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工业城市的野心与衰落:美国铁锈带加里市废墟之行

2019-01-28 13: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图|然潘

编辑|薛雍乐

如果你问我铁锈地带最美丽的废弃建筑是什么,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在我心目中,废弃建筑的王冠一定属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加里市(Gary, Indiana)的卫理公会教堂(City Methodist Church)。

1925年动工,1975年关闭,服役五十年,废弃四十多年,这座典型的哥特式复兴结构的教堂在经过数十年的忽视、破坏、甚至蓄意纵火引起的火灾后,虽然已然岌岌可危,却依然坚定地挺立在这个铁锈地带最糟糕的城市中。

卫理公会教堂(题图)

1

曾被美誉为美国的“世纪之城”的加里建市于1906年,由美国钢铁公司选址并投资,意图将这个密歇根湖南岸的小城市作为其新工厂的所在地。为了纪念美国钢铁公司对此处的卓越贡献,加里的第一任市政府将此处取名Gary,得名于美国钢铁公司的首席律师和创始人埃尔伯特•亨利•加里(Elbert Henry Gary)。

在短短的20年内,加里市便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重镇之一。曾有文章评论:“加里市是美国历史上最有野心的人造工业城市之一”。

这句评论所言不虚:为了增加在印第安纳州的市场份额,美钢决定在美国中西部建立一个新的工业城镇时,这里几乎还是一片荒原。1906年,美国钢铁公司在密歇根湖边距离芝加哥不远的地方购买了超过8000英亩(约32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四分之三的面积临湖,剩下的则向内陆延伸。在其后的数年中,美铁投资将原先的沙丘形地貌填平,搭建了4座大型炼钢厂,其中包括12座高炉,及超过100座平炉。而其子公司则负责将工厂附近的一个小城镇改造成适合容纳20万人口、中型规模的城市。

除了平整地貌,拓宽并修建新路以外,美国钢铁公司为此处购买并安装了一个足够大的水源供应和污水处理系统。到1917年,炼铁厂完工,美钢还投资挖了一条工业运河,为连接五大湖航运建造了一个新的港口,并为自己的子公司——美国桥梁公司建造了一座锡和板材工厂,及四家钢铁制造厂,总投入超过1亿美金(相当于今日的20亿美金)。而他们的子公司加里土地公司在18个月内为工人和管理层建了住宅区和商业区,并修建了一座新的学校:杰佛逊小学。而美钢的创始人埃尔伯特·亨利·加里私人捐款25万美金,在市内建了一个基督教青年会大楼。

财富来得太快总不是一件好事。1930年,距离建市不足三十年,猖獗的政治腐败、种族隔离和暴力、劳工骚乱、工业导致的环境污染,加里市已经臭名远扬。接下来的三十年,或许是长期的和平导致美国重工业行业整体滑坡,或许是科技发展使得重型运输成本降低,或许是钢铁行业的海外竞争力不断上涨,无论是哪种原因,同铁锈地带的其它重工业城市一样,加里市于1960年起开始衰退。

美国钢铁公司的雇员人数一再下降,由1970年的三万人,降到1990年的不足六千人,到2015年进一步降至5100人。2016年全美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加里市居民仅有七万六千人,而哈珀斯在2013年的统计更是说明加里市三分之一的民宅目前无人居住或已被遗弃。等到了2018年我和同伴南下探险时,这个数字似乎又有上升——废弃建筑在市中心比比皆是,除了剧院商店工厂等,整条街全是废弃民宅的街区并不少见,或者在十几座废弃民宅间夹杂着一到两座仍住有人的房子也是此处常见的街景之一。

加里市或许是典型的铁锈地带城市中非常极端的那个例子——随着钢铁行业的兴盛,该市的经济迅速发展,很快便到达了顶点,随后便同其余铁锈地带城市一样经历了种族矛盾、罢工和暴力、失业和犯罪等等问题,最后陷入了一个失业率超过就业率、市政基础设施消失、文盲率高且教育程度低的困境。而其余的铁锈地带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嵌着加里的缩影,然而,由于并非从一片荒原中空造出来一个城市,也就决定了在重型工业开始之前,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定的其它支柱产业作为基础,于是,在历经了大萧条和失业潮之后,便也没有陷入特别糟糕的境地。

