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国推广的无痛分娩,为何普及率低?

2019-01-04 09: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字、制图 | 杜诗榕、袁峥

2017年10月13日,女星胡杏儿选择自然分娩产下一子,丈夫李乘德发长文赞扬太太坚强,同时透露:胡杏儿拒绝了医生提议的无痛分娩,是想通过疼痛感受母爱的伟大、通过自然分娩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意。但有网友认为,表达对孩子爱意的方式很多,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宣扬拒绝无痛分娩,有误导广大孕妇之嫌。

2018年1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2018年至2020年在全国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广,这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表示,无痛分娩技术可以减轻女性在分娩时的痛苦,让女性“敢生孩子了”,但同时,这项技术也引发了一些疑虑:无痛分娩是不是意味着完全无痛?它会不会影响胎儿健康?

那么,无痛分娩到底是一项什么技术?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无痛分娩到底好在哪里?

提到无痛分娩,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两个关键词:“顺产”与“剖宫产”。

古今中外,女性对于生育产生的恐惧大多来自于分娩的疼痛。在知乎的“顺产到底有多疼?”问题下,回答者把分娩痛形容作“断了十二根肋骨的疼痛”、“被人用大锤抡小腹,抡了八小时”。还有人说,这个过程好比“把肚子里的一个保龄球通过产道”。但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因此不同的产妇对此有不同的个体感受。

(点击可查看大图)

正常产妇生产往往需持续疼痛8-14小时,有准爸爸选择在妻子生产前用机器体验分娩镇痛,然而往往几分钟就败下阵来。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疼痛,有产妇选择进行“剖宫产”。

剖宫产突破医学瓶颈后,一度被认为更安全、更“无痛”。事实上,现有的许多剖宫产手术本可以自然分娩。我国高剖宫产率的背后,是产妇缺乏对无痛分娩技术的了解、单纯为了减轻分娩痛苦而做出的选择。

不可否认,剖宫产技术可以有效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病死率。但是,不必要的剖宫产可能会给社会及技术自身带来污名化的负面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无痛分娩”明显优于不必要的“剖宫产”。

(点击可查看大图)

“无痛分娩”在医学上被称为“分娩镇痛”,我们常说的“无痛分娩”其实是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椎管内镇痛。《中国无痛分娩白皮书》提到,椎管内分娩镇痛虽然会导致产妇潜在的局部损伤、感染、出血和使用药物的副反应,但发生概率较低。例如并发症——全脊麻每万例中会发生1.9例、严重神经损伤每万例中会发生0.23例……椎管内镇痛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临床反复证实,从现代医学思维角度看,椎管内分娩镇痛用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无痛分娩采用椎管内阻滞,用药剂量极低,镇痛泵中麻醉药的浓度相当于剖宫产的1/5~1/10,药物进入母体血液、通过胎盘的机率微乎其微,对胎儿也几乎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严重疼痛时,人体会释放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影响新生儿的血液和氧气供应。所以,无痛分娩还能降低胎儿缺氧的风险。

除此之外,无痛分娩还能够舒缓产妇情绪,为产妇积攒生产能力,间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和产科质量。有网友在知乎上回答,打过无痛针后,她在时间最长、最需要休息的第一产程,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为开宫口后的分娩积攒了体力。国家计生委人口宣教中心的资料显示,98%以上的产妇惧怕分娩疼痛,恐惧心理导致体内环境紊乱。而分娩镇痛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还可以放松焦虑恐惧的心情,促进自然分娩。

值得注意的是,无痛分娩并不等同于完全无痛,它主要起镇痛作用。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医院的报道,镇痛不全率大约在5-10%左右,但通过技术改进,还是有望达到比较高的完全镇痛比率的。例如美国北卡州Wake Forest大学医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改进后的无痛分娩技术最终能让98.8%的产妇实现完全无痛。

无痛分娩现状

你一定看到过这样的话:“女人没有经历过疼痛就不配称为母亲”、“古代哪个女人不是自己硬生孩子”……然而这种疼痛真的有必要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麻醉科主任徐铭军认为,从麻醉学来看,一些痛是“好痛”,提示疾病隐患,一些痛是“坏痛”,不提示病因。“产痛就是一种‘坏痛’,疼痛让一些产妇吃喝不下,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很多人对分娩产生惊恐,甚至不想生孩子。”

即使有着诸多的好处,无痛分娩率依然增长甚微。《你一定要知道的无痛分娩——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一书提到无痛分娩在中国的普及状况:“80年代改革开放后,重症监护和分娩镇痛几乎在同一时期重新起步。到了2011年,前者几乎遍及了每家医院,而后者几乎没有。”

