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何讲好“四库故事”?

张嘉琦(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2024-05-27 12:37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5月18日至19日,第九届四库学论坛暨传统典籍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本次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典籍与文化》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及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地方志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馆藏单位及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岳麓书社、凤凰出版集团等出版机构的9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四库学论坛暨传统典籍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为主题,共同探讨四库学的历史价值、现代意义及未来发展方向。

5月18日上午,会议开幕式于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弘毅厅举行,由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林航教授主持,副院长刘正平教授致欢迎辞。刘正平指出,杭州与《四库全书》有着不解之缘,今年又恰逢文澜阁落成240年,作为杭州的地方高校,杭州师范大学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推动四库学的传承发展。

随后,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任林存阳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地方志研究中心宫云维教授、湖南大学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教授分别致辞。

林存阳指出,全国四库学论坛自创办以来,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他从“两看”“两加强”两个维度对四库学的发展做了展望。所谓“两看”,一是要具备大历史观的视野,从中国历史的大脉络对四库学的意义做新的解读;二是要具备古典学视角,深入探讨四库学与中国古典学间的关系,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所谓“两加强”,一是加强个案研究的细化以及整体性的阐释,既要有微观的个案分析,也要有宏观的思考:二是加强形象化呈现通过设立活化项目、开发文创产品及影视作品等方式,推进四库文化普及。“古来贤杰知多少,何代无人振素风”,相信四库学的发展定能形成的新格局。

宫云维对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地方志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学术成果做了简要介绍。他指出,浙江是历史文化大省,浙江学者对四库研究有着很大的贡献,浙江省在文化建设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在此背景下,浙江的各高校和科研应该通力合作,讲好四库故事,为加快浙江文化大省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邓洪波表示,四库学论坛举办九年以来,学术活动日益丰富,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汇聚了老中青三代力量。本次论坛还获得了全国各地图书馆专家的支持,使会议呈现出新的气象。他指出,当下我们应该注重“大四库”的概念,将关注点从四库全书扩展至以经、史、子、集为代表的中国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整理工作,促进古籍的活化。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四库学研究科研机构、四库文献收藏单位及各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馆藏四库文献与影印出版”展开主题座谈,就馆藏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分享。座谈会中,与会专家分别谈及甘肃藏文溯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问题、四库学研究前景、四库概念的延伸等,所提建议正中肯綮,对四库学的更深入发展助益良多。此后,六个分会场分别以四库学、文献学与学术史、经部文献、史部文献、子部文献、集部文献为主题,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在场学者积极参与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新见迭出,反响热烈。

分会场一以四库学为主题,第一场讨论由甘肃省图书馆馆员何晓箐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谢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到稳、甘肃省图书馆馆员杜鹏姣围绕《四库全书总目》对文献编排的影响、对清代经学家的评价以及各阁本对文献的对勘订误等问题进行报告。第二场讨论由徐到稳助理研究员主持。天津图书馆研究馆员李国庆、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地方志研究中心宫云维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林璜、甘肃省图书馆馆员王江东聚焦《四库全书总目》“类目设置”对目录学的影响、文澜阁《四库全书》对江南文化的塑造、《四库全书总目》国博本残稿中删毁提要的政治意涵以及对金毓黻《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的考辨等问题展开讨论。第三场讨论由谢辉副研究员主持。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罗毅峰、甘肃省图书馆馆员何晓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陈丹琪分别就稀见四库浙江进呈文献的叙录、文溯阁《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的考辨以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早期纂修的考证发表报告。

分会场二以文献学与学术史为主题,第一场讨论由安徽大学唐宸副教授主持。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侯冬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副研究员姚文昌、新疆政法学院历史系讲师张洪志、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于周分别就乾嘉时期幕府著书现象、林钧致柯昌泗信封的发覆、《四库全书总目》的道统论与清代政权合法性建构,以及《总目》中道书提要书写所见的儒家典籍观等论题进行报告。第二场讨论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张晓芝副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出版社胡春丽教授、安徽大学唐宸副教授、凤凰出版社副总编辑韩凤冉、湖南大学蒋鹏翔副教授从具体文献入手,分别对《四库全书总目》中毛奇龄著作提要、新发现四库底本《钱塘遗事》、四库本《徐霞客游记》以及师顾堂《论语注疏解经》景元本进行考察与考辨。第三场讨论由侯冬教授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张晓芝副教授、湖南大学文学院翟新明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陈旭东分别辨析了《零文杂抄》散见四库提要分纂稿、《崇文总目》改易史源文本、新见郑际唐《四库提要》分纂稿的渊源流变,并作简要汇报。

