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跳狂飙到201,7岁女孩突遇生死劫,浙大儿院ECMO团队成功救回孩子

2024-05-16 15: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宣传中心 浙大儿院

4月3日清明放假前一天,浙大儿院危重症转运中心接到了义乌某医院的转运请求。

一名7岁女孩朵朵(化名)考虑因为暴发性心肌炎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当时心率最快已达到201次/分,心脏随时可能出现停跳,导致临床死亡。当地医院希望浙大儿院ECMO团队能前往当地,给女孩建立ECMO生命支持后,再转运至浙大儿院接受后续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病例无关

以为只是普通的肚子痛和呕吐

没想到竟是孩子的生死劫

危急时刻,请求浙大儿院ECMO团队支援

据朵朵妈妈描述,两天前孩子在学校期间出现了肚子痛的症状,询问孩子得知上完厕所后,肚子痛的症状有所减轻,当时以为是普通的肚子痛,也就没在意。不曾想一天后的夜里,朵朵开始呕吐,一共吐了3次,全身还冒冷汗。第二天一早,妈妈带着朵朵到了当地医院。

接诊医生查体发现朵朵的心率竟然高达201次/分,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心动过速,持续时间长可导致严重循环障碍,引起心绞痛、头昏、晕厥,甚至心衰、休克。

当地医院赶紧给朵朵进行了鼻导管吸氧、维生素C营养心肌,抗心律失常等治疗。然而,治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朵朵的心率依然居高不下。更糟糕的是,在治疗期间,朵朵还出现了惊厥的症状。她的意识变得模糊,对外界的呼唤毫无反应,四肢也变得强直。

怎么办?当地医院深知,如果再不能进行有效治疗,控制心律,孩子随时会出现心跳骤停的情况,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危急时刻,他们想到了浙大儿院ECMO团队。ECMO被称“人工心肺”,又被称为“最后救命稻草”,作为一种高级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它可以临时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维持患者生命,为原发病的治疗争取更多时间,用通俗的话来理解,就是可以为急性呼吸或心脏衰竭的病人建立体外人工心肺,争取最后的生命奇迹。

对于朵朵这样的危重病人来说,ECMO或许是她最后的希望。

时间紧迫,当地医院立即与浙大儿院危重症转运中心取得联系,请求ECMO团队的支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距离目的地还有40分钟时,突发心脏骤停

好在最后成功建立ECMO生命支持

孩子终于得救了

接到转运请求,充分评估病情后,浙大儿院ECMO团队成员迅速集结,这其中还有才刚刚结束心脏移植手术的心外科副主任应力阳主任医师。来不及休息,他马上投入这场紧急救援中。

资料图 ECMO团队在做转运前准备

协调好人员,准备好所需机器设备和材料,一小时后,浙大儿院ECMO团队出发上路,期间通过电话指导当地医院用药。然而,在距离目的地还有40多分钟车程时,意外发生了,朵朵的心脏突然骤停,当地医院立即采取了胸外按压进行抢救。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浙大儿院ECMO团队成员们悬着的心,更加紧张和着急。虽然ECMO被称为“救命神器”,但不是每一次ECMO上机患者都可以存活。有数据显示,进行胸外按压后再上机的患者成功率会大大折扣。

“当时真恨不得身上能长出翅膀,直接飞到医院。”浙大儿院心衰/机械辅助科主任助理、ECMO团队成员杨丽君副主任医师说。

好在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抢救及时、技术专业,经过4分钟的紧急胸外按压,朵朵恢复了自主心跳,一个小时后恢复自主心率。但她的恶性心律失常仍在发生,需要大量活性药物支持续命。而大量活性药物更会激发恶性心律失常,随时有再次心脏停跳风险。而这个时候朵朵的内环境已经极度紊乱,ph值6.8,乳酸高达14mmol/L…..

正当医护人员为朵朵接下来的治疗担忧时,浙大儿院ECMO团队顺利抵达。

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发现孩子的状况非常差。查看相关检查后,浙大儿院ECMO团队怀疑导致孩子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源头并非暴发性心肌炎,而是心肌病。

杨丽君副主任介绍,虽然暴发性心肌炎来势汹汹,但使用上ECMO后,预后情况总体良好,可朵朵的情况比较特殊。

“尽管因为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场地、人手等条件限制,这次ECMO上机操作给团队带来不少的挑战,但看到家长痛苦又充满渴望的眼神,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一定会全力以赴。”杨丽君说。

在和家长沟通后,浙大儿院ECMO团队成员开始进行ECMO生命支持,1小时后ECMO置管成功,设备开始运行。之后朵朵在ECMO维持下顺利转运至浙大儿院。

目前,朵朵已成功撤离ECMO,转入心衰病房进行专业化的系统治疗。之后的检查也证实了医生的判断,朵朵患有心肌病,现在仍在靠药物调节心律中。

图 朵朵在监护室治疗期间

抢救大都发生在节假日或半夜

他们24小时在线,从不掉链子

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回孩子

浙大儿院心衰/机械辅助循环科主任、ECMO团队负责人林茹表示,医生不是神,不是无所不能,不可能次次都创造奇迹,但我们希望可以尽己所能,不负生命所托。

林茹主任介绍,ECMO技术不是某个单一学科的技术,它涉及到心胸外科、监护科、心内科、超声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需要多个科室之间相互协作,对团队的组建和配合要求很高。在国内知名小儿外科专家、浙大儿院党委书记舒强教授的带领下,目前,团队已经吸纳了心脏外科、各监护室、手术室等部门的优秀人才,整个ECMO小组成员24小时‘on call’,接到ECMO会诊后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病人身边。

“很多时候抢救都发生在节假日或者半夜,但我们的团队成员没有一个掉链子,不管多晚,接到电话后都会排除万难赶回来。今年大年初一,应力阳主任医师回诸暨探亲,半夜12点接到抢救电话,他毫不犹豫立即起床打车回到了医院,最后小患者的病情平稳了,他直接睡在了医院,像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林茹主任说。

浙大儿院ECMO团队核心成员包括7名心衰/机械辅助循环科医生,心脏外科应力阳主任医师、刘喜旺副主任医师、高强主治医师其它成员包括心脏外科医生、PICU、CICU、NICU、SICU医护、手术室护士等。团队成员将“以人为本,以业务水平为核心”的团队建设宗旨牢记于心,认真对待每一例ECMO患儿,尽全力保障每一个患儿的生命健康。

在过去的16年里,浙大儿院开展ECMO近400例,其中成功救活的超过200例。浙大儿院ECMO的脱机率、存活率等各项指标,也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2022年的存活出院率高达65.07%,远高于国际儿童生存率。

作者、排版 / 陈西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