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月语言学联合书单|技术文档中的受控语言

语言学联合书单
2024-05-23 14:21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豫出楚简字形合编》

俞绍宏、宋丽璇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收录新蔡葛陵楚墓竹简与信阳长台关楚墓竹简两种出土于河南省的楚简数据。葛陵楚简1994年出土,为卜筮祭祷记录和遣策赗书。长台关楚简(又称信阳楚简)1956年出土,分为两组,第一组为竹书,第二组为遣策。二者均大部分残断,后经学者缀合整理成文。本书是两种楚简的文字编,字形按照《说文》部首排列,均有出处与文例,另附竹简全部释文以便查对,编有笔画检字表供读者使用。

《郭店楚简字形合编》

俞绍宏、刘洪涛、李芳梅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收录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乙本、丙本)》《太一生水》《缁衣》等全部篇目以及残片的字形释文。正编按《说文》五百四十部编排(附合文与未识字),收录郭店楚简已公布的所有字形,带有出处文例,通假字注明本字、古字注明今字。附录四种,字词关系表与词字关系表二种,反映用字与词的交叉对应关系;宽式释文与严式释文二种,提供原文全貌以比对正编。并编有索引供读者查找。

《域外汉籍研究入门(增订版)》

张伯伟著,凤凰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域外汉籍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史、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具体提供了域外汉籍研究方面所需的工具书、资料集、论文集、网站及参考书目。为方便深入理解,本书从考证、专书、专题、综合等角度,列举了作者几十年来在该领域内的部分代表性成果与研究实例,为如何开展域外汉籍研究作了生动的方法论演示。此次增订本除了文中资料的更新,主要增入了十二篇附录文章。

《汉语古音手册》

潘悟云著,中西书局

一部反映中国学术界汉语上古音研究最新成果的著作,包括前言、凡例、正文、附录及索引。字头编有流水序号,后列中古音和上古音,中古音列有反切、声、韵、调、等、呼,上古音包括韵部和构拟音标。每个声符中的上古音按上古韵部及其主元音、松紧、韵尾相聚。需要说明的问题作为字头的脚注。后附笔画索引,便于读者查检。

《波汉对音与汉语音韵研究》

马君花、王博雅著,中华书局

本书研究波斯语和汉语之间的对音,分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汉字是如何对译波斯语的;二是研究波斯字母或阿拉伯字母是如何拼写汉字音的。本书研究所依据的语言材料主要是永乐本《回回馆杂字》《回回馆译语》,通过对语料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汉字音与波斯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考察波汉对音的方式方法,分析归纳明代前期汉语语音的特点,并描写其语音基础。

《唐以前“古今字”学术史研究》

蒋志远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基于全面收集的唐以前训注“古今字”材料,考察了“古今字”训诂在唐以前的发生、发展情况,发掘和整理一批长期尘封于诸多古籍字里行间的前人训诂积淀,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此外,客观归纳各家的“古今字”观念及其传承脉络,对于正本清源地描写和完善“古今字”史和训诂学史,以及修正学界长期以来对“古今字”术语以及前人“古今字”研究的某些误解是有益的、必要的。

《宋元明“古今字”学术史研究》

张燕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在“古今字”学术史考察中,宋元明时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训诂学的变革时期,本书基于全面收集到的五代、辽、宋、金、元、明时期的一万一千余条“古今字”训释材料来考察该时期“古今字”的发展情况。对该时期各阶段“古今字”研究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得出其发展脉络;运用比较的方法,将该时期各时段“古今字”研究进行横向比较,并对该时期“古今字”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清代“古今字”学术史研究》

钟韵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清代是“古今字”研究至为重要一环,也是“古今字”理论化重要阶段。本书以黄生等学者为典型案例,梳理清代“古今字”研究的具体字组、各家观念、学术特色,旨在深入理解古人“古今字”观,帮助古人使用“古今字”目的,辨析“古今字”所指。不仅回应当下“古今字”研究诸多问题,更试图剖析清代“古今字”学术发展与语言文字学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借此挖掘推动语言文字学发展的内在动因。

《言语产生的眼动研究》

闫国利、赵黎明著,科学出版社

眼动技术在言语产生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广泛应用能够帮助人们洞悉言语产生过程和机制。本书有言语产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对现有眼动技术应用实例的梳理,还有具体操作方法介绍。理论方面,通过梳理言语产生领域的眼动研究,总结该领域适用于眼动技术的研究问题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实操方面,重点阐述语音和眼动的同步记录问题以及后续的数据分析,旨在帮助初学者斩断技术羁绊。

《特征性句干的话语行为研究》

李晶洁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基于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话语行为数据,探讨了学术论文中的典型话语行为及其对应的句干型式与功能特征。本书适合语料库语言学、短语学、学术英语写作等领域的研究者使用。

《管控工业语言:技术文档中的受控语言》

[英]史蒂芬·克拉布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本书共分六章,从理论到实践,对技术文档中使用的受控语言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受控语言的目的、使用、研发和试点实验,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作者首先梳理并介绍了与制造业相关的技术文档中使用受控语言的发展史,然后对现有受控语言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出这些受控语言系统的最佳实践特征,最后提出了可用于研发和试点实验的新受控语言的创新模式。

《英汉交替传译源语难度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赵田园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遵循了多阶段多元方法互证的混合实证研究思路,基于学习者视角,尝试构建了一个要素全面系统、描述语和权重清晰、操作性强的英汉交替传译源语难度评估体系,并实证检验了其校标关联效度。

