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拒绝校园欺凌 向暴力说“不”——预防校园欺凌指导手册

2024-05-20 17: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拒绝校园欺凌

向暴力说“不”

预防校园欺凌指导手册

学会与人交往

是人生中的重要课程。

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

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成熟。

保护“少年的你”,

这些我们都要了解!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01

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02

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03

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04

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05

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哪些情况会表明孩子可能正遭受欺凌?

01

突然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02

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03

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

01

孩子该怎么做?

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一定要告诉老师、家长。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老师、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02

家长该怎么做?

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

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

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03

学校该怎么做?

救助为主。

对于校园欺凌受害者,校方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

适度惩戒。

对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校方一定要通报其家长,给予严肃批评教育,绝不姑息,总体原则是确保教育挽救的宗旨,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予以适当惩处。

快速反应。

学校要及时关注学生动态,立刻开展救助工作,合理处置欺凌事件。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01

不做受害者

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02

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原标题:《拒绝校园欺凌 向暴力说“不”——预防校园欺凌指导手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