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温经典丨马黎谈动画文化之旅:记忆的回响,经典的再现

马黎/“电视艺术”微信公众号
2024-05-24 11:55
有戏 >
字号

“重温经典”频道开播以来,先后播出了《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雪孩子》《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等动画片,既让大朋友们穿越回童年时代,也使荧屏前的小朋友们得到经典动画作品的文化熏陶,达到了以美育人的教育效果。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邀请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撰文,与全国观众共话“重温经典”频道的动画文化之旅,让优秀动画美益求美的艺术神韵、艺以化人的现代意义和传承创新的文化使命为更多人所知。

《雪孩子》剧照

从20世纪20年代的肇始,到新时代的繁荣,中国动画的历史长河涌现出一批批传递浓郁民族气息和饱含东方美学的经典作品,特别是“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作,如《铁扇公主》《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葫芦兄弟》等。如何重现中国经典动画的艺术神韵、探讨其文化价值,并以此传承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能未来产业发展,成为每一个动画从业者的新使命。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广电“重温经典”频道开播,向观众提供一系列喜闻乐见的经典内容,将人们久违的经典作品再现荧屏,让渴望艺术精品的观众得以突破海量信息的重围,开启一键抵达的高品质视听体验。频道一经开播即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其中选取的28部动画作品独具特色,部部经典,为广大观众重温动画艺术、追忆美好岁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化机会,也是向中国百年动画史的致敬。

《邋遢大王奇遇记》剧照

一、美益求美:重温经典动画的艺术神韵

“重温经典”频道播映的动画片,以其深刻的故事内涵、鲜明的艺术风格和隽永的价值表达,散发出独特的艺术神韵,从而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瑰宝。

部分经典动画从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中大胆取材,不仅忠实表现中国传统故事精髓,还根据时代背景和观众需求进行创新改编,使得古老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铁扇公主》取材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既保留其中人物的突出特征,还以动画叙事手法让节奏更加紧凑;同样改编自《西游记》的《大闹天宫》则以精湛的动画技艺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再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壮观场面,不仅在视觉上给人震撼,更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取材于《封神演义》的《哪吒闹海》,围绕哪吒“生-死-再生-闹”四个重要阶段讲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哪吒与东海龙王的故事,视听语言的巧妙运用使作品感人至深;《大禹治水》以中国上古传说为蓝本,讲述少年大禹在危难中扛起治水重任,并努力实现自身梦想,在治水成功的同时,也完成自我成长。

部分经典动画作品借鉴中国本土艺术形式,从角色造型、美术设计、音乐音效等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如《神笔》将中国传统民间木偶艺术带入动画领域。片中木偶动作和表情展现极为精细,角色在富有动画生动流畅的同时还保留木偶的定格韵味。《小蝌蚪找妈妈》则以水墨风格著称。影片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幅精美的水墨画,流动的水墨效果和自然的晕染技巧,使得画面具有诗意的美感。《葫芦兄弟》结合中国剪纸艺术,创造硬朗的美术风格。片中角色和场景色彩鲜艳而富有层次,线条简洁而富有节奏,不仅使动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使角色动作和表情更加夸张生动。

《舒克与贝塔》剧照

还有部分经典动画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独特的民族风格,更在价值引领上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如《三个和尚》通过讲述三个和尚挑水的故事,探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传达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九色鹿》中象征纯洁善良的九色鹿受到褒奖,而象征背叛和欺骗的弄蛇人则受到惩罚,传达坚守诚信,珍视善良的道德准则;《善良的夏吾冬》通过对比夏吾冬与公主及其舅舅的角色形象,歌颂善良和爱心的力量,揭示负面人格特质的危害,传达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

这些经典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元,不仅体现中国动画灵动的艺术神韵、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更体现中国老一辈动画艺术家“精益求精、美益求美”的崇高精神,他们为中国动画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潜心求艺的美学典范。

