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说焦虑≠焦虑状态≠焦虑症≠焦虑障碍?

2024-05-26 16: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师建国 

美国的研究机构数据表明,1980年,有2%-4%的人患过焦虑障碍;1994年,这一比例达15%;而到2005年,上升为28.8%。全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焦虑。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增加的压力,每天都会面临令人烦恼的问题和困扰。现代人很容易陷入各种焦虑情绪,包括容貌焦虑、人际交往焦虑、分离焦虑和就业焦虑等。焦虑症是一种由长期不良情绪引发的精神疾病。焦虑是我们常见的情绪,感到焦虑并不意味着患上了焦虑症。焦虑症有不同的类型,而判断是否患上焦虑症的症状依据是什么?应该如何缓解这种症状呢?怎样才能区别焦虑和焦虑症?

1、什么是焦虑?

焦虑是一种人人都会有的本能情绪,通常表现为对某种情况的过度反应。当我们处于心理压力状态,受到刺激时,我们都会出现焦虑情绪,如过度担心、来回踱步、坐立不安等。适度的焦虑可以改善个体的功能水平,帮助我们面对突发的事件,提高效率,但是长期的焦虑情绪却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2、什么是焦虑状态?

焦虑状态则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轻于焦虑症。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紧张、坐立不安,伴随睡眠障碍以及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等。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能有一定诱因,而且是时好时坏的,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3、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过度恐惧和焦虑为核心特征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点就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这种焦虑没有原因的焦虑,经常出现持续体验到无法定位、莫名其妙的紧张和忧虑、惶恐不安,并伴随的生理症状(加速的心跳、出汗、手部颤抖、频繁的排尿等)和运动性紧张(无法安静坐着、走来走去、手脚不停地动等行为等)。即使有一定的诱因,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诱因也明显不相称。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两种形式。通常在成年前或成年早期开始显现。

惊恐障碍诊断要点:首先,患者以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发作后至少1月有担心再次发作或与发作相关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改变;且发作出现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发作不局限于已知的或可预测的情境,发作间歇期除了预期焦虑外,没有其他的焦虑症状。其次,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物质滥用、躯体疾病。

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要点:广泛性焦虑患者在6个月以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存在焦虑症状,包括:担心焦虑恐慌;运动性不安,坐卧不宁、颤抖、无法放松;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4、什么是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是以反复并持续的伴有焦急、恐慌症状和自律神经紊乱的精神(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自律神经紊乱的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焦虑障碍是包括以过度恐惧、焦虑及相关行为紊乱为共同特征,导致病人感到痛苦,社会功能损害的一组精神障碍。

焦虑障碍ICD-11归类为焦虑或恐惧相关性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场恐惧、特定恐惧、社交性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其他特指的焦虑或恐惧相关性障碍、焦虑或恐惧相关性障碍(未特指的)。

5、ICD-10与ICD-11关于焦虑及恐惧相关障碍分类的变化

焦虑及恐惧相关障碍 该章节是以焦虑和恐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ICD-11取消ICD-10“恐怖性焦虑障碍”“其它焦虑障碍”“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诊断,取消ICD-10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等级诊断原则,强调其可与其他精神与行为障碍共病,例如“广泛性焦虑障碍”可以与“恐怖症”和“强迫症”一起诊断,这体现了焦虑症状作为临床常见症状的重要性。ICD-11中“惊恐障碍”定义为“反复的惊恐发作,这种发作不局限于特定的刺激或场所”,“伴/不伴惊恐发作”可用于其他焦虑症的诊断。“特定恐惧症”的概念除增加“除外主动回避”之外,其他定义基本不变。ICD-11“分离性焦虑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症”由ICD-10“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中的“童年离别焦虑障碍”而来,但是在ICD-11中特别描述了成年人的“分离性焦虑障碍”,焦虑的重点在于伴侣和孩子。

6、焦虑和焦虑症如何鉴别?

