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应用场景 | 日照:渔港渔船全方位智慧监管 信息化平台助力渔村惠民

2024-05-15 10: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应用场景为牵引

大数据惠民又利企

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智慧的因子正渗透到城市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近年来,山东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全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赋能城市数字化治理,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今天数仔为大家带来的智慧应用场景是——日照:渔港渔船全方位智慧监管 信息化平台助力渔村惠民

申报单位

日照市岚山区海洋发展局

落地情况

日照市岚山区海洋发展局智慧渔港和渔业渔船监管一体化平台于2022年6月1日正式启用,2022年11月10日通过了由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市区有关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验收。

研发背景

岚山区是全省重点渔业区县之一,捕捞能力居全省第二位,也是日照市海洋渔业发展的主阵地。区内共有渔港5处,小码头、停泊点14处,各类渔船约1800艘。近年来,岚山区海上生产作业环境复杂,渔业安全管理存在诸多挑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岚山区坚持人技同防、陆海联动,持续加快“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着力解决“船只合法、船在哪里、谁在船上、生产安全”的问题,投资2000余万元创新打造集渔港渔船动态监测、异常研判、安全预警、应急指挥、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应用平台,实现对渔港、渔船、渔民的全方位管理。

过去,部分渔船存在超员超载超风级超航区航行和冒险出海作业、渔船证书不齐、渔船证书失效、伏休期间违规出海捕捞、擅自关闭通导设备、大风天气不服从调度等行为,渔船进出港报备依靠纸质报告单,渔船出海编组无法有效监管,渔港管理缺少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执法监督力量不足,单靠人力无法达到执法效果。平台的应用,能够使各类渔船全方位展现在一张图上,渔船动态一目了然,在船员管理、海洋气象、进出港报告、告警管理、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创新安全性

应用创新

创新电子报备

打破渔船监管的时空限制

长期以来,渔船出海报备实行纸质化报备,由渔船主填写报备单,经过村、镇、区各级审批签字,流程繁琐、费时。通过智慧渔港平台电子报备系统,利用电脑或手机端口,录入船号,带入渔船信息,绑定船员,信息一次录入,永久使用,与船员通过一键提交报备,大大提高渔船出海报备效率。出海报备后,经过村居渔业主任和渔港管理工作站网上审批、出海人员在渔港自行验证登船,确保渔船出海作业人员与报备人员一致,加强对海外作业人员的统计与管理,未报备人员未认证渔船出海,平台会实时报警,报警数据第一时间通知。管理人员无需24小时在电脑旁“严盯死守”,当有已报备或违规渔船时,会通过微信进行秒级推送,将信息实时推送至管理人员手机,实时接收渔船动态信息。

提高渔船调度的统计效率

从渔船状态、报警违规、进出港、渔船功率、港内港外等维度,结合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高效统计,对统计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不仅能直观地看到统计结果,还能看到统计趋势,实现了对统计结果的一键查看及导出。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

根据北斗定位,当渔船落水时能自动捕获救援点,将救援点半径5海里范围设为救助区域,结合海洋气象风、浪、流数据算法分析,预测漂流轨迹,快速锁定救助区域内具备救援力量的船舶,通过短信通道(包括AIS、北斗)发送救援短信给救援船舶,实施海上就近救援。

保障船员海上作业安全

率先采用出海报备刷脸、船上人脸对比的二次核验机制,确保出海前刷脸船员与海上作业船员的一致性,保证船员的出入港身份及数量一致,保证船员人身安全。

推动渔业安全监管力度

在卡口处对渔船进行视频监控及AI识别分析获取船号,根据分析研判渔船是否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将渔船进行三色统计染色,直观的体现不同功率渔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况。

强化大数据手段应用

运用了大数据融合分析(船位融合、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海洋数据融合、人船数据融合等)、AR增强现实(出入港抓拍视频增强现实)、AI人工智能(出入港时渔船模型训练与识别,识别后与摄像机进行联动抓拍)等相关技术手段,实现了各类信息的智能化管理。

技术运用

系统整体综合使用网络传输技术(含网络单向传输技术)、数据库技术、卫星/短波/超短波/甚高频通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云技术和BS/CS结构混合等信息化技术,运用海洋观测数据融合技术、数据预报模式等海洋环境专业技术,结合AIS、北斗船载终端接口通讯等目标数据融合技术,形成统一的“岚山智慧渔港系统”体系。