从医院种类看,无痛分娩在大城市妇产专科医院、私立医院开展较多,综合性医院则几乎没有提供无痛分娩的医疗服务。

(点击可查看大图)

从地区来看,根据《中国产科麻醉现状调研》结果,中国分娩镇痛普及率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点击可查看大图)

华东地区专科实力较强的妇产医院,椎管内分娩镇痛率达30.77%,为全国各地区最高,但也只有欧美国家水平的一半。

那欧美发达国家的分娩镇痛推广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世界上第一例分娩镇痛是在1847年的苏格兰临床成功应用,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美国1988年通过了《产科椎管内麻醉管理指南10条》,走上无痛分娩规范化之路;2016年修订《产科麻醉指南》,详细阐述产科麻醉范围和产科急症抢救项目。自21世纪初以来,接受无痛分娩手术的美国产妇人数大幅增加。

(点击可查看大图)
2018年4月23日(英国当地时间),凯特王妃生下第三胎。 7个小时后,她便怀抱小王子与等候在外的媒体和民众见面。

我国无痛分娩为何难以推广?

首先是麻醉医师的短缺。无痛分娩是产科医生、麻醉医生和助产士共同合作的过程,而麻醉师往往是重中之重。当前我国麻醉医师的短缺是很多医院——尤其综合性医院无法开展分娩镇痛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无痛分娩麻醉时间较长,为保证手术效果,麻醉师需要不间断地评估疼痛等级和调整用药速度,直到产程完全结束。一个产程平均需要十几个小时,十分考验麻醉医生的体力和水平。

 (点击可查看大图)

其次是无痛分娩收费低,医院缺乏激励机制。全国大部分地方对无痛分娩没有设置专项收费,只能参考管锥内麻醉、硬膜外麻醉的标准来收费。以一妇婴为例,无痛分娩总收费大致在700元至900元之间,与一般短小手术的麻醉收费相当,但这远远达不到无痛分娩的成本。除了人力资源的分配,无痛分娩还有医用耗材的开销:穿刺包、针、导管,加上麻药、镇痛泵,成本按照各个医院的采购浮动,有的采购花费近千元。

无痛分娩成本高收费低,经济收益不足以鼓励医院和科室的积极性。再加上综合性大医院麻醉医师紧缺,很难分配麻醉医生进行无痛分娩的麻醉,各医院对无痛分娩项目的推广是“无力也无心”。

第三是孕产妇、家属对无痛分娩的认知程度较低。很多人对无痛分娩持怀疑态度,认为产妇硬膜外穿刺后,背部、腰部会落下病根,也有人害怕“麻药打多,娃儿要变傻的”。一些家属更看重对孩子的影响,照顾产妇的感受排在第二位,他们认为:“多少代都这样过来了,怎么你就不能生了?”

(点击可查看大图)

事实上,除了我们常说的“无痛分娩”——椎管内分娩镇痛法外,其实还有更多可以缓解疼痛的分娩方式可供选择。如水中分娩、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俗称镇痛仪、导乐仪)镇痛法、自由体位分娩、按摩疗法和冥想瑜伽等。女星谢依霖就在产后晒出了她水中分娩使用的水盆。

(点击可查看大图)

这些分娩方式除了可以有效缓解生产时的疼痛,还对产妇和胎儿有着一定的好处:水中分娩时,水体的流动性使得产妇可以在分娩时自主选择最舒服的体位,节省产妇体力,并大大减少剖宫产机率;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俗称镇痛仪、导乐仪)镇痛法,则通过神经及穴位镇痛的原理缓解疼痛,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无需麻醉与麻醉师;自由体位分娩指产妇自由变换、选择令自身最舒适的体位进行分娩,合理变换体位可能改变异常胎位,加速产程进展……

总之,分娩方式不止一种,无痛分娩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更有利于胎儿的出生。无论哪种分娩方式,我们期盼的是产妇和胎儿能够更加安全、更加健康,能让病人也有尊严、能让产妇在生产中也得到足够的尊重与体面。

参考资料

[1]刘颖菊.剖宫产的发展及中国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7):178-179.

[2]苏一乐. 剖宫产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6.

[3]姚尚龙, 武庆平. 中国产科麻醉现状及挑战[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6, 32(8):734-737.

[4]熊鹰, 程才. 我国剖腹产率过高的应对措施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6(3):178-180.

[5]《中国无痛分娩白皮书》

[6]中华医学会官网http://www.cma.org.cn/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