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加油站“偷油”,最多罚两千?

2024-05-23 18:23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披露,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开展一年来,全国共查办加油机作弊案件1249件,涉案金额20.02亿元。在公布的案例中,有的加油站作弊违法所得颇丰,但罚款数额很低,引发热议。如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某加油站被没收违法所得800多万元,罚款仅有2000元。

一边是作弊获利数额巨大,另一边却是行政罚款2000元,如此强烈的反差之下,很多网友对此表示不理解,但是从现行的法律法规看,这样的行政处罚已是“顶格”。

我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对“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没收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由此,对那些加油机作弊者,就算获利再多,也仅能最高处以罚款2000元。

审视那些唯利是图、目中无法的加油站,“偷油”违法所得动辄高达数十万元、数百万元。这意味着作弊行为多达成千上万次,被侵害的消费者人数众多,且有些消费者可能被长期蒙骗,其社会危害性不言而喻。而行政罚款仅有2000元,难以体现“过罚一致”的行政处罚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处以数目偏少的罚款,在现实中的确很难让受到巨大利益诱惑的不法分子悬崖勒马,也很难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立法的目的,无非是剥夺行为人的违法能力、增加其违法成本,以此产生教育和震慑作用,避免他们一犯再犯,践踏法律红线。以现今的社会经济水平,对个人或者家庭而言,2000元并不是多大的数目,对获利丰厚的非法加油站,2000元更是九牛一毛。

事实上,加油机作弊案件,仅是如今计量作弊乱象的一个缩影。多年之前,媒体就曾报道海鲜市场的“七两秤”问题,最近各地更是曝光了不少“鬼秤”事件。这些市场乱象有着复杂成因,但计量法规定的处罚力度偏轻,或许也使得一些商贩有恃无恐。

规范计量立法,不仅是为了“统一度量衡”,更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面对不法分子在计量器具上大做文章、肆意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有必要修缮计量法规,适度调整罚款幅度,加重违法成本,从而有效遏制乱象滋生。

当然,行政处罚只是治理手段之一,监管部门不妨加强“行刑衔接”,对一些违法情节恶劣、违法后果严重的案件,加大刑罚打击力度。据披露,对加油机作弊案件一年来刑事立案84起,刑事拘留200人,有力规范了成品油零售市场秩序。

目前市场监管总局已经表示,将会同司法部积极推进《计量法》修订工作,加大对利用计量器具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强法律刚性约束。期待《计量法》能够与时俱进,跟上公众预期,更好地起到维护市场公平、震慑违法犯罪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