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上海打造全球歌剧地标,不仅是攀高峰,而是站在高峰与世界对话

2024-05-20 11: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要把上海建成亚洲演艺之都

把上海大歌剧院打造成一个全球歌剧地标

就不仅仅是攀登高峰

而是一定要站在高峰上 与世界平等对话。

——许忠

自2016年通过全球招聘出任上海歌剧院院长以来,许忠的贡献是全方位且深远的,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中国歌剧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于1968年的许忠是一位由钢琴家转型的指挥家,他最初的专业基础是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打下,启蒙老师是当时上音附中副校长王羽。王羽的太太林明珍,正是上海歌剧院第一代女高音,唱过《蝴蝶夫人》,这仿佛一种冥冥之中的预示。

01

助力搭建欧亚歌剧桥梁

从贝里尼到上海的华丽转身

01

16岁时,许忠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留学,这段在巴黎国立六年系统严格的深造训练,为他的歌剧指挥生涯奠定了绝对的基石,同时让许忠萌生了对指挥的兴趣与追求。此后,凭借天赋、热情与执着,他从钢琴家转型为指挥家,历任意大利贝里尼歌剧院艺术总监、以色列海法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和维罗纳夏季歌剧节首席指挥。从钢琴家到指挥家、再到专业歌剧指挥,是一段相当漫长而艰辛的旅程,这其中的困难和成长,只有许忠自己最清楚。

2012年9月许忠执棒贝里尼逝世纪念音乐会

歌剧被当做衡量一位指挥能力全面性的门槛之一,语言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基础之一。许忠非常重视语言的浸润,“歌剧如果不浸入语言,是没办法诠释出来的。音乐和文字的融合对歌剧指挥是非常大的考验。”十几岁就出国学习和发展的许忠,在语言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对他而言,法语就和中文一样是母语,英语、意大利文也非常流利,德文的音乐术语、排练术语也没有问题,同时略通西班牙文。正是由于语言的优势,让许忠不仅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国际歌剧指挥的行列,而且也让他的每一次演出都能够更精准地掌控全局。

2012年,他受邀担任意大利贝里尼歌剧院的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负责规划、指挥其演出季(歌剧、芭蕾、交响、器乐独奏(唱)及室内乐系列等)及国际巡演。许忠也因此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出任意大利著名歌剧院该项职务的亚洲音乐家。

歌剧指挥,考验的是许忠的艺术综合功底,如何在尊重演员的艺术个性之余,引导他们不偏离理想的艺术表达,并带领其他的合作团队快速适应、积极配合,在舞台与乐池之间调配出最理想的声音平衡。艺术总监,则考验的是许忠的全局视野和承上启下的能力,对上要接待各层级,对内要对艺术生产把关、负责,同时每年还要协调处理剧院工会以各种名义组织的罢工带来的各种问题。

2015年许忠执棒贝里尼歌剧《波西米亚人》

2016年许忠在佛罗伦萨执棒《人类的声音》音乐会

在接受各报采访时,许忠多次将贝里尼歌剧院比作他的“研究所”和“第二次留学”,“那几年,我真正完成了指挥技艺的脱胎换骨。而作为一个艺术总监,不仅仅要指挥,还要挑选剧目、挑选演员、制定预算、保证票房。”这段经历,无疑为他经累了扎实的歌剧制作经验和剧院管理经验。

在欧洲经济整体下滑期间,贝里尼歌剧院在许忠的执掌下,依然保证了每年演出季的正常运行。2014年5月,贝里尼歌剧院在许忠的带领下来到上海,在上海国际艺术节闭幕式上为观众奉献了原汁原味的意大利歌剧《乡村骑士》和《丑角》;同时,还亮相了上海辰山草地广播音乐会,让更多的上海的古典乐迷感受到了这座古老剧院的艺术魅力和许忠作为指挥的全面能力。

2021年7月

许忠歌剧主题公益海报登上纽约时代广场

2016年3月,许忠正式出任上海歌剧院院长。他全新打造《阿依达》《图兰朵》《纳布科》《军中女郎》《法尔斯塔夫》《漂泊的荷兰人》《微笑王国》等一系列经典歌剧,赢得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赞誉。同时,他还积极致力于《晨钟》《田汉》《天地神农》等中国原创歌剧的创排,以及《江姐》《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中国我可爱的母亲》等中国经典作品的传承,展现了中国歌剧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02

创新管理 打造“共创增量”的艺术平台

引领国内剧院发展

02

在担任上海歌剧院院长期间,许忠积极运用他在国外优秀剧院的管理经验,引进国际前沿的歌剧制作理念,推动剧院与国际一流制作团队及艺术家们的紧密合作。他不断提升交响乐团的艺术水准,扩大合唱团的规模,挖掘海内外优秀的中国歌剧演员,培养优秀的歌剧制作人,这些工作已经有了不少成效。

但更重要的是,许忠一直在打造“共创增量”的艺术平台。

近年来,上海歌剧院一直在积极努力地推进更多元、更深化、更高品质的艺术合作,联合制作排演了一部部全新制作的经典大戏,一步步推进迈向国际歌剧舞台、攀登歌剧高峰的步伐。优质的歌剧演出已经吸引了一定的上海以外的观众打着“飞的”到上海来看歌剧,甚至还有专门从欧洲飞来上海“追剧追星”的。

2023年6月国家大剧院、上海歌剧院、陕西大剧院首度联合制作歌剧《托斯卡》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节

