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东构筑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防火墙”

2024-05-22 18: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山东是历史文化大省,历史文化名城类型多样,底蕴深厚,现有文物建筑15000余处、历史建筑2100余处,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积淀出齐鲁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深邃。加强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提升文物建筑火灾防控精细化管理水平,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山东省各级消防救援机构充分发挥消防安全综合监管职能,积极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会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帮助文物建筑单位建设火灾防控力量。从巍峨泰山到历史悠久的孔府孔庙,从自主消防管理体系建设到科技手段助力,山东对保障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做出了有力探索和积极实践。

加强联动力量共筑安全防线

从去年10月至今年年初,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文旅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方式聘请专家,对全省163家文博单位开展“专家查隐患”行动,发现隐患问题6504处,预计于今年上半年整改完毕。

(三孔消防救援站对孔府孔庙消防器材进行检查。)

其中,济宁的孔庙、孔府等13 家单位被评定为“好”。曲阜市消防救援大队第二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宫建鹏表示,自曲阜有记录以来,“三孔”就从未发生过火灾。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孔庙、孔林、孔府,这里烧不得,也烧不起。在全省“专家查隐患”行动中发现,用电管理、雷电防护等消防安全管理类隐患占比最高,达52.26%,成为许多文物古建筑场所消防安全问题隐患的“重灾区”也是问题整改的重点。在“三孔”景区,安装电气火灾监控设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即使建筑修缮,也不采用电气焊明火作业行为。园区内使用低压弱电供电和冷光源照明,避免因电气线路问题引发的火灾。

(三孔消防救援站节假日期间在孔庙执勤。)

“‘人防’和‘技防’的双加持,来为园区安全保驾护航。”宫建鹏表示,大队联合市文旅、市文物局印发《文物景区消防安全准入培训和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部署文物景区全员消防安全培训和考核工作,对景区工作人员和导游开展全员培训考核,理论测试、实操考核合格后发放合格标识,目前全市文物系统和导游人员已全部通过消防安全培训考核。

朝阳街、所城里、烟台山、东炮台是老一辈烟台人的记忆,因其坐落在烟台的老城区,承载着烟台的历史,现在更是成为外地游客前来打卡的知名景点,也是重点保护单位。

(烟台市朝阳街、所城里街区值班员开展

日常防火巡查工作。)

“大姐,咱家今天结束营业了对吧,咱先把水源、电源、总闸都关了哈,我们巡逻闭店人员这就过去。”在所城里的物业值班室里,街区夜间闭店安保赵波正在跟准备闭店的刘大姐通话。芝罘区消防救援大队强化安全检查和指导,帮助景区实现单位自主管理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起系统化的消防管理体系。

在朝阳街、所城里“两街区”,实行“三关一锁”制度,即商户当日营业结束后需关电源,关水源,关总闸,锁门窗。商户当日营业结束,需第一时间打电话到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反馈给街上的巡逻闭店人员赶到店内进行检查,查看除了24小时供电设备以外的电源及水源是否已经切断,闭店后双方进行签字确认,店内工作人员在第二天营业前不得返回。通过实施这一举措,确保所有店内下班后不存在违规用电、违规住人等情况,有效减少火灾发生概率。

因地制宜防火 科技助力同行

传统建筑各有特色,不同于一般城市建筑的火灾防控。各级消防救援机构结合实际,利用科技手段制定精准消防方案,确保在保存建筑原有风貌的同时,提升消防设备设施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消防救援大队定期组织开展消防救援队伍森林火灾扑救实战演练,利用无人机抛投灭火弹,迅速扑灭山火,提高森林防灭火应急处置能力。)

泰山雄峙于中华大地的东方,巍巍岩岩,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现存26处古建筑群、58座寺庙,属文物保护单位350处,其中城子崖遗址、四门塔、大汶口遗址、灵岩寺、岱庙等,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发生火灾,不仅是对这些历史瑰宝的毁灭性打击,更是中华文化的巨大损失。因此,泰山景区的防火安全成为当地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智能监控到无人机巡查,科技的力量为泰山的安全保驾护航,确保泰山30多年来安然无虞。

“景区内布置了‘天罗地网’,又设置了东南西北中5个消防站,加上‘一部手机’,让火灾隐患无处遁形。”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泰山景区主攻森林防火“数智化”转型,综合应用地理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创新打造“四网、四协同”的“天眼护山”智慧防火系统,实现“天罗、地网、水盾、人哨”与“天、空、地、人”一体化,大幅提升森林火灾预防、火灾扑救指挥智慧化管理水平。

(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宣传人员联合景区管委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指导驻山单位工作人员正确使用消防器材。)

“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登录系统,快速了解火情,警情平均处置时间由过去的20分钟缩短到5分钟,有力消除了火险隐患。”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李亚鲁介绍,“天网”是由195个“天眼护山”高清预警视频监控探头组成;“地网”指的是沿泰山周边135公里建设刀片刺绳镀锌隔离网,改造新建林火阻隔带1550公里,建立了环泰山森林防火廊道;“水遁”指的是“引水上山”工程,实现泰山景区森林消防用水全覆盖;“人哨”是依托12个管理区,设立23个文物管理所、51个防火检查站、在主要宗教寺庙景点、关键路口等重点部位设立检查站点。设立62个防火工队、13个瞭望哨,加大夜查、暗查和巡查力度。目前,“天眼护山”的二期工程已同步使用,在林区各个驻勤点上都配备投掷灭火弹的无人机,可实现火灾精准打击。

