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外交|普京访华回顾:老朋友、新环境与联合声明所展现的信号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王露 实习生 王晓晨
2024-05-19 07:33
来源:澎湃新闻
大国外交 >
字号

“尊敬的普京总统,我的老朋友,欢迎你来华进行国事访问。”5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谈中说道。

应习近平主席邀请,普京于5月16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普京第23次访华或来华出席国际活动。此次访华之际,距离普京正式开启第五个总统任期还不到10天。

去年3月,习近平主席将俄罗斯作为新任期出访首站。此次普京也将中国作为新任期首个外访国家,体现了两国元首的高度互信和密切互动。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普京首次在总统新任期开始后,将中国作为首访国家(编者注:此前四个任期的首访国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奥地利)。

“正是两国伙伴关系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让我决定选择中国作为我正式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后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出访前夕,普京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两国元首5月16日共同签署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后文简称“中俄联合声明”)。这份长达万字的联合声明涵盖了对当前中俄关系的定位与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国际协作、乌克兰危机等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普京此访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刚结束对欧洲三国的访问,并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就乌克兰危机深入交换意见。在当今愈发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之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全面推进,中俄、中欧关系也在最新一轮的互动中有了微妙的发展变化。

中俄联合声明强调对中方在俄乌战争问题上劝和促谈原则立场与一系列倡议的肯定。显然这是中俄双方共同立场的阐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称,这种肯定,不仅包含中德首脑会晤中曾有的反对核战争、核战争打不得的表态;从逻辑上说,也应纳入了中法领袖关于巴黎奥运休战停火的倡议内容。法国总统马克龙是一位既高调宣称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但又较早主张政治解决俄乌冲突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中方与法方政治家共同倡议奥运休战,也就是对止战促和倡议的有力支撑。

对普京而言,当前中俄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先性

普京访华期间,中方以高规格礼遇迎接: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两国元首开展小范围会谈,并共同主持大范围会谈,议程甚至排到了5月16日晚上,两国元首在中南海边走边谈,深入交流当今国际格局与乌克兰危机等。

而俄方对此次访华的重视程度,从陪同普京访华的重量级政企代表团便可见一斑。在随行的政府官员中,包括俄新政府内阁中的第一副总理以及5位副总理,这也意味着超过半数副总理都随行访华(新一届政府中有10位副总理)。同时,还包括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新任防长别洛乌索夫在内的6名部长级官员,以及被任命为新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的绍伊古,以及俄罗斯总统的国际事务助理乌沙科夫等政府官员。

不仅如此,由俄罗斯金融界、企业界重磅人物组成的豪华贸易代表团也参与了此次访华行。包括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首席执行官格尔曼·格列夫、俄罗斯铝业大亨奥列格·德里帕斯卡、俄罗斯外贸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安德烈·柯斯汀、俄罗斯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伊戈尔·谢钦、诺瓦泰克公司董事长列昂尼德·米赫尔森等。

“今天的中俄关系对于普京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与优先性……如果你看中俄大范围会谈的现场画面,就会发现会议主桌坐不下(所有俄方来华官员),后面还加了两排桌子,这是前所未有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隆对澎湃新闻分析称,这也表明这次访问和会谈非常讲究实质性内容,既能够让中俄各领域(负责人)进行直接对话,也更强调由元首外交推动一些合作规划进一步落地。

5月16日,中俄两国元首主持大范围会谈。图为俄罗斯与会代表情况,可以看出在主桌后面又加了两排座位。  央视新闻 截图

在大范围会谈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听取了两国政府间各合作委员会的双方主席汇报投资、能源、经贸、东北—远东、人文、国际等领域合作情况,对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对未来合作建议表示肯定。

俄罗斯方面之所以如此重视此次访华,也与该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密不可分。眼下,俄乌冲突迈入第三年,由于西方国家倒向乌克兰的立场,俄罗斯与美欧等国的紧张关系持续升级。冲突爆发以来,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宣布对俄罗斯实施诸多制裁。尤其是欧洲方面,已对俄罗斯实施了十三轮制裁,涉及能源、金融、交通等重点领域。