许忠认为正是联合制作的“共创”模式为国内的歌剧发展赢得快速“增量”——如去年由国家大剧院、上海歌剧院、陕西大剧院首度联合制作的歌剧《托斯卡》开启了国内强强联合的排演新模式,国内优秀的歌唱家和优质艺术资源的集结为“大部头”制作的庞大规模、超高水准、以及带给观众们的极致艺术体验提供了更好的保证。又如与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罗恩格林》,不仅吸引了各大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的争相报道和高度评价,也在社交平台引发了热议。其中除了乐迷、剧迷,还有许多圈外的、甚至有第一次进剧场欣赏歌剧的观众。

除了歌剧的联合制作之外,上海歌剧院也积极通过联合排演激发艺术家们的灵感与潜能。去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音乐会正是由许忠与世界著名指挥家艾森巴赫担任联合音乐总监,由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为班底,同时吸纳国内目前顶尖交响乐团的声部首席和优秀乐手,在演出现场与著名歌唱家乔治·乌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温格罗夫默契合作,为观众们带来精彩呈现的同时,也开辟了中外艺术合作的新典范。

许忠在2023世界剧院联盟大会暨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上曾表示:“‘打造共创增量的艺术平台’已经悄然成为当下推动艺术发展共同努力的探索方向,而这也必将成为势不可挡的未来趋势。我们通过共创、共担、共享努力奔向‘增量’,可能是以某一个剧目、节目、比赛或节展为契机,但最终的目标一定是以雄厚的艺术实力为前提,打造自信、平等、开放的艺术平台。”

03

用歌剧讲好中国故事

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

03

上海歌剧院目前约有15部至20部保留剧目,其中既有西方经典歌剧也有中国原创歌剧,可以随时拿出来说演就演,但许忠还觉得不够,他的目标是25部。许忠在接受的上观新闻的采访时说到:“我们一直是‘两条腿’走路,演好西方经典,也是为了更好地创演中国歌剧。”

打磨好经典民族歌剧是许忠一直的坚持,他认为民族歌剧《白毛女》《江姐》中的许多唱段,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这些作品扎根于地方戏曲、民歌民谣,这其中有无穷无尽的音乐宝藏。《晨钟》《田汉》也都强调旋律性和可听性,中国味儿很足。

歌剧《晨钟》

歌剧《义勇军进行曲》

在许忠推动下,上海歌剧院近年来创作了一系列深受观众喜爱的红色歌剧作品。其中,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用富于“海派”气质的舞台呈现红色记忆,激发当代年轻观众的共情与共鸣,成为了上海炙手可热的红色文化IP。

近年来,他也曾带着中国歌剧《雷雨》《赌命》等走向世界舞台,希望有一天中国民族歌剧的咏叹调也能传唱世界。“民族歌剧不仅是演给我们自己看的,也应该演给世界看。我们要找到一种全世界都能听懂的声音,讲述我们民族的故事。”许忠在接受文汇报的采访时说:“以前我们说借船出海,而今中国有了自己的‘艺术航母’,注定可以走得更远。”

04

不断增强国际交流 展现中国歌剧实力

与世界平等对话

04

除了在国内推广歌剧艺术外,许忠还积极寻求国际交流的机会。就在今年1月,法语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拉开了中法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的帷幕。许忠执棒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合唱团、管弦乐团,携手中、法、意、德多国顶尖艺术家共同献演。

2024年1月许忠执棒法语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许忠深知国际交流对于提升中国歌剧水平的重要性。他两度出访戏剧之都英国伦敦,并通过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节、爱沙尼亚萨雷马歌剧节、迪拜歌剧院2019-2020年演出季开幕式系列演出等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让世界通过上海歌剧院看到了上海文化、中国歌剧的实力。这些交流不仅为中国歌剧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为中国的音乐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展示机会。

许忠重访皇家威尔士音乐与戏剧学院

许忠与英国皇家歌剧院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比尔德(Alex Beard)

上月,许忠应邀回到英国皇家歌剧院和皇家威尔士音乐与戏剧学院进行回访,并受邀在今年12月指挥“歌剧精粹之夜”,携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于浩磊、女高音歌唱家宋倩共同登台,庆祝皇威学院建院75周年。这次合作不仅深化了文化交流,也为中国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登上国际舞台的机会。许忠表示,他期待未来能继续推动东西方歌剧艺术的交流与合作,为更多中国艺术家创造展示才华的平台。

从增加国际交流到不断努力自我超越,许忠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歌剧的成长。他和上海歌剧院为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忠曾说:“用歌剧艺术讲好中国故事,是从我从艺那天起就想展示给大家的。”他坚持为中国歌剧发声,努力让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成为新时代中国歌剧事业繁荣发展的肥沃土壤。

在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形象建设中,歌剧无疑也是一张重要的名片,为展现当代中国文化形象,服务国家文化发展繁荣,在上海乃至中国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许忠认为,要把上海建成亚洲演艺之都,把上海大歌剧院打造成一个全球歌剧地标,就不仅仅是攀登高峰,而是一定要站在高峰上,与世界平等对话。他在上观新闻的采访中说到:“音乐给了我强大的内心,也让我始终保持着坚定的艺术自信和文化自信。我觉得,我们所背靠的中国文化,是我们在世界舞台上最坚强的后盾。”

在今年的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上,意大利歌剧巨匠普契尼逝世100周年纪念的主题演出格外引人注目,将集中呈现普契尼五部经典歌剧中的十一首咏叹调和二重唱。本场音乐会不仅集结了中国歌剧界精英阵容,更是一次中国歌剧力量的展示,许忠是背后不可忽视的幕后推手。

原标题:《在上海打造全球歌剧地标,不仅是攀高峰,而是站在高峰与世界平等对话》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