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探索上海本土物种,全国首家以“生境”为主题的博物馆开馆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通讯员 程清慧
2024-05-22 21:4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全国首家以“生境”为主题的博物馆今日在上海开馆。

5月22日上午,上海市长宁区“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生境博物馆开馆暨新泾镇科技节启动仪式举行,全国首家以“生境”为主题的博物馆也在此揭开面纱。

5月22日,上海生境博物馆开馆。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长宁区新泾镇 提供

上海生境博物馆坐落于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占地600平方米。生境博物馆以上海本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环境为主要展陈对象,目前拥有各类标本1200余件,活体展示物种近百种。展厅中所有的动植物,都生活在长宁区24座生境花园里。

空间内精心设置了序厅、外展厅、内展厅、生境会客厅和生境书吧等多个区域,通过声光电一体化设计,为市民构建了一个全方位了解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平台,也打造了让居民触手可及的“自然课堂”。

其中,在外展厅,市民可通过多个互动显示屏和展示墙,了解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感受上海近年来为建设“生态之城”而做的努力。步入内展厅,市民仿佛走进了奇妙的“大自然”,手持放大镜,可以探索本土蝴蝶标本,坐在柳树下聆听鸟叫虫鸣,触摸动物的毛皮,窥视貉的日常生活以及辨识花草树木。

上海生境博物馆内景。

同时,上海生境博物馆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开馆当天,以“邂逅山海”为主题的生境艺术复原展正式和公众“见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海经》被誉为“博物之书”,此次展览以《山海经》中的神兽为蓝本,结合自然、环境要素,以《山海经》中的神奇世界为灵感,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创新展示中国经典古籍《山海经》的生境。

据新泾镇介绍,这里是聚焦“生境”“博物”“社区”于一体的生态研习、自然科普、惠民共享中心,更是新泾镇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体现。今后,生境博物馆还将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教育普及工作,通过动态优化专业展陈设施、融合创新生境主题系列产出、挖潜培塑专业与自治团队人才资源、多种应用场景推动科普宣传等方式,致力于提升城区生物多样性认知水平,让公众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生境博物馆紧邻着乐颐生境花园,其荣膺“联合国COP15全球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100+”。乐颐生境花园732平米,加上河道滨水空间500平米,合计1200平米,分为四季花园、观鸟长廊、乐颐工坊、蝶恋花溪、疗愈花园、自然保育区等六大区域,有生境“十八趣”景点。生境花园中拥有129种植物、36种鸟类、30余种昆虫,四种哺乳动物,其中貉、凤头鹰、红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责任编辑:徐祯曜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