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长兴海洋实验室: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我们都愿意试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2024-05-26 09:25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如何提高建造效率、如何解决一些卡脖子的问题?我们在一开始就把长兴海洋实验室定位为产教融合,能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室。”5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海洋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翁震平在接受“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时如是说道。上海长兴海洋实验室是服务船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基地,是海洋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一体化、海洋工程与海洋科学充分结合的全新学科形态。

据了解,这一实验室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建设准工业化实验室,搭建海洋装备技术验证与示范平台,将校园科技创新成果在长兴放大;二是建设有组织的科研团队,组建工程化的科学家与工程师队伍,面向产业应用开展研发转化;三是建立多元化合作机制,吸引企业投入共建与学科交叉结合,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驱动力;四是打造世界级实验基地,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海洋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翁震平。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图

谈及外界备受关注的产教融合时,翁震平表示,实验室不仅仅是与岛上的四大央企(江南造船、沪东造船、振华重工、中远海运)合作攻关,也希望能够为更多的企业服务,有更多的合作形式。比如,有一家国内知名的大型建筑涂料生产企业,正在与实验室沟通合作,希望通过联合成立研究院来共同研发无毒无害的绿色船舶涂料。

“只要有利于我们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只要有利于我们国家海洋强国的建设,只要有利于我们的科研成果能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我们都愿意尝试。当然我们不能突破红线,但我们完全应该去探索一些新型的技术。”翁震平说。

上海长兴海洋实验室海洋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中心负责人、副教授陈卫星向澎湃新闻表示,在实验室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上,企业会在装备、性能等方面提出需求,学校的研发团队会配合他们去做关键技术攻关。之后双方可以通过成立公司等形式去完成成果的转化。

其实,对于我国海洋装备领域的“卡脖子”难题,陈卫星深有感悟,他也组织开展了项目攻关,顺利完成了九自由度波浪运动补偿栈桥系统的海试。

九自由度波浪运动补偿栈桥系统 。

陈卫星指出,面向深远海多功能过驳装备的九自由度波浪补偿技术是提升海上人员和物资转运能力的关键技术,能拓展海上作业窗口期,降低海上风浪运动对作业干扰,大大提升海上生产效率及安全性,在海上油气平台、海上风电平台、海洋牧场、海洋施工平台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然而该技术目前被国外垄断,对我国只租不卖,进行技术封锁,是我国海洋装备领域典型的“卡脖子”难题。

“这一系统是与中船集团合作的,从2022年开始。现在还在联合研发,一旦做成了示范工程,就可以往下做产业转化。”陈卫星向澎湃新闻表示,乐观估计在2025年底之前可以把产品推向市场。

目前,上海长兴海洋实验室重点布局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绿色动力、资源开发、水下技术、深海探测与极地科学等研究方向。

除了九自由度波浪运动补偿栈桥系统,实验室还在攻关深海采矿关键核心技术、研制深水ARV装备系统、设计合成主链降解防污新型涂料、研制船舶小组立无人化产线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据翁震平介绍,上海交大上海长兴海洋实验室占地面积236亩,规划建设8幢实验大楼,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实验室于2021年9月启动建设,一期建设数字中心、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绿色动力、远海保障5幢实验大楼,将于2025年上半年全部正式启用。

    责任编辑:郑景昕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