郎货币上。

马格利特版比利时法郎货币

1927至1930年间,马格利特为了跟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和诗人团体走得更近而移居巴黎。他通过篡改比例并将不相关的物体并置于出人意料的环境中,颠覆逻辑,探索绘画图像和可见世界、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雷尼·马格利特《险恶的天气》

1929年 布面油画

1995年在英国文化遗产彩票基金

和英国艺术基金支持下购得

©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

《险恶的天气》创作于1929年夏,当时他正住在达利位于西班牙卡达克斯的房子里。他以一板一眼的现实主义风格进行绘画,彰显平淡、“普通”的绘画方式与所绘的非凡之物之间的反差感。

画中海岸、海洋和空中之物的描绘刻意显得沉闷而平淡,但女性躯干、大号和椅子的组合代替了云朵,诡谲又不失魅惑的现实感令人震撼不已。

雷尼·马格利特《魔镜》

1929年 布面油画

1995年加布里埃尔·凯勒遗赠

©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

《魔镜》探讨了图像和文字之间复杂而迷离的关系。标题表明这是一面镜子,或许是在浴室中。但俯视角度下,它也像是马桶或坐浴盆。如果这是一面镜子,观者应该会看到艺术家的形象;或者应该会看到自己。然而面前却是两个法语单词,意为“人体”。

马格利特似乎想表达的是,在镜子里看到原本预期会看到的事物的文字表述,比如“人体”。艺术图像的本质就是幻觉,就如标题所示:是有魔力的。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家之一的胡安·米罗,与萨尔瓦多·达利、巴勃罗·毕加索并称为西班牙现代艺术三巨头,他独创的富有表现力的符号艺术更是成了一种语言,生生不息地吸引着后世者的解读。关于他的展览“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曾作为MAP开馆大展之一于2021年举办。

“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展览现场

展于2021年 ©浦东美术馆

在安德烈·布勒东看来,米罗是“我们之中最具超现实主义精神的”。米罗说,“1925年,我的绘画几乎完全来自幻觉。那时我每天只吃几个无花果干。(……)饥饿是这些幻觉的主要诱因。我会花很长时间坐在画室里,盯着光秃秃的墙壁,试图捕捉纸上或粗麻布上的那些形状。”

胡安·米罗《加泰罗尼亚农民的头像》

1925年 布面油画

1999年在英国艺术基金协助下与泰特美术馆共同购得

©Successió Miró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4

《加泰罗尼亚农民的头像》是米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他对自己的加泰罗尼亚农民血统深感自豪,事实上这可能是他的自画像。米罗将人的形象简约为平面化的示意符号:一顶传统的红色加泰罗尼亚帽子、两只眼睛和一把胡子,通过相交的直线连接在一起。

尽管最初的草稿和涂画可能都是即兴而为,但从最终的画作中可以看出,在背景柔和的蓝色笔触下若隐若现的几何网格线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的。

胡安·米罗《母性》

1924年 布面油画

1991年在国家遗产纪念基金、英国艺术基金(威廉·伦遗赠)及公众协助下购得

©Successió Miró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4

母性是艺术最为古老的主题之一。米罗的《母性》是根据一张西班牙舞者的照片而创作的,在提炼人物本质的过程中,将图像还原为简单的符号。

最后唯一可见的便是身体三角骨盆区的圆孔,与舞者裙子上的波点图案相呼应。母亲被简化为一个假人一样的头颅,上面有几缕波浪卷发;两个乳房,每个都连着一个昆虫似的婴孩;还有表示身体的直线;以及前述提到的三角骨盆区。

二十世纪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德国艺术家马克斯·恩斯特在科隆与他人共同创立了达达团体,而后作为超现实主义团体初代成员,更是对这门艺术的推进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他的作品在本次展览的三个单元均有呈现,可见其在超现实主义发展全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斯·恩斯特的拓印画局部细节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1925年的一个雨天,恩斯特意外发现了“拓印”技术:“我激动地凝视着地板,其中散发的痴迷感让我震撼——经过上千次擦洗后的纹理显得更为突出。于是,我决定探索这种痴迷的象征意味(……)在地板上随意铺上纸张,用软铅笔涂抹,制作出一系列图画......”这正是《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呼吁的“纯粹的精神自动性”。

马克斯·恩斯特《自然历史》系列

1925年 纸上珂罗版印

1995年加布里埃尔·凯勒遗赠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此8幅作品出自珂罗版画系列,分别为:《她保守着秘密》、《夏娃,唯一留给我们的》、《时钟的起源》、《少年闪电》、《刮墙》、《忘却一切》、《逃亡者》、《起飞的栗树》。恩斯特在拓片中看到的很多图像都来自于自然世界,这也是《自然历史》系列名称的由来,这无疑源于他一直以来对自然历史书籍的兴趣。

他写道:“当我聚精会神地凝视这些图画,我惊讶地发现,我的想象力骤然增强,一连串矛盾的图像在幻觉中不断叠加,就像爱情的记忆一样,隽永又似乎稍纵即逝。”

马克斯·恩斯特《海洋与太阳》

1925年布面油画

1970年购得

©Max Ernst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4

《海洋与太阳》同样创作于1925年,恩斯特通过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拓印”和“擦刮”来引出无意识图像,作品中采用了类似的机械动作,用湿颜料画圆圈和线条。

由此产生的图像启发恩斯特对太阳及其在海中的倒影进行更深刻的解读:将前者塑造成神一般的真知之眼,又将其黯淡的倒影塑造为漆黑、了无生气的对立面。

此段时期过后,1930年布勒东发表第二篇宣言,拉开了超现实主义新篇章,超现实主义抵达拓展期,知名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和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也在这个阶段加入团队。

下一期推送将带大家走进展览第二单元,那里展出了超现实主义拓展期时,来自该艺术史上多位举足轻重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敬请期待。

原创插画:不毛之地BarrenLand

原标题:《MAP展览|超现实主义的诞生,让马格利特、米罗、恩斯特都为之痴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