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台北故宫博物院“人气国宝展”换新,聚焦宫阙建筑

宗和
2024-05-23 08:23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人气国宝展”近日换新,新展聚焦“宫阙建筑”,展出约10件以“宫殿建筑”为题材的书画与器物,观众可以观察到画师描绘建筑细节与营造空间感的不同技巧,品赏原本三维空间的建筑,透过画技转变成二维平面的绘画,再经过工艺匠人的诠释,重新翻转为立体器物装饰的趣味。展期持续至8月4日。

人们生活在建筑之中,而所有的建筑都要靠人力、物资与技术才能完成,除了基本的实用功能,还往往透过各种巧心与工夫,赋予建筑更多的象征性,以此传递讯息,例如过去的皇家宫殿可谓是国力的指标。以此而论,“宫殿”象征的是当代最极致的建筑之美与理想空间,时常成为绘画主题或工艺品的装饰母题,其间反映出民间对于皇家宫苑的遐想、后代对于历史著名宫殿的向往,与人间对于天上玉宇琼楼的想像等。

本次展出许多以宫殿建筑为题材的书画与器物,可以观察这些艺术家描绘建筑细节与营造空间感的不同技巧,也可以比较他们如何因应不同质材的特色,在器表上打造出华丽的宫室楼阁,品尝原本三维空间的建筑,透过画技转变成二维平面的绘画,再经过工艺匠人的诠释,重新翻转为立体器物装饰的趣味。

元 李容瑾 《汉苑图》

《汉苑图》:人工建筑与天然山水的无缝嵌合

《汉苑图》描绘雄峙在山水间的宏伟宫苑,作者是十四世纪的元代画家李容瑾。画中以“界画”描绘楼阁台榭,建筑物上规整细密的线条,传达出宫殿精密繁复的印象。甚具气势的“李郭风格”山石,使用的则是湿润转折的笔划,传达云烟变幻中的山景。李容瑾将人工构成的建筑与自然造就的山水嵌合在一起,打破不同类型笔墨的壁垒,实为难得佳作。

传 明 仇英 画连昌宫词、画长信宫词

连昌宫词、长信宫词:像糖果般五颜六色的缤纷宫殿

“长信宫”是汉代在西安的重要宫殿,“连昌宫”是唐代在河南的大型行宫,都是历史上享有大名的皇家建筑。两幅画上的仇英钤印与诗塘上文徵明书迹相同,为明末清初同一个作伪工坊的产品。画中不断变换宫殿屋瓦、窗棂、格扇、栏杆的颜色与图案,虽不讲究工整合理,但缤纷瑰丽,与青绿山体辉映,反映民间对仇英风格的倾慕,也呈现当时对皇家甚至神仙宫殿园林的想像。

清 张镐 《画连昌宫图》

《画连昌宫图》:让当代宫殿建筑成为历史故事的舞台

清代宫廷因为传教士画家带来西洋“线性透视”的新画法,对于处理大量建筑的场景,比起传统更能精确掌握空间距离导致物像的比例变化。这幅画是乾隆朝前期宫廷画家张镐的作品,他依据画上所录《连昌宫词》,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观赏宫苑夜景的情况。画中栉比的殿阁,悬着各式宫灯,虽讬名唐代,但皆为清代的样式,结构交代合理仔细,令观者产生这些建筑确实存在的真实感。

清 乾隆 珐琅彩红地山水楼阁盘

瓷盘作画布

乾隆时期对于宫殿建筑的描绘,曾经也转移至瓷器的珐琅彩作品。展出的这两件 珐琅彩红地山水楼阁盘,即是将瓷盘作画布,以碧绿山水配上华丽而规整的彩色楼阁,山、云之间的白釉盘面,写下唐诗“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诗句前后分别可见“寿古”以及“山高”、“水长”钤印。整体构图就着圆形器底环绕,布局为诗、书、画,与楼阁题材画作相互辉映。

清 乾隆 玉仙山楼阁山子

雕一座山水

此器原材为白玉,工匠巧妙地就其三角外形及黄色玉皮,雕琢成一座山水楼阁,引画入器。走进山水,拾阶蜿蜒而上,可见楼阁侧出于蓊郁林荫之间,另一侧溪涧斜穿而下,形成富有意境的对比。器背岩面上题有乾隆皇帝所作御制诗:“留其黄浸为山色,就以白垂作水流。事半自然得功倍,子舆氏语有根由。”末署“乾隆癸丑御题”及“比德”、“朗润”两印。

清 乾隆 犀角雕瑶池集庆杯

立体环绕的海上仙山楼阁

清宫对于楼阁建筑的想像,亦结合仙境主题呈现。展出的这件犀角杯,通过浮雕、镂雕的方式,营造一处立体环绕的海上仙山楼阁。沿着器外壁,可见松树参差层叠,人物与空间前后交错,带着贺礼的群仙,或站楼阁前,或立岩石上,以及端捧着桃子的小猴,准备向最上层的王母娘娘祝寿。口内壁则见一浮雕云龙纹,展现全器景致中的巅顶之象。

清 剔红楼阁人物图捧盒

跨媒材的山水建筑

人工建筑依傍于自然山水,加上人物活动、仙鹤与松树,构成具有吉庆意象的场景,在清代被广泛应用于不同质材的工艺作品。这件作为收纳使用的大漆盒,盒盖图饰以雕漆营造层次,远景是云朵围绕的群山,近景设定为两组亭阁人物图,地景则以规整的水波纹、锦地纹和回纹作区隔。观察细节之处,如富有秩序感的屋瓦和砖墙,特别能发挥剔红漆艺的纹饰细密风格。

日本 十八世纪 山水楼阁莳绘盒

东洋技法与山水楼阁主题

源自于日本奈良时代(710年—794年)的漆器工艺“莳绘”,也曾经出现楼阁倚山水的图绘主题。展出的漆盒,主要使用金箔和金粉装饰,为十八世纪作品。盒盖上的纹样延伸至器身外壁,主视觉为一座富丽堂皇的日式亭台楼阁,傍着几乎触及楼高的奇石,后方远处可见山峦层叠,及耸立的高塔,前景是河水顺流而下的接岸小桥和屋舍。虽然现况局部金箔脱落,却仍不减全器的绚丽风采。

(本文图文资料综合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责任编辑:陈若茜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