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时钟、充电宝、音响竟可用于偷拍录音?四人因非法生产、销售获刑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通讯员 金玮菁
2024-05-22 19:2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一犯罪团伙采购原件,将偷拍器材伪装成电子时钟、充电宝等看似平常的生活用品,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销售。

5月2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宝山区检察院”)获悉,近日,该院办理了这起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案,四人已获刑。

查获的时钟监控设备 宝山区检察院 供图

宝山区检察院介绍,2023年11月,民警在网络平台上发现有人出售窃听、窃照器材,经过侦查发现,售卖这些窃听、窃照器材的就是朱某和刘丙。

朱某交代,他在深圳一家物流公司工作。2023年6月,公司仓库管理员通知朱某,他的客户袁某有一箱货物遗留在仓库,朱某因与该客户存在纠纷,就要求仓库管理员将这箱货物送到自己住处。朱某收到货后发现,是一箱50个带有摄像头的时钟音箱。他根据说明书下载APP后发现能够正常使用,便想到上网出售赚钱。朱某首先在网上查询了同类型监控设备的价格,然后根据买家的情况以人民币100元至400元不等的价格销售。刚开始,朱某在某二手平台出售,2023年9月后,这些挂出的商品会被该二手平台下架,无法正常出售。与此同时,一箱50个设备也即将售完。朱某便又从公司仓库拿了客户一箱32个新款带电池的时钟监控设备,到另一APP出售。朱某不仅自己在网上出售,还将部分时钟监控设备卖给刘丙,让刘丙到某二手平台转售。就这样,朱某累计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70余台,刘丙累计销售20余台。

那么这些窃听、窃照器材又是谁生产的?经过调查,朱某客户袁某的这些器材都是刘甲委托刘乙生产的。

2020年5月,刘甲听说有做窃听、窃照器材的生意,便在网上搜索此类设备的款式,并打算制作类似的窃听、窃照设备。之后,他在网上购买主板、数码管(钟)、电池、数据线、充电器等物品,交由刘乙的工厂进行组装、生产。随后,刘甲再对外销售。

查获的时钟监控设备

民警在刘乙处扣押到时钟、音箱等造型的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成品170余台、零部件30余箱。经鉴定,在案设备均为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经查,2023年起,刘甲在未取得任何资质的情况下,全面负责采购原件,委托刘乙生产、组装带有隐蔽录像、拍照、录音、储存功能的充电宝、电子时钟、音箱等窃听、窃照设备2000余台。

宝山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刘甲委托刘乙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后对外销售,朱某单独或者结伙刘丙,非法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对刘甲提起公诉,以非法生产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对刘乙提起公诉,以非法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对朱某、刘丙提起公诉。法院以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判处刘甲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以非法生产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判处刘乙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以非法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分别判处朱某、刘丙有期徒刑六个月,拘役五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分别判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三千元。袁某作另案处理。

检察官提醒广大群众,切勿购买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在工作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出行、住宿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如发现个人隐私被偷窥、传播的情况,请第一时间报警。

    责任编辑:徐祯曜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