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共同生活16年,结果却被判无权继承遗产,这究竟是为什么?
在现代社会中,收养行为虽然充满人文关怀,但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程序。近期发生在贵阳的一起遗产继承案件便凸显了法律规范在收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一对夫妇收养了一名孤儿16年,但由于未办理正式的收养登记,最终导致这名男孩在养父母去世后被判无权继承遗产。
郭甲原本是一个孤儿,幼年时失去了双亲。后来,他被一对老年夫妇收养,尽管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通过官方程序确立法律上的收养关系,郭甲依然被视如己出。在与养父母共同生活的16年中,郭甲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养父母也给予了他生活上的支持。然而,在养父母相继去世之后,由于缺乏法律上的收养证明,郭甲在争取养父母遗产的诉讼中败诉,法院判定其无权继承。
在这个案件中,未进行正式收养登记是此案的核心问题。依照法律规定,收养关系未经过官方认证,收养关系是不被法律承认的。当时是处于《收养法》实行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收养应当依法办理登记。登记制度的存在确保了收养行为的合法性,保障了收养儿童的权益,同时为未来可能的法律关系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在该案件中,由于缺少书面的、正式的收养证明,因此在法律层面,郭甲因此不能被视为养父母的合法子女,从而无权继承遗产。
尽管从人道和情感角度看,郭甲被养父母养育成人,理应享有一定的继承权。然而,法律的严谨性要求所有人在行使权利前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这一案例也反映出社会上对于收养法律意识的薄弱,以及实践中需要强化法律宣传和教育的必要性。
当然,如果郭甲希望能够继承养父母的遗产,他可以提供充分证据来证明他与养父母之间的实际抚养关系,如共同生活的照片、视频、邻居和亲友的证言等。这些证据可以说明尽管没有形式上的收养手续,但养父母实际上已将他视同亲生子女对待并在生前对他进行了抚养。或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尽管郭甲不是法定继承人,但若能证明他在养父母生前照顾较多,或者能证明自己受到养父母的扶养,从而申请酌情分得部分遗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