焦虑是人体十分常见、正常的情绪反应,焦虑症则是一种心理障碍。当人们面对难以掌控的局面或者处境时,自然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惊慌、恐惧等情绪。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不会严重影响个人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而焦虑症属于一种精神类疾病,患者紧张、担忧、恐惧等情绪严重,有回避行为;焦虑情绪的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足1个月或诱发事件结束后便消失,而焦虑症至少持续半年;焦虑情绪具有指向性,有固定的对象或者诱发事件;焦虑症并没有指向性,泛化莫名其妙地担惊受怕。

要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相反,患有病理性焦虑的人往往无法清楚知晓自己的焦虑原因,他们可能会经历一种持续的、无明显诱因的、超出常规的担忧和精神上的痛苦,这使得他们难以摆脱这种状态,并可能感到自己的能力下降,社会功能也受到影响。

一般会有这几点表现:

▨睡眠障碍

▨容易疲倦

▨效率降低等

焦虑状态与焦虑症之间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焦虑源的明确性、焦虑程度的现实性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处于焦虑状态的人通常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担忧的来源,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显现或日常压力源的消除,这种焦虑感也随之减轻直至消失。

只有当焦虑、恐惧过于强烈,与刺激、实际或可能的危险不一致,或者在公认无害的环境中诱发、甚至在根本没有任何原因时发生,才被视为病理性的。临床上判断患者的恐惧或焦虑是不是过度和不合适的,需要考虑患者所处的文化背景。

7、流行病学

根据2017年世界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中国的焦虑症患病率约为3%。焦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而且占到了全球疾病负担的3.3%。焦虑障碍常早年就开始,平均发病年龄仅11岁。高达28.8%的人一生中曾经历过焦虑障碍。焦虑障碍者自杀风险增高3倍。除外患病率高、经济负担重,焦虑障碍的治疗缺口(即实际发病率与接受治疗比率的绝对差值)高达57.5%,从首次发病到治疗的中位时间为3~30年,尽管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等措施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这种治疗缺口仍然存在,中国也不例外。

我国14亿人口中,有2.3亿人会在他们一生中下面的某种精神疾病。

8、治疗

(1)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起源于20世纪初,是一种相对与精神分析来说治疗目标更为局限的治疗方法,它的目标是帮助自可学会应对症状发作,以防止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的出现,对于相对健康的人来说,支持性心理治疗师帮助他们处理一些暂时的困难。而精神分析则旨在帮助咨客人格得到成长,使其意识到潜意识冲突所产生的症状,通过修通得以消除。

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它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行为治疗的概念最早有斯金纳和利得斯莱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与其他学派的治疗者的相比,行为治疗者对治疗过程关心得较少,他们更关心设立特定的治疗目标。而特定的治疗目标是治疗者经过对来访者的行为的观察,对其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后,帮助来访者制定的。治疗目标一旦确定,新的条件作用的学习过程就可以开始进行。

斯金纳(Burrhus.Frederic.Skinner1904—1990)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亚伦·贝克(Aaron T. Beck)1921 年 7 月 17 日—2021年11月1日,享年100岁

(2)药物治疗

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物、其他药物。

表格来源:知乎@灿灿灿灿的光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更好。

《伯恩斯焦虑自助疗法》一书介绍了治疗焦虑的40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孙艳琴. 你焦虑过吗?关于焦虑症你知道多少?.基础医学,2023-05.

2.程永利. 焦虑症应该如何缓解.护理学,2023-06.

3.焦虑≠焦虑症,出现这六大症状,该小心了!原创 B.O 梅斯精神新前沿 2024-04-11 19:51 上海

4.Kogan CS, et al. THE CLASSIFICATION OF ANXIETY AND FEAR-RELATED DISORDERS IN THE ICD-11. Version of Record online: 13 JUL 2016.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OI: 10.1002/da.22530

5.[美]戴维·伯恩斯《伯恩斯焦虑自助疗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0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