如此国际环境下,俄罗斯近期的人事调整实则也反映出对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视。多位专家向澎湃新闻分析称,在俄罗斯5月12日公布的新一届政府名单中,经济学背景的别洛乌索夫担任新防长或是在为俄乌冲突的长期化做准备,推动俄罗斯经济向战时状态转型,侧重于国防工业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匹配协调。

普京并不讳言俄罗斯身处的国际环境,他在新华社的采访中提到,“他们(西方国家等)对我国实施了近1.6万项单方面非法制裁”。

中俄贸易结构待优化,需适应国际政经格局

事实上,近两年来,中俄经贸确实获得较快增长。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401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成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至4月,中俄贸易额为765.81亿美元,同比增长4.7%。此外,双边贸易以本币结算的比例已增至92%。

具体到进出口品类,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去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原油、天然气、煤、铜、木材和海产品;俄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汽车及其零部件、机械设备、智能手机、电脑、服装和鞋类等。

围绕普京此次访华,外交部欧亚司司长刘彬介绍,下一步双方将按照两国元首共识,继续推进经贸、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合作,进一步发掘人工智能、高新技术、基础研究等合作新增长点,充分发挥互补优势,深化利益交融。

“以前我们讲扩大中俄双边贸易规模,现在则侧重于谈优化结构。”赵隆分析称,目前中俄贸易量已经实现了一定规模,关键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这就需要找到当前双方合作的痛点、难点,更好地适应新的国际经贸金融、政治格局。

而在中俄元首谈及经贸关系的表态中,也透露出优化合作结构的必要性,并指明需关注的重点领域。习近平同普京共同会见记者表示,双方“坚持以合作共赢为动力,构建中俄互惠互利新格局”,并特别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合作结构,巩固好经贸等传统领域合作良好势头,支持搭建基础科学研究平台网络,持续释放前沿领域合作潜能,加强口岸和交通物流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中俄联合声明》也特别写到,双方商定“提升双边贸易、融资和其他经济活动中的本币份额。完善两国金融基础设施,畅通两国间经营主体结算渠道”。

在结束北京的行程后,普京5月17日还前往哈尔滨,出席第八届中俄博览会开幕式和第四届中俄地方合作论坛开幕式。在普京看来,哈尔滨是“俄中文化交相辉映的典范”。

中俄、中欧关系在互动中向前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普京访华前不久,习近平主席也于5月5日至5月10日圆满完成了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这三个欧洲国家的访问,推动了中欧关系在稳定基础上实现向前发展。

在访问期间,乌克兰问题也是中方同欧方探讨的重点,中方领导重申了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公正立场,欧洲方面也表达了希望中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方面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不言而喻,欧方肯定格外关注普京此次访华。赵隆认为,“问题在于欧洲未能正确地理解中俄关系的实质。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很容易产生‘冷战’时期的思维把中俄关系、中欧关系对立起来。”

中俄双方在联合声明中指出,当前的中俄关系超越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模式,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性质。双方强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非权宜之计,不受一时一事影响,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

普京在行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和平手段全面、可持续、公正地解决这场冲突。我们对就乌克兰问题进行对话持开放态度,但这些谈判必须考虑到卷入这场冲突的所有国家的利益,包括我们的利益。

截至5月,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已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开展三轮穿梭外交。中俄联合声明指出,俄方积极评价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赞同必须在充分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上解决危机的观点,并欢迎中方在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此前访法期间,习近平主席与法国总统马克龙5月6日在爱丽舍宫共同会见记者。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很不太平,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中方愿同法方一道,以巴黎奥运会为契机,倡议运动会期间全球停火止战。马克龙也对习近平支持这一倡议表示感谢。

谈及乌克兰问题的政治解决前景,赵隆分析称,尽管元首层面的沟通有助于凝聚共识、减少误解,但从实际层面来看,尽管当事方都表示可以谈判,但都设置了对方无法接受的和谈前提,真正恢复冲突直接当事方之间的实质性谈判仍困难重重。

5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就对奥运停火表达了不同看法,称这只会帮助俄方趁机转移军队和装备进入乌克兰领土。着眼于两个多月后的巴黎奥运会,冯绍雷认为,“虽然实现奥运期间暂时休战需要各方协同,但俄方总体高度评价中方劝和努力的表达,人们对于复杂形势下的停战机会,还是寄予期待。”

    责任编辑:于潇清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