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十年变化,营养改善计划如何增强中国人的体质

澎湃新闻 刘瑞麟 王煜 王亦赟 晁嘉笙
2024-05-20 12:21
来源:澎湃新闻
美数课 >
字号
三十年变化,营养改善计划如何增强中国人的体质(03:24)

今天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从生长迟缓率的降低,再到平均身高等身体指数的增长,近30年来中国人的体质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利用AI的视角,梳理出不同年代中国居民饮食的变化,试图寻找出中国人体质变化的原因。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国民营养健康发展情况。在1992年的全国营养调查中,人均热能日摄入量2328千卡、蛋白质68克、脂肪58克,基本满足了人体营养的需要,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营养知识的匮乏,营养不良的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膳食结构也在这时发生着变化。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对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项调查表明, 相比10年前,1992年城乡人均肉、蛋、奶的消费分别增加了81.1%、200%、323%,城乡食物消费正处于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时期。

于是“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孕育而出。 其中,《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贯彻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的主要宣传教育大纲,其核心是倡导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

为了帮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加入了更直观的宝塔图形,告诉消费者每日应吃食物的种类及相应的数量。

从1997年发布以来,膳食宝塔已经经过3次调整,对比它们的变化,我们发现奶类的推荐量一直在增加。

在膳食指南的引导下,中国居民的人均鲜奶消费量从1990年的4.63kg增长至2012年的13.95kg,而能够保存更多活性物质的巴氏奶也渐受到青睐。不过,我国居民奶制品摄入不足的缺陷的问题仍然存在。事实上,2022年的全国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仅12.4kg,这不仅达不到推荐的奶类摄入量,还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中国人奶类摄入?因此,我们联合光明乳业,正式启动“中国居民营养健康认识与行为调查报告”,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消费者对奶制品的态度和行为,媒体的力量深入调研分析中国乳制品消费者群像。

    责任编辑:张泽红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