当加里市衰落后,市政府试图通过旅游业及酒店业扭转颓势,支撑本市经济,却并未成功。后又在市区附近建立了两座赌场,却由于路况和犯罪率等问题导致经济的进一步滑坡。

废弃的加里公立学校
在维基百科的页面中,描述加里市有这么一句话:“……加里在过去十年内关闭了数所学校。 虽然一些学校建筑物已重新开放,但其中的大部分仍处于关闭的状态。”而在我2018年的旅程中,目之所及,整个加里市没有一丝向上发展的可能,仅有少部分居民每日通勤到芝加哥上班,剩下的更多人则处于一种“不仅整日无所事事,而且对这种无所事事感觉很满意”的状态。在我和Chris正面遭遇的当地居民中,除了一位年纪较长的大哥试图通过卖给我们矿泉水来赚取“正当收入”,其余的加里人则聊上三五句便直奔正题——要钱:“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你们有零钱吗?三、五、十刀都可以。”

在过去三年多的探险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一座城市的废弃学校和教堂数目庞大,那么该城市的运作系统多半已接近崩溃边缘。“学校和教堂都代表着一个人生活中是否还存在希望,”在一次讨论中,Chris和我聊到,“学校是对下一代的严格要求,而教堂则是对自己精神面貌的要求。连日常生活都无法顾及的人,自然不会再去关心这些看起来过于遥远的事情,对付着能过一天便是一天吧。”

“……截至2014年,加里政府正在考虑关闭更多学校以应对财政赤字。”

2

2018年夏季,我第一次拜访加里市。临行前,曾去过加里市的Ben告诉我,如果有正规的媒体从业人员身份,可以向加里市政府属下的电影艺术部门申请合作,拿到拍摄许可进入这些废弃建筑物拍摄。虽然安全问题仍没有保障,但遇上保安业主或者警察时这个拍摄许可却是一道“免死金牌”。

我通过之前买下我照片的电影公司进行了申请。申请时,对方要求我提供计划拍摄的所有建筑物的名称、地址,及具体拍摄日期。这个提供具体地址的行为,加上前后两通电话,或许相当于一道面试:一方面是看看我们是否对拍摄有相对完整而严肃的计划、是否对于将要拍摄的地方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算是旁敲侧击地告诉我们,虽然我们这里经济不行了,但来拍摄的手续相当严格,如果在许可之外的建筑被抓了,照样概不负责。

等真正到了加里市,我才发现完全没有申请的必要,市中心几条主街上废弃建筑物摩肩接踵,整条街区所有住宅都被废弃的并不在少数,我们几乎每分钟都能发现一栋“新”的废墟。而大部分废墟正门大开,而内里更是早已被洗劫一空,破坏程度触目惊心。警车从我们身边掠过数次,却从来没有减速,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不发生枪击案抢劫案等暴力行为,擅自进入一栋废弃建筑物,根本用不着放在心上,更没有停下来盘查的必要。

曾有评论文章指出,市中心的百老汇大道是加里市的缩影。与加里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加里市繁荣的顶点,作为市区的主要公路,百老汇大道是加里市实力的象征,沿途布满商店、企业、政治中心、剧院、教堂等等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物。而在加里市衰落以后,百老汇大道沿途大部分商业甚至教堂,也如同城市的其它部分一样关门大吉。现在,除了从平整而宽阔的街道中尚能看出些许当年繁华的影子,大部分建筑物早已破败不堪,逡巡于大街上的人几乎全是非裔美国人,三五成群地坐在建筑物投下的一点点阴影里,看到我们走过要么是猛吹口哨,要么是跟上来攀谈然后要钱。