《九色鹿》剧照

二、艺以化人:再探经典动画的现代意义

这些优秀动画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瑰宝,也是民族文化的记忆。再次观赏不仅能够感受到那历久弥新的艺术神韵,更能体会其在现代生活中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这些经典动画的播出,有助于进一步彰显文化自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典动画作品,以其深邃的美学价值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纯熟的艺术手法和卓越的艺术境界,曾经赢得全球动画影坛的广泛赞誉。1941年诞生的《铁扇公主》不仅是亚洲首部、世界第四部动画长片,更是当时亚洲动画制作水平的最高代表。该片在上海一经上映,便吸引大量观众,万人空巷,还远销至中国香港、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对海外动画界产生深远影响;《大闹天宫》以其宏伟崇高的主题、浓墨重彩的风格和酣畅淋漓的叙事,赢得全球观众的喜爱,先后在捷克卡罗维发利、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国际城市亮相,为中国动画赢得“中国学派”的极高声誉。前辈动画人开山辟路,用真挚的热爱点燃艺术的梦想,铸就中国动画引以为傲的辉煌。

《大闹天宫》剧照

播映经典动画作品对青少年启蒙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好的动画作品寓教于乐,不仅传递正确的价值和美德,而且在传播知识、增长智慧、培育审美趣味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中国动画先辈深刻理解动画的社会意义,坚持“美术片为少年儿童服务”的理念,将真善美的价值融入作品,精益求精追求高品质的艺术表现,至今仍富有教育意义。如《好朋友》强化道德教育,通过展现一只小鸡和小鸭之间的友谊情感,帮助儿童理解并实践互助友爱的社会道德;《小猫钓鱼》通过小猫学习钓鱼的故事,强调专注和耐心的重要,教育少年儿童做事不能三心二意;《骄傲的将军》通过讲述将军因骄傲而导致失败的故事,教育少年儿童要保持谦虚谨慎;《山水情》通过描述一位老琴师与一位少年相遇传道,阐发一段令人动容的师生情谊,体现中国尊师重道的精神价值。

在新时代的今天,播映经典动画作品还有助于激励动画创作者不断创新。“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事实上,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从一开就与“创新”二字紧密关联,20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在缺少资料、没有技术的艰苦环境下,探索出动画制作技术,让动画艺术不再被外国人专断其美;在创作《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时,钱家骏为研发更符合赛璐璐着色的颜料,曾带领调色组成员运用蜂蜜、甘油、树胶等多种天然制剂进行多达百余次的试验,研制出独家彩色动画颜料胶体,使得颜料性状在温湿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时也能保持相对稳定;中国动画先辈“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成功探索出中国独有的水墨动画技术,使《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牧笛》等中国水墨风格的动画片惊艳于世。

《小蝌蚪找妈妈》剧照

三、传承创新:担当经典动画的文化使命

“重温经典”频道的开播,为动画人对经典动画作品的艺术神韵和美学价值进行再认识和再发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将学习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品质,传承中国动画的百年荣光,推动中国动画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中国动画将永远扎根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动画作品。“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动画作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更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反映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渴望,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向未来,中国动画要积极呼应社会关切,强化价值引领。动画作品不仅具有娱乐性,更有教育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知识和美德融入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可以启迪心智、塑造美的灵魂,引导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向。创作者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应赋予作品以积极的精神力量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艺术表现上求精求美,增强动画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面向未来,中国动画要始终与时代同步,积极拥抱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随着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XR元宇宙工程、AI芯片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动画行业催生了一批新业态、新事物、新模式。AIGC已经深度介入数字影视动画生产,文生视频带动全行业创作效率提升;XR构建全虚拟场景,数字文化发展引领人类社会整体转型;AI芯片从底层促发算法优化、算力升级,数据处理效率迭代至新的技术水平。面对这些新技术、新形态赋予的新时代动画创作流程、人机共存、产业布局等核心工业体系变革的重大命题,动画领域已经展开了全新探索。据了解,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出品AI全流程拍摄制作大型动画电影《愚公移山》已经开机,中国传媒大学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AI视频生成模型Inkstone并制作了AI水墨动画短片《龙门》,上海电影集团正发挥其600余部经典动画作品的IP优势,宣布探索“中国动画学派大模型”。新技术正在引领动画行业率先赋能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

随着“重温经典”频道持续推出优秀动画作品,让我们在唤起美好记忆的同时,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文化之旅。动画育人心,经典永留存。祝愿“重温经典”频道越办越好。

(本文作者系中国动画学会会长,插图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提供。)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