分会场三以经部文献为主题,第一场讨论由六盘水师范学院研究员张俊英主持。南京师范大学杨新勋教授、丽水学院赵宝靖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瞿林江副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陈萌萌从辨正考论的角度出发,就四库字书类提要与馆臣对四库提要的修改、翁方纲群经附记的版本系统、明吴元恭刻本《尔雅注》、明清时期中越书籍交流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报告。第二场讨论由杨新勋教授主持,西安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张蓝丹、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讲师李伟强、华中师范大学讲师樊宁及六盘水师范学院研究员张俊英围绕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纠谬、清代满汉臣合纂的《御纂周易述义》、国家图书馆藏的程公说《春秋分记》翁方纲批校本、范仲淹《易》学研究的理论与影响等问题展开考证与论述。第三场讨论由瞿林江副教授主持,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杨胜强、清华大学博士生张琦、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本科生许佳同学聚焦康熙龚氏玉玲珑阁本《授经图》、杨南仲生平仕履与嘉祐石经的刊立进程、文渊阁《四库全书》未全据《考证》勘正原因等论题进行汇报。

分会场四以史部文献为主题,第一场讨论由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讲师王泽春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生梁涛、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胡潮晖、中国农业博物馆助理研究员刘贝嘉分别就裴骃《史记集解》“以徐为本”体例的发覆、南宋文集误收诏令以及“清六通”纂修的考述发表报告。第二场讨论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郭伟涛副教授主持,浙江工商大学刘伟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讲师王泽春、浙江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程惠新、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张彧分别考论了项燕之死歧说引发的《史记》“《本纪》优先论”、《汉书》记载的董仲舒著作、《史记》版本源流与张文虎校刊之失以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史记》平议等问题。第三场讨论由刘伟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郭伟涛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黄汉、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博士生张林宇依次发表对《东观汉记校注》所辑《唐类函》引文的考辨、对新见四库进呈本《唐大诏令集》的考论以及对《四库全书总目》之《汉书》提要的检讨,正本清源、明辨真伪,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分会场五以子部文献为主题,第一场讨论由厦门大学中文系王传龙副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学研究所孙显斌教授、天津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宋文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刘镁琪分别就《王祯农书》中所见的四库本系统的抄校与刊印、四库底本《五代名画补遗》递藏及现存版本的考证、四库杂说之属衍变等问题提出论点。第二场讨论由孙显斌教授主持。浙江工商大学张新朋教授、厦门大学中文系王传龙副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沈相辉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朱银宁分别对敦煌蒙书《上大夫》的民间流变、郑仲夔《耳新》的编纂与删改、清人批校《太玄经》的四种考论以及《四库总目》小说家之“缀辑琐语”的考论都作了系统分析与论证。第三场讨论由张新朋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生韩明亮、西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董宇婷在文学视域下,着重探讨了四库提要小说家类的文本演进与纪昀小说知识学的内在联系和《四库全书总目》所见的小说观。山东大学硕士生范馨伊根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备急千金要方》底本进行考辨,兼谈《四库全书总目》中所见谬误。

分会场六以集部文献为主题,第一场讨论由安徽科技学院李坚怀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聂济冬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徐建平教授、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曹景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张鸿鸣分别围绕四库馆臣与查慎行对《才调集》的不同看法所体现的诗学认识、清代家集对《清儒学案》的纠补、《明儒学案》与《泉翁大全集》的比对、四库本《文苑英华》的流传及校勘依据等问题发表报告。第二场讨论由武汉大学文学院赵昱副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文学院虞万里教授、安徽科技学院李坚怀教授、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蔡智力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郑天熙副教授分别探讨了蜀石经与大和旧本的关系、四库本《东雅堂韩昌黎集注》的版本源流、《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文学论与“文学”概念特征、明清载道古文选本的功能演化等论题。第三场讨论由聂济冬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文学院赵昱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讲师陈启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任悦从不同角度切入集部文献研究,涉及北京大学图书馆大仓文库藏清钞本《剡源诗文补》的文献价值、四库本南宋别集删存青词的标准与过程以及《四库全书总目》对唐代文学史的建构及其影响。

5月18日下午,在各分会场进行短暂而热烈的自由讨论后,论坛进入闭幕式环节,由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刘正平教授主持。刘正平表示,四库学是包罗万象且独具特色的学问,本次论坛为各位学界同仁搭建了一个集体切磋、以文会友的平台,同时也让杭州师范大学的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殷切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学者参与到四库学领域的研究当中。

随后,各分会场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简明扼要介绍了本组的讨论情况。天津图书馆研究馆员李国庆作大会总结。他指出,本次论坛亮点繁多,充分彰显了四库学研究的大格局,深入推进了传统四库学,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举凡经学、史学、子学及文学等学科领域均有涉足,为当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了智慧。

最后,湖南大学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作闭幕致辞,他对四库学研究的前景进行了积极的展望,同时寄语各位学界同仁要注重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构建中国四库学研究的新格局,并代表岳麓书院对全体举办方、所有参会专家和青年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责任编辑:钟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