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成有廉丨《中国语文》编辑部副主任陈丽:加强廉洁自律 办好高品质学术期刊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认真抓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的贯彻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纪委结合党纪学习教育,联合中国社会科学网持续推出【文成有廉】栏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编辑部主任、专家学者,就严守党纪国法,深化落实《行为规范》提出的“十个严禁”要求,畅谈认识体会,交流经验做法,强化行业自律,树立良好学术道德,引领良好学术风尚,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陈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副主任,编审。出版《安徽歙县大谷运方言》、《安徽芜湖六郎方言》(合作)、《安徽泾县查济方言》(合作)等专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审议通过并印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是我院深入践行“三项共识”“三项承诺”的重要举措。《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即“十个严禁”,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出规范要求,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出版生态、保证学术传播平台的公信力、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规范》印发后,语言研究所多次组织所内期刊、集刊负责人学习,结合语言所主办期刊、集刊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语言研究所编辑手册》。参照《行为规范》要求,制定《语言研究所编辑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细则》(2024年3月28日语言所党委会议审议通过),在《行为规范》“十个严禁”的基础上,制定了更为详尽的、更具操作性的实施细则,要求语言研究所编辑人员在工作中,须恪守学术道德,弘扬优良学风,以质取稿、公平公正,不直接或间接牟取不正当利益,做到“十三个严禁”。
与《行为规范》对照,多出的三条分别为:
(三)严禁编辑人员个人擅自组稿、约稿,年度选题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经主编同意,由主编/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组织本学科编辑组商议、论证、实施。组稿、约稿稿件和自由来稿一视同仁,必须完成本刊规定的投稿、审稿等一切流程,留下过程记录。严格把控约稿稿件质量,未通过审稿流程的稿件必须执行退稿处理。
(八)严禁编辑人员个人擅自代表编辑部承诺开会或组织其他学术活动,凡以语言研究所主办期刊、集刊编辑部名义主办、合办或协办的会议,均须纳入年度会议计划,经编辑部主任、主编及语言研究所同意、批准后方可实施。
(十三)严禁未经作者许可将任何未发表的成果引用到自己的研究工作或文章中去。
院、所两级《行为规范》的制定,为编辑从业行为规范化提供了指导。通过健全相关制度,在可能发生隐形利益关联、学术不公的环节划定明确的边界、底线,防患于未然。这对编辑从业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关爱与保护。
《中国语文》1952年创刊,1966年停刊,1978年复刊。作为我院学术期刊方阵中的重要成员,《中国语文》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界的顶级刊物,在国内外语言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多次荣获国家级期刊出版奖项(“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201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等),连续获得院优秀期刊奖一等奖,2020年获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2年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评定为AMI顶级期刊。
从创刊至今,尤其是1978年复刊以后,在当时的主编吕叔湘先生的直接指导下,《中国语文》在办刊宗旨、制度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优良的传统,有一整套严格、完整的审编校工作流程制度,历经几任主编一直传承至今。2012年《中国语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后,进一步加强网络投审稿系统的建设,加大双向匿名审稿的比重,积极发起、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和青年学者论坛等,均收到了很好的口碑和成效。
此次对照院、所两级《行为规范》的要求,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采编工作指南(2020)》,《中国语文》编辑部讨论并制定了《中国语文》编辑部工作制度(修订版),将多年来贯彻执行的各种工作制度进一步细化,同时在一些以往相对模糊的地带划定界限,补充完善行为规范条款,形成规章制度文件。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纪律意识
院、所两级制定的《行为规范》,首先强调的就是期刊的政治引领作用。在期刊工作中要提高政治站位,严把意识形态关,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作为期刊建设的首要任务。遵照《语言研究所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2022)相关规定,《中国语文》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期刊出版过程中涉及意识形态部分的审核制度。
结合院、所两级《行为规范》要求,《中国语文》进一步强调纪律意识、程序管理,对组稿约稿、参加学术会议、讲座讲课、社会兼职、与国(境)外机构和个人进行出版合作、接受国(境)外媒体采访等作出相应规定,严格执行报备、审批制度,严禁先参加后审批;为避免与作者或相关单位可能存在的隐形利益交换,严禁借审稿、发稿等职务或工作便利接受影响公平公正刊发文稿的请托,严禁收受投稿单位或个人提供的财物、招待、学术安排;强调期刊工作中的保密意识,严禁违规查阅审稿记录,泄露作者、匿名审稿专家、编辑部内部讨论稿件情况等信息,向审稿专家做出任何带有倾向性的稿件取舍暗示。
二、加强流程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中国语文》多年来有一套严格、完整的投审编校流程工作制度。自2010年1月起启用网上投稿、审稿及编辑互动系统,不接受其他形式投稿,所有稿件投递、作者查询、审稿流程、内部编辑等工作已经全部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所有环节均有完整电子存档。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外审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回避制度,近几年加大外审权重(有近500人的外审专家库)。审稿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以学术质量为选稿用稿的根本标准,不看职称、资历,积极扶持青年学者(如2023年度共计刊出文章67篇,其中45岁以下的作者占比近一半,35岁以下的作者占比约24%)。发挥编务人员在稿件流程管理中的作用,由编务人员与作者、外审专家联系,避免作者与编辑人员之间的个人联系。严格遵守新闻出版署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期刊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从未向作者收取任何版面费、审稿费。在封底明示“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并公布举报电话,公开接受学界和社会的监督。
此次结合院、所两级《行为规范》要求,《中国语文》在修订版工作制度中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完善制度建设。如回避制度中除了常规需要回避的关系外,同时注意回避因学术派别不同、见解相左可能导致的反对关系;规定组稿、约稿稿件和自由来稿一视同仁,必须完成规定的投审稿流程,留下过程记录;吸收更多新锐力量进入外审专家库,加大双向匿名外审的比重和频次,进一步完善审稿流程;规定同一单位、内部人员发文比例,同一作者发表文章时间间隔等,以保证学术资源的公平公正;保密制度中除了内部工作情况、审稿人信息的保密,同时强调对作者文章观点、内容的保密,严禁未经作者许可将任何未发表的成果挪用到自己或其他人的研究工作或文章中去;等等。
三、加强业务培训,保持廉洁自律
对新近入职的年轻编辑加强业务培训与纪律教育,组织编辑部成员认真学习、领会院所两级《行为规范》要求,加强对编辑日常工作的廉洁行为监督管理,打造高素质编辑队伍。
同时,也要刚柔并济,鼓励年轻编辑在程序完备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与学界保持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
《中国语文》将结合工作实际,借鉴兄弟刊物一些好的做法(如发稿会制度、定期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等),认真贯彻落实《行为规范》要求,坚持廉洁自律,加强管理监督。坚守办刊初心,坚持“务实”与“创新”相结合的办刊宗旨,办好《中国语文》这本有着悠久历史与优良传统的高品质学术期刊,为促进语言学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陈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