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博物馆日|陕西历博秦汉馆开馆,汉代古船首展

宗和
2024-05-18 15:25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作为中国主会场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下简称“陕历博秦汉馆”)正式开馆,其基本陈列展“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在“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中榜上有名。

作为陕历博秦汉馆的重点大展,展览分上下两层,由8个部分组成,展线长达1194米,展出文物732件(组),其中包括汉代古船、先秦漆猪、错金杜虎符等珍贵文物。以此展现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时期。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据悉,陕历博秦汉馆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毗邻秦咸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博物馆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主持设计,建筑总体以北斗七星布局,主馆区七座建筑各自相对独立且以廊道相连。既有中轴对称的恢弘大气,又兼具着不对称布局的自由之美。摊开馆区平面,各单体按照“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布局分布,浓缩了古人“象天法地”的浪漫主义思想。置身于秦汉馆,仿佛可以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时代,追寻那永恒的文明之光。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博物馆现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39809㎡,展陈面积10362㎡,是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科普教育、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贡献为宗旨的博物馆,重点展示了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奠基作用。

银卧鹿 战国

陈列内容上,展览以秦汉新制度的创建为核心,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奠基、文化创新、科技助力、交流互鉴等几个方面,分述了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多种成就和作用,向观众充分展示其发展的程度与高度。“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作为基本陈列展,在2023年12月29日试开放期间率先面世。

彩绘陶骑兵俑 西汉

以文物讲述秦汉文明

“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分为8个部分,共展出文物732件(组)。既有“镇馆之宝”汉代古船首次展出,也有先秦漆猪等较少展出的精品文物,以及秦兵马俑、杜虎符等“明星”文物。

彩绘雁鱼铜灯 西汉

“丝路一号”汉代古船是目前中国发现时代最早的木板船。埋藏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遗址北侧渭河故道的千年古桥遗址,于2012年一次鱼塘挖沙中被发现。发掘结果显示,厨城门一号桥,是同期全世界最大的木梁柱桥。这处遗存南对汉长安城北侧城门厨城门,故称“厨城门一号桥”。该船采用榆木、圆柏、槐树等木材打造,长9.71米、宽1.98米、承载量约为3到5吨。

其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船体由16条船板组成,用不同形式的榫卯连接。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任雪莉介绍,这种大量使用木榫板、木钉并联船板的技术在古罗马时期很流行,于地中海地区的木船上广泛使用,但在我国乃至东亚尚属首次发现。

基于此,这艘古船不仅展示了古人的高超技艺,秦汉时期与世界各国交往交融的历史,还是千年来中西方丝绸之路往来交流的见证。所以,它被命名为“丝路一号”。

丝路一号 西汉

虎符也是此次展览的明星展品,存世的秦国虎符极其稀少,藏于陕历博秦汉馆的是杜虎符的左半符。它是少有的立虎形制,背面为头胸部三角凸起和腹尾部椭圆凹槽的榫卯结构。

错金杜虎符 战国

“先秦漆猪”出土于凤翔县秦公一号大墓,漆猪高21厘米、长34厘米,彩绘图案流畅、色彩鲜艳浓郁,代表着先秦时期秦人制作漆器的高超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其憨萌可爱的猪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富足和幸福。秦兵马俑、金怪兽、金饼、绿釉孔雀灯等众多珍贵文物均在展览中亮相。

漆猪 秦

八个单元,看秦汉时代对当下的影响

该展序厅以“‘制’启华夏”开篇,将秦汉时期中国版图的变化置于当时的世界格局之中,讲述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各种制度奠基时代的重要性。

展览现场

展览第一单元以制度文明的构建为核心,从多个角度阐释秦汉制度的创立,这是秦汉文明发展的基石,也是秦汉时期在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交流等层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出发点和根本。这一部分,展览用虎符、秦始皇兵马俑、汉俑群像、青铜兵器等多件精美的文物,以及秦汉的疆域图,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形象,而并非强调其武力的强大。

石铠甲及石胄 秦

陶鞍马 秦

第二单元从经济的视角出发,多个维度阐释秦汉时期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统一性的经济政策对于秦汉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作用力。展览通过展板内容、精品文物、多媒体互动装置等多种展陈手段结合的方式讲述秦汉经济这个专题。

金饼一组 西汉

“重卅斤”铜权 秦

东汉院落 东汉

第三单元“入世——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在总体设计原则下,依据单元内容特点,以时间为线,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讲述儒家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入世”的。

铜灶 汉

第四单元以文化力量为讲述核心,通过对丰富的物质遗存的整理与解析,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核,阐释秦汉时期的文化如何塑造社会、影响海外、辐照至今,向观众展示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和源远流长。

 绿釉陶伏鹿尊

 衔鱼铜鸟

第五单元“动能——科技成果的助力”从科技的视角出发,叙述了秦汉时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展现出中国文明在当时的科技实力,这一实力可以说展现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展板内容、精品文物和大量的多媒体装置,使观众能够在趣味之中对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展览现场的多媒体装置。

第六单元围绕着秦汉时期与域外的交流互鉴,以“互鉴”为核心,重点展现秦汉时期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各个方面与域外世界的碰撞与融合汉长安城北渭桥遗址出土的古船“丝路一号”这一单元中展出。

最后,展览以“中国大宁”结尾,与序厅的“‘制”启华夏”相呼应,再次点明展览主题。

彩绘陶男立俑 汉

多角度、多媒体平行叙事

展览的展陈不以时间为序,而是以主、辅两条线平行叙事、相互呼应。主线以新制度的创建为核心,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奠基、文化创新、科技助力、交流互鉴等6个板块,分述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充分展示其发展的程度与高度。辅线则将秦汉文明置于世界文明发展大视角下,阐释秦汉文明和同时代其他世界文明的区别,展现其在世界文明大框架里独有的魅力。

瓦当 秦汉

以此,改变以往以时间为序的历史叙事表达,整体上以大历史串联小专题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秦汉文明进行诠释。

玉璧 汉

在“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的各单元都设计了可以与观众互动的多媒体触摸屏,用以对展览做具体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展览的版面文字内容和文物都无法全方位地阐释秦汉文明,因此就需要有其他的展示方式补充。

神兽金饰 战国

除“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外,系列展览还包括《城与陵》《技与美》2个专题陈列,系统讲述秦汉时期从政治一统逐步实现国家、思想、文化认同的历史进程,以及大一统格局下的社会风貌、生活理念和精神追求。

鎏金铜蚕 西汉

    责任编辑:黄松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