(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消防救援大队在林区外围和山下环山路等重点区域设置前置备勤点。)

其实,诸多文化遗产在古人着手兴建时,便已着眼于火患防范,诸如设立水缸、水池等灭火设施,然而这些设施受限于水量有限、供水效率不高的问题,与现代消火栓、消防水源的对接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快速发现隐患并且合理地调度消防水源显得至关重要。在当地消防救援部门、文旅单位等多方积极争取之下,国家文物局批准拨付三千万元资金,对三孔景区的消防系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造与升级。

截至去年年底,孔府、孔庙景区消防系统改造全部完成,逐步完备了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全方位、全天候24小时严密布控的安全保护系统,共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烟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红外对射、热源检测、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等各类报警点位2000余个。安装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应急照明、出口指示灯等疏散设施113个;设置消防控制室1处,微型消防站2处;建设地下水泵房1座,新扩建消防水池1座,铺设地下消防管网5000余米,安装地下式消防栓150座。配备消防栓配置箱165个,消防水带330盘,消防水枪165支等消防给水系统;配置干粉和水基型灭火器1200具,最大程度地发挥立体防控效能。

完善防灭火预案 强化培训演练

为了更好地进行火灾防控,全省多地与辖区内的历史文物建筑单位进行联合演练,重点提升微型消防站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消防救援站联合处置水平。

(青岛市崂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八水河消防救援站战斗员为崂山太清宫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现场进行灭火器使用演示。)

青岛是一座有着中西文化合璧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崂山太清宫,这座历史悠久的道教著名宫观,从初创到现在已经历2100余年,先后虽经过多次修缮,但砖木结构的主体并未变动,大门、走廊、房梁多是使用木材搭建。一旦发生火灾,毗连的木结构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火势蔓延快,极易形成立体燃烧的局面。

由于太清宫建于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附近缺乏消防水源,近期恰逢旅游旺季,周围的道路经常被旅游大巴和私家车占据,院落之间又设有门槛、台阶,这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崂山区消防救援大队通过培训,让道士和太清宫景区的其他工作人员掌握扑灭初起火灾的能力。

(青岛市崂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宣传员为崂山太清宫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现场示范利用室内消火栓开展“灭火”。)

此外,该大队主动加强与文旅、民族宗教事务局、街道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整治、应急联动、协同约谈等机制,全面帮扶指导各类文物建筑单位建立常态化自我监管措施,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推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运作,有效形成消防安全工作管理闭环。

(枣庄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应急演练。)

在枣庄台儿庄古城,古城消防救援站探索创新出一套符合当地景区的防火灭火处置方案: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站第一时间联合景区消防安保部门,做到全体出动。充分利用现有的装备器材,手抬机动泵、消防摩托等进行灵活处置。同时及时与当地政府汇报情况,调度古城安保人员疏散外围游客,联合治安、交通、供电和医疗救护等力量协同作战,使各种社会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灭火效能。同时,运用各种灭火战术战法,积极探索小型装备编程训练操和“小单元、多组合”的编程模式,利用水池、水囊、河流等资源,开展多元化、多组合的供水方式,确保不同区域的供水要求。

深化消防宣传 提升防范意识

除了加强灭火力量的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景区周边商铺负责人以及各文物建筑访客的消防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2024年4月15日,蓬莱阁景区举办

第30届消防运动会。)

作为始建于1061年,总建筑面积达18960平方米的文物古建筑群,烟台蓬莱阁景区在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大力做好全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确保人人具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就在上个月我们刚刚举办消防运动会,通过消火栓连接水带速度竞赛、50米模拟火场逃生等比赛项目,让每一名景区工作人员都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掌握灭火逃生技能。”蓬莱阁景区负责人介绍,每年4月,该景区都会组织员工举办消防运动会,目前,已组织消防运动会30届,参训员工达900余人次。

(枣庄台儿庄古城船妹子消防志愿者在景区内为商户普及消防安全常识。)

除组织消防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宣传外,枣庄台儿庄区消防救援大队还组建特色志愿者团队,开展多样防火宣传。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勿在景区内吸烟,感谢您的配合”。在枣庄台儿庄古城内,“船妹子”消防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正在提醒游客注意消防安全,这些经过培训的船妹子消防志愿者,在景区河内摇橹船为游客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成为一处独特的亮点,逐渐实现社会面火灾防控志愿群体由“单一性”到“多元化”的转变。

“近年来,大队对古城景区内200余家大小商铺进行地毯式排查并指导全部建立消防档案,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有针对性宣传教育培训500余场,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台儿庄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夏晓波说。

(枣庄台儿庄古城船妹子消防志愿者在摇橹船上向游客传授防火经。)

文物建筑作为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载体,其独一无二的价值难以估量。然而,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双重威胁,不少文物建筑遭遇火灾,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压实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综合应用人防、技防、物防等多重手段,集合专业与社会力量,共同守护这些历史瑰宝,将火灾风险降至最低。”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防火监督处副处长周聪表示。

原标题:《山东构筑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防火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