应用安全

“岚山智慧渔港系统”涉及共同关注的渔船动态监管、渔港安全、船人海外作业安全三个敏感主题,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形成一个由策略、防护、检测和响应组成的完整安全体系,最大限度保护信息不受侵犯,确保连续性。

(1)在系统各个网络上建立比较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为核心业务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2)实现多级的安全访问控制功能,按照“纵深防御,重点保护”的策略,对网络中不同级别的资源实现不同程度的防护强度和不同访问控制力度。

(3)实现对重要信息的传输加密保护,建立以VPN为基础的数据传输加密系统,防止信息在网络传输中被窃取和破坏。

(4)做好网络安全基础建设。做好网络边界和安全域边界的隔离和保护,通过部署防火墙或安全隔离系统,防止非法访问;部署网络入侵防御和漏洞扫描系统,加强对网络非法活动的监测,及时修补网络和系统的漏洞;部署应用和网络的审计系统,追踪审计应用和网络操作行为,做到有据可查;根据各应用系统安全状况,做好相关安全产品的部署和实施。

(5)完善各业务系统网络全方位病毒防范体系。采用包括客户端、服务器、邮件以及防病毒硬件网关等系列产品构筑强大有效的网络防病毒体系。

(6)完善重要应用系统的数据和关键主机系统冗余备份系统。建立数据备份系统,包括异地容灾建设,以保证关键业务的系统和数据有效备份。

(7)完善身份认证系统和授权系统。为了满足业务系统对身份认证和授权系统的安全要求,以JWT标准进行认证。

(8)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培养和建立一支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保证各级网络系统安全技术和管理落实到人。在制定实用可操作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强化安全意识和培训,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系统各项业务的安全运行。

数据应用

(一)平台系统对接国家、省、市及协管部门权威数据,按照渔船功率和出港返港规定将渔船用蓝、黄、红等颜色进行染色,直观体现不同功率渔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况。通过AI算法识别渔船,利用OCR技术提取船号,结合地理信息融合后的大数据,精准监控出入港渔船的违规情况。

(二)平台系统集渔港管理、渔船管理、船员管理、海洋气象、实时预警、实时救援、实时视频于一体,重点围绕“人、船、港”3个关键点,着力解决“船只合法、船在哪里、谁在船上、生产安全”等问题。通过对接国家、省、市权威电子海图和界限服务,准确标注海洋地标、养殖区域、航道锚地、敏感水域、涉外警戒线、近海航路等信息,实现渔船时刻“在线”、渔船出海报备、船舶进出港点验、渔船倾覆落水报警、航道锚地违规锚泊报警、未开启AIS终端报警等行为实时跟踪和预警以及“三无船舶”甄别等功能。

(三)平台系统对接国家、省、市及权威部门的风场、海浪、台风等实时气象数据,实时推送海洋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从上级获取渔船有关实时数据,对渔船的定位、轨迹尾迹分析,同时结合船速、风速、洋流流速、流向等数据,预测分析出事故渔船漂移轨迹,模拟救援距离和救援渔船到达事故点的救援时间,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

(四)划定电子围栏,当船舶有违规行为时平台自动报警、记录,实时统计港内港外船舶、进出港船舶情况,根据渔船报备信息比对渔船进出记录。

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此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岚山智慧渔港系统质量控制,为岚山智慧渔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维提供辅助技术支持,其研究成果能够被广泛应用在海上平台系统软件开发与测试、科学高效运维服务等重要工作中。

节省信息化建设成本

提高软件功能及性能测试效率20%以上,节约测试成本,节约信息化建设成本。

节约购置软件成本

通过目标测试系统的实践分析,测试范围涵盖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本项目研究成果开源数据库MySQL作为测试用例库管理,可节省多种商业测试软件许可证采购成本。

节省渔民人力物力时间成本

推行电子报备,提高渔船出海报备效率,为渔民节省了时间、物力和人力成本。渔民出海不必按照“打印报备单→渔业主任签字→渔港签字→登船出海”的流程报备,所有程序均在线上进行,做到“数据多跑路,渔民少跑腿”。

社会效益

平台推动岚山区渔船管理开拓“无纸化”时代,更加低碳绿色。通过电子化方式,将传统的纸质报备单转化为线上审批,从而帮助渔业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环境保护。

原标题:《应用场景 | 日照:渔港渔船全方位智慧监管 信息化平台助力渔村惠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