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都21世纪了,英国人为什么还坚持写信?

2019-01-01 12: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正规、严肃、诚恳、详实和节省人力,再加上英国人的传统,造成了今天依然盛行写信的英格兰文化。无论浪费与否,是否麻烦,信件依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客观存在,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

冰川思享号特约撰稿 | 安光系

在英国生活,似乎每周家里都会接到不少信件。

下午,接5岁的小儿子从学校回家,他一路蹦蹦跳跳,摇头晃脑。多数时候,他都情绪高昂,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经常自言自语,嘴里讲着他认为有意思的英文故事,唱着我并不太懂的英文歌曲。

这是一个几十岁移民英国的华人所处的尴尬。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国内。而他们从小适应的,已经是另一个世界。所以,五岁了,中文能说,但不认字,更不用说写。平时,嘴里永远是英文和中文并用,一起表达。

开门,他一步冲进屋里。“爸爸!这儿有一封信!” 他拿起从门里塞进来的信,冲我喊道。

在英国,接信并不让人感到奇怪。在这个被视为非常保守的国家里生活了近八年,每天都会接到各种各样的信件。在21世纪电子邮件几乎人人普及的今天,这个奇怪的国度,仍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跟居民打交道。

打开儿子递过来的信,我要看看里面写了什么。

1

这是一封燃气公司寄来的信,实际上相当于一封通知书。

这封信的内容,是在告知我家所在的这条路上(英国很少有小区,基本上都是处在一种开放的状态)要进行天燃气管道的施工,计划时间是12月4日至2019年1月4日,但燃气公司预计施工会持续大约5周时间。

这段时间内,这家公司将会把通向我家的旧煤气管道更换掉,目的是为了未来将来的供气系统更安全可靠。在施工期间,燃气公司会要求用户把家里的气关掉一小段时间,预计会停气12小时用于施工。

图/图虫创意

“我们知道这会给你带来不便,但这样的施工的确是必要的。”“ 我们会尽可能减少对你的打扰和所带来的不便”。信中解释道。

为了能更好的提供服务,该公司会有公程技术人员到家里具体指导,确保用户知道家里的燃气什么时候和外面的气是连接的和没有连接的。如果你有什么需求,也可以跟工程人员说。如果住户不在家里,对方会留下一张联系卡,告诉对方如何联系对方,确保把给住户造成的不便降至最低。

信里还解释说,他们有可能会更换整条路上的燃气管道,有可能会挪动每家气表的位置,以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方会上门和用户一起商量,直至对方充许为止。如果还不清楚,可以到一个链接上点击视频,这个视频会直观地告诉用户更具体的信息。

最后,信里还重新强调几点:

我们将会进入你的家里,更换相关管道,有的还可能不止一次;

确保你或你的房东告知我们有可能存在的工作干扰,比如小狗或其它宠物之类的;

关于你所在的具体街道施工的相关信息,会在一个网站上查到,输入用户的邮编(英国是每一栋房屋一个邮编,可以精确到几乎每个住户)就可以知道了;

如果门前的车道或花园要有一些施工,请推迟进行;

请移除你门前气表附近的障碍物,以免影响施工;

所有的施工人员都会持有证件,在同意他们进入你房屋之前一定要查看证件。

最后,如果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直接拔打该公司的热线电话。

这里面跟国内有一些区别。

比如,它不是在当地媒体上登一个广告或在附近贴一个告示,而是采取更尊重人的方式,每家每户寄来一封信,告知相关情况,与国内相比,更富有人情味;它把原因和目的以及需要用户所需要的准备,都以更正式的方式写了出来,有助于住户做好准备;书信显得更正式,也更诚恳。

图/图虫创意

在英国生活,就少不了这样的信件。进入21世纪的今天,英国人还在用最传统的方式,向每家每户进行沟通。就在我家几十米外的地方,依然还有一个每天都还在用的的邮筒,立在路边,它几乎成了英国的重要标致,古老、红色,很好看。

2

英国政府也会以写信的方式跟居民进行沟通。

这两年,家里每年都会收到一封信,是英国税务局寄过来的。

信的开头,说这是我的税务年度税单摘要。这里面可以看出在过去一年中,我交了多少税和交了多少社会保险。这封信还将告诉我,我交的这些税收是如何被英国政府花掉的。

信的开头还交待说,这只是一封相关信息的信件。“你不需要联系我,因为你不需要支付任何的钱。”

信的第二部分内容讲述过去一年的计税标准和如何计算出我该交的税收数目。

比如2016-2017年度,这里面包括了我的税前收入数字和政府的免税额度(11000镑)以及我应该支付税收的总收入金额。按下来就是安照英国的税收比例20%,一步步算出我所应交的个人所得税数字。之后,又列出了我交的社会保险数字、税收和社会保险的总数额以及我这一年税后的总收入。最后面,还有我的雇主在过去一年里帮我交的社会保险数额。