《方法:语言学的灵魂(增订本)》

朱晓农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运用语言学中的具体例子,讨论科学精神、科学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科学的社会意义、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语言学的哲学背景、演化语言学的方法论等问题。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强调演绎逻辑在科学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假设—演绎—检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除了一般原理,本书还辨析了一个很具体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什么是客判思维。

《华澳语系同源词根研究》

郑张尚芳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郑张尚芳半个多世纪以来汉藏语言学研究的收官之作,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汉语与同语系语言的同源词研究,下编是汉藏缅泰同源字总谱。本书全面阐述了 “华澳语系”的理论。作者根据汉字古音义和汉藏语系各语族的众多书面材料来比较同语族各语言的单音节词根,择定同源对应词根,列出同源字总谱,并由此分析同源字音义变化规则,论证各语言与汉语的亲缘关系。

《论文字学》

[法]雅克·德里达著,汪堂家译,上海三联书店

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解构主义的基本精神出发着重追溯了文字概念的历史、深入剖析了以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言语中心主义为特征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第二部分通过对莱维-斯特劳斯和卢梭的著作的解读,展示了一种新的阅读风格和阅读策略,揭示了文字的替补特征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组织、情感世界、文化生活乃至生存方式的深刻影响。

《作格语义句法互动研究》

郭印、张艳著,科学出版社

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类型学研究成果为参照,对作格语义句法互动进行了全面介绍。从作格研究的多元研究对象出发,探讨作格研究的困境和突破路径;从作格语言分布较多的亚洲、大洋洲、美洲、欧洲诸多语言出发,分析作格现象在动词、论元、时体、篇章等方面的表现;考察英汉语作格动词的构式偏好、作格语义句法方面的分布规律和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对比和应用。

《汉语量词的认知类型学研究》

惠红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运用认知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形象性、概念结构、概念网络、认知结构、方言差异、有量构式、语义参数、构词现象等方面对汉语量词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汉语量词的产生、发展、使用均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其概念结构复杂,概念网络呈现层次化;汉语量词的发展演变中蕴含着一种范畴共享机制,汉语方言量词的语法化具有转喻特征。

《韵律语法理论及其运用》

周韧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围绕韵律语法理论及其在语言分析中的运用,勾勒相关研究路径的操作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开拓了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新视野。

《基于依存句法树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研究》

蒋景阳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依存句法为理论依据,以自建的学习者依存句法树库为数据支撑,用计量语言学的范式与方法,刻画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词汇、句法全景式二语发展路径。不仅强化了依存句法理论的应用价值,也拓展了计量语言学的应用领域;为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了精准量化的科学依据;开辟了数智时代二语习得研究的一条新路。

《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

王汉卫、白娟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围绕“华二代祖语保持”的命题,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调查研究了世界主要华人移民国家和地区的华二代祖语教学、保持情况及其所使用的教材,开发出以标准化考试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华文教育为宗旨的华文水平测试系统,形成一套完备的测试理论体系,对促进海外华文教育的保持发展,有效提升华裔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乃至进一步传播传承中华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悦读:轻松学汉语》

杨文惠、林钰宸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由一篇篇短小精练、通俗易懂、充满幽默性的短文或对话组成,适合想要学习或正在学习汉语的人阅读。故事内容既贴近现实生活,又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还有社会流行语、热点问题等的再现与反映,以一种轻松有效的方式把语言知识传递给学习者。

《结果补语》

孟艳华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结果补语是独具汉语特色的句法语义结构,是一个内部层次复杂的层级系统,也因此成为汉语二语习得难点与教学重点。本书搭建了结果补语的本体与教学知识框架,在理论、知识、习得以及教学实践四个方面,通过60个问题对结果补语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

《汉字中的文化史》

郭永秉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凡解释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汉字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最伟大最重要的发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我们跟随作者,探索汉字奥秘,解读中华文化。中国的一些根本性的思想、理念、原则,可以从汉字及汉字所记录的先秦文献中窥见源头,本书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汉字,通过阐述其起源、演变、传播和发展,以及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社会语言学》

[加拿大]约翰·爱德华兹著,翟红梅译,译林出版社

社会语言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语言怎样变异与变化?社会语言学对人类语言的多样性持有怎样的观点?通用语或者世界语是否可行?语言使用在性别上有何差异?这些问题在书中都有清晰的讨论。本书借用日常生活中言语交流的例子,以及对历史和现实中重要语言文化现象的解读,对多个社会话题进行探讨和讲述,引领我们走进社会语言学的领域。

《语言历史论丛(第十九辑)》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编,巴蜀书社

本刊是一部关于“历史语言学”研究的学术论文集。本辑收录来自专家学者论文10篇,研究类型多样。其中《岷江嘉陵江流域方言的语音特征和分区》依据一手田野调查材料将四川方言分为湖广话片和南路话片,并将其与历史动态相关联;《〈宣讲集要〉的辞书编撰价值》将《宣讲集要》与《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对照,补充漏收词目和失收义项,综合文献书证时间。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十六辑)》

童岭主编,中华书局

本刊作为“中国中古的钞本与知识史专号”,由童岭教授主编,收录国内外高水平论文。

《江淮语言学(第一辑)》

曾良主编,广陵书社

本辑收录十余篇论文。在历史语言学研究方面,既有对俗语词的探讨,也有对汉语外来词语源研究以及《切韵汇校》的校勘札记,还有对民间文献的研究。方言方面,就声调和巢湖话句末警告义表达作了探讨。语法方面,在名词重叠与量词重叠、单音方位词的句法地位、短时副词“骤然间”的语义和时体特征及词汇化诸问题作了详细讨论,还对人工智能新闻与传统新闻的情感表达比较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

    责任编辑:方晓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