加里市的经济发展可从百老汇大道上几个非常典型的废弃建筑窥见一斑:

宫殿剧院(Palace Theatre)于1925年开放,除了歌剧话剧,还兼营杂耍表演包括现场舞台表演,杂耍表演和电影等。当美国钢铁公司缩减加里附近工厂的运营规模后,剧院盈利逐渐下降,最终于1972年关闭。

可容纳5000人的加里公立学校纪念礼堂于1925年建成。几十年来,加里及周边的公立学校一直在此处举办毕业活动,直到加里市衰落后,礼堂疏于管理,其中三分之二的建筑于1997年的加里市特大纵火案被摧毁。由于建造时入口和主楼分离,礼堂的入口大厅及大厅内的白色三角钢琴幸免于难。在其后的二十年中一直保存相对完整,直到2018年春被几个“涂鸦艺术师”从上到下喷成了粉色。

其中最能说明加里市建市时野心的建筑,莫过于加里州立银行。于1929年完工,加里州立银行大楼仅有10层,而楼内的电梯却显示此处有15层。正如在20世纪初期建市时所有人均看好加里市的发展趋势一样,建筑公司想必是无比确定这座大楼和城市的其它部分一样,仍有发展空间。却没料到不仅那隐形的5层楼没有付诸实现,剩余的10层也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便人去楼空,闲置至今。

宫殿剧院内部
涂成粉色的钢琴
3

在这些废弃建筑之中,最辉煌夺目的莫过于坐落于市中心的、废弃后仍是城市地标建筑之一的卫理公会教堂。斥资100万美金(相当于今日的一千五百万美金),建于1926年,这座上下九层,包括教堂、办公楼和教会学校的卫理公会教堂,在其鼎盛时期曾拥有多达三千名以上的信徒。随着城市的衰退,信徒数量一再减少,到了1970年中期,仅剩下百余人。由于无力承担庞大的建筑本身的维护费用,不得已之下教会将教堂中的一部分租给当地大学,包括以首任牧师命名的希曼剧院(Seaman Hall)。

史料显示,这并不是教会第一次对外出租卫理公会教堂。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希曼剧院也曾被租给加里学院(Gary College)。在二战之后,剧院再次出租,这次的租客是印第安纳大学,出租的目的也并非是需要租金应急,而是一种良性的合作——提高加里市的教育水平。到了1950年代,印第安纳大学西北分校占据了教堂办公楼的三分之一,除了用于讲座和集会,也担任着部分教学任务。此时,卫理公会教堂达到了自己的历史顶峰:教徒人数超过3000人。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租赁这个哥特式建筑并未随着教堂的废弃而停止。许多电影公司都曾在此处拍摄,以这个美丽而危险的教堂为故事背景,其中最有名的是2010年的《猛鬼街》,2011年的《变形金刚3》,Netflix投拍的《超感猎杀》等。网上可考的数据显示,2010年有24部不同的电影在此处拍摄,2011年则有近50部。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对这里情有独钟的哥特迷选择在此处举行婚礼。

无论如何,在1975年,卫理公会教堂终于正式关闭,并于同年废弃。失去了最后一点精神支柱的加里市迅速陷落,在其后的40多年间,教堂从大厅到教学楼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涂鸦和打砸抢都不足挂齿,其中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1997年的纵火案。1997年的一个周日晚上,一场突发的大火从百老汇大道737号附近的两座废弃建筑物着了起来。

当晚的消防调查员在后来的采访中回忆,这场大火的起火点是特意选在了这两座废弃建筑物的二楼,伴随着当晚强劲的南风,火势很快蔓延到了公立学校纪念礼堂,并向东向北席卷了百老汇街上的大部分建筑物,于夜里一点半左右蔓延到百老汇大道578号的加里市房屋管理处,并点燃了卫理公会教堂旁边的教会学校。有文章提到这场大火时,称其为“the fire that changes us(改变了我们的那场大火)”。当夜,印第安纳州北部的所有消防车及200名消防队员几乎都赶到了加里市参与灭火,“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火”,一名消防队员回忆道,“很多人都受伤了。”