接下来,信中介绍了我所交的税,英国政府是怎么花掉的。这只是一些基本的信息,如果想知道更多,可以到它们指定的网站上去查询。

在2016-2017年度中,我所交的7682镑税收中,分别用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福利(1867镑);健康医疗(1560镑);国家养老金(991镑);教育支出(945镑);国债利率(423镑);国防开支(339镑);公共秩序和治安(323镑);交通补贴(323镑);商业和工业发展(192镑);政府部门的行政开支(161镑);文化(运动、图书馆、博物馆)等支出(123镑);环境保护(123镑);房屋及诸如路灯之类的支出(115镑);海外援助(85镑);上交欧盟费用(54镑)。

信上,还用了一张图表,将各项费用开支占总费用的比例展示的清清楚楚。

此外,税务部门也会通过信件来处理退税问题。前几个月,我和爱人分别收到一封信,告知我们去年多交税了,并指出了我们每个人多交的具体税费。

图/图虫创意

根据规定,我们可以直接在网上申请把税退掉,或者是继续等待下一封来信。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两人又分别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既是通知,又是一张支票。把它拿到银行,当场钱就可以进账。

伦敦的交通部门,每年也会发一个通知,告诉你他们计算出现了错误,多收了你交通卡里的钱。拿着交通卡,直接可以在车站的机器上,通过操作可以补回来。

3

在英国注册公司,也是通过信件及网络来解决。

几年前曾在英国注册了一个公司。最深的感受是,与在中国注册公司相比,程序简单了太多。

简单到什么程度?几乎跟注册微博差不多,所花的时间精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语言没有问题,应该10到15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图章也不用敲。

具体来说,你只需要登录官方注册网站,按照它的指引一步一步完成就行。无需等待管理部门通知选择的公司名称是否可用,而是只要像注册邮箱或微博一样,输入名称后,网站就会立即显示,是否已有同名或名称相似的其他公司。

唯一的严格限制,就是如果想使用“皇家”、“英联邦”、“银行”、“联合会”等词,必须经过审批。

在注册过程中,甚至没有要求核查身份证或护照,只有一栏要求注明是英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是外国人,也只需要注明具体国籍。

而且,注册公司的资本金,最低可低至1英镑(约合人民币10元),且无需验资。

经营范围方面,虽有分类,但不需要太过详细。有经验的朋友告诉我,只要合法,具体经营内容上,自由度非常大。比如,你可以开餐馆,也可以开书店,也可以办报纸。具体来讲,是没有什么经营范围的。

注册完毕,就可以在网上支付费用——15镑(约合人民币150元),这就是全部注册费用。完成注册后,会收到自动回复邮件,告知注册已经完成。

在注册过程中,因为一个小失误,我在第一次注册完成后,被回复说“注册被拒”,我已经支付的15镑注册费,在24小时内就自动打回到了银行卡上。再次注册后,第二天即收到两封确认邮件,并发来了公司证件的电子版。

这个程序完成后,只需要在税务和海关总署网站申请一下缴税安排,即可开始运作公司。之后如果你想停止业务,在同样的网站上取消注册即可。

第三天我收到了另一封邮件,告知公司的注册号码和保护密码。接着,我又收到了一封信,里面是一张公司证件。

图/图虫创意

网络和信件,成了公司和政府部门沟通的主要工具。要知道,在英国,是没有我们国内的办事儿大厅的。如果有事儿,要么在网上或要么写信或电话,就通通解决问题。想找办事儿大厅?到哪儿找去?!

这个程序之所以可以如此简单,主要是基于两个字——信任。当然,如果你偷税漏税或触犯法律,会有严厉的惩罚。

信件扮演了在英国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4

在英国生活,离开信件不可想象。写信,依然在当地被视为一个最正式的沟通方式。

比如,每年,当地政府都会进行一次住户人口统计。家里住了多少人?具体叫什么名字?哪些人有选举权?都得如实填写,再用对方提供的免费信件,寄回去。如果不理会,会被视为违法;孩子到了年纪,需要申请学校,也会接到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信件,告诉你如何申请;孩子们被哪个学校录取,也依然会通过信件的方式告知家长;银行的账单、水费、燃气费等,每个月也会准点地寄至家中。

英国人对信的信任,近乎死板。

有一次我需要申请签证,需要一个过去三年里我自己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的证明(这有点儿像中国的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的故事)。我跑到镇政府,希望人家能给我开一个我这几年在交房屋地方税的证明。

接待人员给了我一个号码,指着墙上一排冰冷的电话,让我去那里打。拔号后,经过五六分钟的等待,对方回复我说:你可以回去在网上注册一下,两个工作日内,你会接到一封有你账号和密码的信,然后再用这些信息登陆政府网站,就可以下载打印了。

转了一圈,还是通过信件寄最重要的信息。在国内看起来当场就能解决的事情,英国人还是用最死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图/图虫创意

正规、严肃、诚恳、详实和节省人力,再加上英国人的传统,造成了今天依然盛行写信的英格兰文化。无论浪费与否,是否麻烦,信件依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客观存在,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

在这里生活多年,很多事情都觉得不可思议。写信只是其中的一件事儿。

在这个奇怪的国度里,已经中年的我得慢慢适应,慢慢探究。对一个外来华人来说,这也许是当下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