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有“绿”才有未来!静安中小学积极探索“减碳”密码丨无废城市建设

2024-05-23 16: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上海静安 上海静安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当前,上海正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并在工厂、校园、医院、机关、快递网点5大领域率先开展“无废细胞”评估,以培育无废文化,践行绿色低碳成为新时尚。

今年1月,静安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制定了《静安区“无废细胞”申报评比方案》,成功完成了首批23个“无废细胞”的评估认定,涵盖1个工厂、8个医院、9个学校、2个机关和3个快递网点。这些单位通过制度创新、技术革新和产品替代等方式,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今天,

和静宝一起来了解

无废学校

看看它们有哪些突出亮点吧!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创无废校园,做环保小先锋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以现代小公民教育为特色,设立了一个小公民自我管理机构——“小公民自治委员会”。其中,志愿服务部下设的环保队,是一个由对环保充满热情的同学们自发组成的团队,他们以创新和活力为校园环保事业贡献着力量。

环保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理念。他们不仅策划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和展览,普及环保知识,还积极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提出并实施了许多绿化方案。此外,他们负责推动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垃圾得到合理分类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环保队还关注节能减排和午餐光盘行动,通过监督校园能源使用情况和倡导节约粮食,培养同学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他们以身作则,成为校园环保的表率,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小公民教育成果显著,曾荣获上海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在学校的出版物中,“创无废校园、做环保小先锋”已成为培养小公民素养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学校对环保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

上海市民办扬波中学

融合创新,扬生态文明之风帆

位于静安区的上海市民办扬波中学,始终将生态文明与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学校日常管理与教学中。该校以“家园、学园、花园、乐园”为办学目标,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绿色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课堂、德育及学生实践活动中。

课堂与课程群的融合

学校基于“五大特色课程群”的校本课程体系,将绿色生态文明内容融入基础、拓展与社团课程,如通过3D打印设计未来绿色校园、利用创客社团研发水质净化器等。

实践与活动的融合

学校依托德育,将绿色生态文明理念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如组织“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之行”、外滩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设立科技教研组,培养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能力,如学生调研午餐菜单以减少食物浪费等。

扬波中学的学生在科学综合素养和科技创新方面成绩斐然,多次在全国及市级比赛中获奖,包括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系列活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市未来工程师大赛等。学校坚信,绿色生态理念应深入师生的日常生活与教学,以此引领社会共同践行“低碳生活”。

“无废校园”

是建立在“无废城市”基础上的一种先进的环保校园理念,是学校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有效途径。

当前,

静安区正积极推进“无废校园”建设,

已有9所中小学

获评“上海市无废细胞”。

通过这一行动,不仅促进了校园内废弃物的有效管理和安全处置,也引导师生主动参与“无废校园”的创新实践,进而影响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共同推动“低碳生活”的普及,为建设更加绿色、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记者:陈洁

图片:区生态环境局

原标题:《有“绿”才有未来!静安中小学积极探索“减碳”密码丨无废城市建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