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数字科技、红色文旅……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亮相深圳文博会

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2024-05-23 17:55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走进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1展区,极具科技感与视觉冲击力的立体动态效果的矩阵波浪屏吸引了众多观众拍照打卡,这便是第二十届文博会的上海展区。

上海,是一座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之城,也是一扇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本届展厅即以“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为主题,通过“繁花上海”概念引领,贯彻文化数字化转型新理念,打造专属上海特色的“文化产业秀场”,生动呈现上海文化产业最新发展成果、数字文化产业新图景,彰显“上海文化”品牌标识度和影响力。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本届文博会采取线下为主、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举办。其中,线下设置8个展馆,包括3个综合展和5个专业展,各展馆展览面积均为2万平方米,展馆总面积为 16万平方米。

深圳文博会上海展区

在上海展区450平方米的区域展陈里,“红色文化”传扬工程、“主流媒体”锻造工程、“书香上海”建设工程、“上海出品”打造工程、“数字文化”新业态培育工程、“魅力上海”文创产品开发工程等六大板块精彩纷呈;上海文化产业全貌、主流媒体发展、文艺创作成果、数字文化前沿科技体验、文博文创产品开发、文体商旅展联动、文化人才之家建设等内容,尽显上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与蓬勃生机。

缤纷媒体矩阵,展示上海多元魅力

展厅序言所展示的IP SHANGHAI,是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共建的上海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自创办以来,平台不断探索国际传播新路径,持续擦亮世界看上海的“视觉橱窗”,海外账号策划发布的上海文化内容,引发海外用户共情和点赞,有效展示了上海的正面城市形象。

IP SHANGHAI展区

在本次展陈中,上报集团聚焦“未来数字编辑部”,通过展示融媒精品报道、智媒2.0系统、国际传播展示,为大家带来未来记者空间站的新奇体验。未来数字编辑部包括:界面财联社“财跃F1”金融大模型、上海报业集团数字人矩阵、澎湃智媒开放平台系统以及解放日报“浦先生·新闻魔笔”。

上海报业集团亮相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

SMG版块所展示的,则是上海报业集团倾力打造的文广国传ShanghaiEye、融媒传播IP“文明探源看东方”以及首发AIGC工具Scube(智媒魔方)。

上海广播电视台是上海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国文化传媒行业的领军企业。秉持“新闻立台、文化兴台、融合强台”理念,SMG近年来着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已形成百视TV(BesTV+)、阿基米德APP、看看新闻Knews、第一财经新媒体矩阵等四个重点新媒体产品。此外,SMG将自身综合文化产业资源有效转化成为上海城市形象多维度立体宣推的国际传播资源,以海外端和移动端为主阵地,不断提升上海国际传播效能,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书香上海,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今年《繁花》电视剧的上映,将上海的城市叙事带向了高潮。由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繁花》,是金宇澄所著长篇小说,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书中描绘了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在小历史中见出大历史,在生计风物中见出世相大观。

《千里江山图》是世纪出版集团的另一代表作品。该书是孙甘露最新长篇小说,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本书中,作者用文字激活了一段隐秘而伟大的传奇,勾画出一个时代的肌骨和理想主义者的魂魄。

在初心始发地弘扬“红色”文化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红色资源底蕴深厚、数量众多、特色鲜明。

上海红色文旅地图

展台橱窗中的一张上海红色文旅地图,展示着上海深厚的革命历史与丰富的红色文化。在这张地图上,你可以追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诞生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领略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中共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每一处红色景点都承载着重要的历史记忆,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现场还摆放了创意十足、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生动展示了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其中,由中共一大纪念馆“一大文创”带来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楷书字帖套装、树德里笔记本、开天一大本等产品,都是以日用之物为载体,寄寓红色精神与历史文化底蕴,让红色记忆融入当代生活场景,让红色文化触手可及。

世纪出版集团和阅文集团出版的红色出版物,则通过挖掘和整理上海的红色资源,再现了党的早期历史,生动刻画了党史中的革命人物,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上海出品”打造经典IP

年初电视剧《繁花》的播出,让上海城市文化IP效应越发显著。随着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步伐加快,文化创作领域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活力。

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出品的大型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填补了我国考古领域“全景式、全时空”纪录片的空白,彰显了其在文化创新方面的卓越贡献。还有红色题材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全程采用4K超高清拍摄技术,并集合了XR虚拟影棚、MOCO机器人拍摄、伸缩炮技术等最新技术,努力扩展这一经典IP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深度展现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

上海电影集团旗下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自2023年开播以来,凭借口碑火爆出圈。动画中的八个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展现着浓郁的中式想象力、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

这些优质力作都充分体现了上海文化精品IP效应的持续放大,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数字文化”新业态

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上海也着力培育数字文化新业态。在上海展区现场,观众可以与AI进行互动,尝试用AIGC领域最前沿的AI图像生成技术生成自己想要的作品,体验AI绘画的乐趣。

米哈游、B站亮相文博会

该板块还设置了哔哩哔哩与米哈游展区,这两家企业是上海创新政策支持发展起来的科技型文创企业。被用户亲切称为“B站”的哔哩哔哩,是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综合性视频社区;米哈游旗下的多款游戏,融入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产品为载体,向海内外传递中华之美。

展厅外部的瀑布屏上,播放着浦东美术馆宣传片。浦东美术馆位于小陆家嘴区域的黄浦江滨,江水在美术馆前蜿蜒转折而下,呈现一段舒展的江面。它以含蓄平和的姿态展露于陆家嘴建筑群,同时也为上海再添⼀座全新的国际性⽂化地标建筑,成为⾯向所有⼈的艺术“领地”。

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浦东的文化地图上。上海博物馆(东馆)以其宏伟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馆藏,向世人展示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瑰宝;上海图书馆(东馆)是国内文化重镇,藏有中外文献5700余万册(件),其中古籍善本、碑帖尺牍、名人手稿、家谱方志、西文珍本、唱片乐谱、近代报刊及木版年画尤具特色,同时也是文创开发的重要源泉。

上海特色食品亮相文博会

自 2004年在深圳创办以来,文博会始终以博览与交易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已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成为助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第二十届文博会是文博会创办二十周年举办的一届重要展会,也是文博会迈入新发展阶段。此次文博会将持续至5月27日。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