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幼儿蒙学】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采莲曲》

2024-05-17 18: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幼儿蒙学

金山区图书馆于每周五推出“幼儿蒙学”栏目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幼儿蒙学即指以幼儿教育启蒙阶段给予重要的养正教育。本栏目涵盖古诗词、国学经典、历史典故等板块,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也能全方位培养幼儿的品格。

传承从娃娃抓起,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让幼儿从诗词中体会韵味,品味诗词的无穷意境,从而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古诗词之美吧!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

1.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2.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3.芙蓉:指荷花。

4.乱入:杂入、混入。

5.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6.闻歌:听到歌声。

7.始觉:才知道。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就近取譬,清新贴切。田田荷塘,荷花盛开,闻歌却不见人,于若隐若现之间画面与形象更见生动,令人心驰神往。意境优美,情味悠长,匠心独运。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代表作品《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原标题:《【幼儿蒙学】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采莲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