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春夏追风、小S流泪、朴树真香:人间很值得,因为处处有奇遇

2019-01-14 16: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18,与《奇遇人生》相见

 “地球,五亿一千万平方公里;人类,七十亿四千万。当我们凝视世界时,世界也凝视我们。当我们遇见他们时,我们也遇见了自己。只有出发才是一切的开始。”——《奇遇人生》片头

带上灵魂,奇遇人生,打破所有循规蹈矩的桎梏。

34587人评价,豆瓣9.0分,单集片长55分钟,2018年底,国内首档明星纪实真人秀《奇遇人生》掀起一股风暴。节目采用“纪录片+综艺真人秀”深度结合的形式,故事的结局总是轻描淡写,但过程中的欣喜、失落、感悟、焦虑、矛盾却被一一记录下来:小S在非洲照顾孤儿小象、春夏在美国追逐龙卷风、毛不易在台湾探访老人院唱《消愁》、陈学冬在云南大山里放映露天电影、朴树在古巴弹起《平凡之路》……

节目全程无台本,拍摄前有明星嘉宾问:“导演,我该怎么做?”导演回复:“你随便。” 也有人在问及到了目的地之后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节目效果时,收到导演组的回复:“我们也不知道。”

节目第2期,春夏与阿雅在美国追龙卷风

总导演赵琦坦言,这十期明星嘉宾他之前一个都不认识,所以根本不会给他们做人设。“我就是从一个体验者的角度去拍他们。镜头是没有价值判断的,你是什么人,我的镜头出来就是什么样。”

在确定嘉宾人选、根据嘉宾背景明确目的地之后,便是跟随明星行者的身影,踏过山河岁月,趟过人情变迁,通过其当下的反应,记录一切“意料之外”的未知与真实,展现着世界的立体感和人的多面性,使观众在追逐镜头里的景色时不断触动,被称赞“走路又走心”。

在节目播出前的媒体看片会上,总导演赵琦说: “如果非要解释那种不同,感觉就像朴树开始唱歌,李健开始聊文学。总有些人,才华傍身却是内敛其中的,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在某一刹那惊艳到你。”

《奇遇人生》第一季于2018年11月27日完结,12月13日,总导演赵琦来到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现场,分享“爆款”纪实背后的心得体会。

《奇遇人生》导演独白

《奇遇人生》的导演赵琦,是中国的纪录片界的传奇人物。他是第一位同时获得艾美奖、伊文思奖、金马奖、圣丹斯大奖和亚太电影大奖的中国人,其作品在BBC、ZDF、NHK、PBS等国际主流媒体播出,《殇城》、《归途列车》、《千锤百炼》……他执导和监制的片子,几乎部部经典。

赵琦:我独立纪录片在做,VR在做,跨界的娱乐业也在做,我觉得新鲜的事物总能激发起一些活力。如果你总是尝试一些新的、未知领域,去熟悉它,你会发现自己又开拓了一个新的体系。说实话,做《奇遇人生》之前,我没跟艺人打过交道,也没做过真人秀,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像《三重奏》、《幸福的生活》之类的真人秀是怎么做的,到时候也想请教一下。

拍《奇遇人生》时,我的团队只有三个机位,所有人都很惊讶,他们问:“难道不是30个吗?”30个机位对我们来说难以想象,我后来跟我的摄影师聊,觉得还是因为方向不一样,传统的真人秀24小时无死角,三四十个机位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全部拍到,它不能遗漏什么东西;而我们依然从做故事的角度而言去寻找故事,有选择性地拍摄。这种不同之处在创作上产生的相互沟通挺有意思的,也拓宽了我的一些认知。有人说艺人比较难处,但我觉得还好,我跟艺人们说:“你们怎么样都行,无论你们发脾气还是干嘛,我都会拍下来,也有可能会放到节目里面。”

像朴树那一集,他发脾气了,我觉得一切不可预知的发生,对纪录片来说都是很珍贵的东西,都是值得被记录的。可能对于常规的真人秀来说,它要达到一个既定的方向,如果发生这些事情,是得被滤掉的。而正反双面的方式,使得我们的内容更有特殊性,更产生纪实感。

