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敬泽:我们需要和时代签订 “何为小说”的新契约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实习生 杨仪宸
2024-05-26 13:2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每个时代的小说都包含着每个时代特定的对人的想象方式。我们与其谈论永恒的人性,不如谈论每一个具体时代里,我们如何对普遍的人性重新作出想象和讲述。”

5月24日,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来到“南师-译林艺文讲坛”,和同学们聊了聊毕飞宇新作《欢迎来到人间》的主人公傅睿,还有“戏与曲”以及“对小说的重新想象”。

李敬泽来到“南师-译林艺文讲坛”

系列文学讲坛“南师-译林艺文讲坛”(下文简称“艺文讲坛”)由南京师范大学和译林出版社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研究暨出版中心”承办。艺文讲坛以“艺文”命名,“艺”作动词,取其本义“种植”,寓意大学文科培育。

自2023年5月启动至今,艺文讲坛已共计举办十期

自2023年5月启动至今,艺文讲坛已共计举办十期。一年来,毕飞宇、格非、徐则臣、黎紫书、刘亮程、张旭东、马伯庸、苏童、阿来、李敬泽10位作家和学者先后作了精彩演讲。它已然成为最受南师学子期待的文学盛宴,也逐渐成为南京这座“世界文学之都”鲜亮的文化标识。

写:和时代签订“何为小说”的新契约

在李敬泽看来,这个时代的每个人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世俗之神,身上都有一个超越性的神性,这个超越性的神性是以千奇百怪的形式呈现的。

而这样无以名状的世俗之神的存在,还没有得到这个时代小说家的充分关注。他说,1990年代以来,我们小说家对于人的想象一直受制于“经验”与“故事”。今天小说家需要给世俗之神赋形,或许就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艺术逻辑——戏剧性的逻辑。

“戏剧和故事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传统意义上,小说是日常,戏剧不是日常,在没有电视之前,看戏剧是需要到剧场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日常的行为,是一种仪式,也意味着我们愿意接受了这样一个约定,在特定的场景和仪式行为中,我们接受的不是我们生活经验的那一面,而是在某个高处和远处召唤着我们也呼应着我们乃至于形塑着我们的超越生活经验的东西。”

比如电视剧《繁花》播出1-4集时,有一种声音说1990年代真实的上海不是剧里的那个样子,但当电视剧播到6-8集时,没有人再追问它“真不真”了,因为经验意义上的“真”已经被放下,大家都接受了戏剧意义上的“真”。

由此,李敬泽相信戏剧性在我们的这个时代至关重要。尤其在人类文明史上,此前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戏剧本身就已经变成我们生活结构。比如朋友圈、自媒体,本身也就是在表演,而我们每天也都在观演。“这不是一件小事,很可能从根本上更改着我们的逻辑,也更改着我们对真和假的定义。”

“总而言之,我们不要以为好的小说就应该是‘这样那样’的。不是的。每个时代都需要我们的小说家对这个时代作出新的约定。现在,可能确实是我们需要和时代签订 ‘何为小说’的新契约的时候。”

学生提问

读:这个时代的文学生活与审美教育

艺文讲坛目前已做了10期,另外做了4期青年单元,作家贾平凹为讲坛题名。

在策划艺文讲坛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特别考虑了嘉宾的代际、民族、空间、文类、趣味、读者群体等等,“设计中的‘艺文讲坛’不只邀请写作者和批评家,还会包括文学翻译家、编辑家和艺术家,也会在世界范围邀请其他语言写作的作家,比如近期计划中就有阿迪契等,而青年单元则希望瞩目中国文学的青年力量。”

至于讲坛内容,他也会和演讲者交流商定,像毕飞宇和苏童讲文学鉴赏,格非、阿来、徐则臣、黎紫书讲个人的文学实践,马伯庸讲文学和历史,刘亮程讲文学和自然,张旭东讲鲁迅,李敬泽讲今天这个时代小说的“新契约”等。

南师大本科生刘乐西表示,“面对面的精神共振”和“对不直播的坚持”或许是讲坛特别的地方。“在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之后,艺文讲坛给了我久违的安静坐下来聆听另一个人说话的机会,每场讲座都是幸运、特别又重要的时刻。”

此外,每一期“艺文讲坛”也会通过学校微信公号的后台留言向校外公众招募有兴趣的读者。

艺文讲坛活动现场

在何平看来,好的文学时代,不仅要有好作者好作品,还要有拥有审美鉴赏能力的好读者,“大学文学教育,说到底要培养有好的审美鉴赏能力的读者,尤其是师范大学,更应该如此,因为师范大学很大一部分学生最后的是要做中小学语文老师的。因此,今天与其争论大学中文系培养不培养作家,不如先做好最本分的事,想想怎么培养好的文学读者。”

“艺文讲坛有个理想或者说小目标。”何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那就是——面向大学生和社会大众,致力时代文学生活,推动国民审美教育。”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