节目第五期,朴树在摄像机前爆发了情绪,说你们可能找错人了,我就是很闷,骑什么摩托车,我根本不想骑摩托,甚至还不如我自己坐一坐,在屋里做做瑜伽。没多久后,他坐在摩托车上开心得高举双臂,拿出手机自拍。在中途休息时兴奋地对阿雅说:“我觉得坐这个特好,咱们还可以开快点。真酷,还想再快一点,我现在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摩托车了。”被网友戏称为大型“真香”现场。

在这样一个体系里面,我们没有什么游戏的设置,所有的故事都通过现实的人们的感知、发生的事情作为天然的驱动往前走。大家最开始对于每一期拍完后到底会拿到什么结果很担忧,其实我也很担忧,但我不能表现出来,因为明星的时间很短,起初我跟阿雅聊天,她说你觉得拍一个人需要多少时间?我说要想拍一个小时的东西,怎么着也得一个月吧。但明星的工薪高,一个月是绝对不可能的,后来将就将就,再怎么着,我也得有七天的时间,如果连七天的时间都没有,我是没有办法拍的。

因为我们是一边往前拍,一边定艺人。最后一集陈学冬来了,他是看了小S那一集后,挺感动,但他也问:这是一个什么真人秀需要这么长时间?但他拍完以后,就意识到的确是需要这么长时间。后来他还找我们来说他有想法,有想拍的思路。我说:“好啊,要不然下回跟我去纪录片提案吧。”但他说他还要正儿八经地思考。

奇遇人生第10期,陈学冬、阿雅与大山电影放映员杨大哥的故事

跨界制作,把一些不在我们传统行当里面的人拉进来了,然后这些人代表着一些新角度,让你有一些反省,有一些突破,同时他也能带来一些新的资源。反过来,我个人一直觉得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品类还是比较狭窄的,做的东西都很趋同,很类似,不管是题材还是手法,相对而言,照理说这么多人的国家,这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内容产生,所以说我还是挺希望能真的打开思路去多思考,这样的话有可能产生一些原创的、新的东西,而且能带来更多别的资源进来。

中央电视台把我培养了很多年,我很感激它对我们专业纪录片的要求。当我做《奇遇人生》这样的真人秀式纪实片时,有观众在豆瓣上留言说很有质感,但其实纪录片从业者,相对有个5年、8年以上经验的,一般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准。我们带着在纪录片领域所受的各种锻炼,进入到新的不熟悉的维度领域时,尽管制作水平没那么高,但也是游刃有余的,我们在这里面相应获得的也更多,所以我挺鼓励大家去尝试不一样的东西。

 跨界制作

 纪录片行业观望

云卷云舒、光影斑驳、草木葱荣、山河巍巍、江海涛涛……它们带着磅礴之力,透过镜头扑面而来,壮美而震撼。作为一支专业的纪录片团队,不仅赵琦,《奇遇人生》总策划欧大明、摄影指导孙少光等都有着深厚的纪录片功底,在纪实领域贡献了一帧帧美轮美奂的大片画面。

在融媒体的环境之下,“跨界”似乎已成为纪录片行业的风向标——跨领域合作、跨平台传播、跨行业融资......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井水清强调:“要让中国纪录片走得更远,必须进行跨界融合。其将会推动纪录片行业资源的流动与分享,凝聚起纪录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共赢。“

优酷副总裁干超在接受GZDOC采访时也表达了对纪录片跨界的热切观望:“纪实和娱乐结合就是纪实真人秀,纪实和新闻结合就是直播,纪实和院线结合诞生纪录电影,纪实和广告结合带来传播价值观的高端商业广告。”“教育产业为什么不能和纪录片打通?纪录片本身就是知识文化的载体。纪录片为什么不能和旅游产业打通?为什么不能和线下体验打通?”

时代在变,观众的口味也在变,当下应如何赋予纪录片深刻内蕴与饱满张力,使其能够展现更多时代风云、城市表情与众生相?不管对于纪录片人、媒体人,还是每一个正拿起相机记录生活的普通民众,这个问题都值得思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