当夜有124名居民被疏散,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其他居民仿佛事不关己一般,朝正在燃烧的建筑物扔石头甚至鸡尾酒。“不知道这些小年轻怎么想的,”乔治•戴维斯对记者说,“好像加里不是他们自己的城市一样。”

自废弃之后,各种关于这座教堂的提案反反复复拿出来讨论过,修复、保存、改建成艺术中心。而无论曾经的讨论结果如何,这些计划都随着1997年的那场大火被烧得一干二净。在其后的二十年间,加里市政府似乎已经放弃了对教堂的保护,对进进出出的摄影师也好、当地居民也好,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还好,2017年6月传来了略微让人振奋的消息,加里重建委员会收到来自约翰·S和詹姆斯·L·奈特基金会(John S. and James L. Knight Foundation)的16万美金的赠款,用于重建城市卫理公会教堂,预计未来将作为城市废墟景观保存下来,并会用于发布会、婚礼等重大仪式场所。目前,重建委员会正在考察教堂结构的完整性和预估修复时长,或许在未来的一两年内修复工作便会正式开始。

希曼剧院
在加里市停留的两天中,我和同伴反反复复回到卫理公会教堂。对我们而言,这里更是个原点,每次探险结束,都要回到此处清零、重启,再奔赴下一个废弃建筑。

教堂名不虚传,九层的哥特风格建筑美丽非凡,大厅内竖立着8道巨大的拱门和数个高耸的装饰性石柱,而在石头砸不到的高处,当年的彩绘玻璃仍然迎着阳光闪闪发光,在地面上投射出一片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的彩色阴影。整座建筑仿佛从中世纪的欧洲连根拔起,越过时间和空间的障碍,重置在了美国中西部某个小镇的中心。

顺着楼梯爬到五层,沿着几乎已经塌陷的地板蹭到主厅旁边,这些经历了风霜雨雪的浅赭色砖块近得似乎触手可及,拱门和砖块之间的缝隙已经被植物覆盖成一个个的陷阱,试图欺骗每一个试图爬上去的冒险者。

而那个无数次被大学租用的希曼剧院,却不如主厅那样承受住了时光的洗刷。座椅消失,舞台坍塌,所有能剥离的结构早已随着旧日荣光一起被剥离干净。屋顶和屋顶的室外篮球场是整个建筑中最不稳定的区域,非常容易塌陷。为了拍照我自然是上去了,几乎所有能落脚的地方都有些软塌塌的感觉——自从在火车墓地时一脚踏穿铁皮摔了下去,我每次到这种高危区域都有点腿软,加上此处距离地面有五六米高,我半步半步地蹭到了正中间,拍完照恨不得四肢着地滚着回到屋内。

由于四处漏风,建筑物的大部分地方都是沙尘满地,碎石头、瓦砾、泥土堵在每一个能下脚的地方。诸多地方的墙体也不再稳固了,最薄的地方比一张纸厚不了太多。更不用说本来就摇摇欲坠的楼梯,如果我在这里一脚踏空滚下去,估计一点都不稀奇。唯一能够信任的可能是扶手,我拉着扶手上上下下,心里充满虚幻的安全感。

在加里市,这些废弃的建筑物的危险程度却不仅仅局限于摇摇欲坠的建筑本身 。2014年,一名叫做Darren Deon Vann的非裔美国人因杀害一名19岁少女被捕,随后供认曾先后杀过18名其他女性。直到警方将其抓获,这些受害人的尸体始终静悄悄地躺在加里市不同的废弃建筑物之中。

而在那一片一片荒草疯长、连绵的废弃住宅区内,又不知曾发生过多少罪恶。

“镜相”栏目首发独家稿件,任何媒体及个人不得未经授权转载。欢迎记录真实世界的个人命运、世情百态、时代群像。转载及投稿都请联系邮箱reflections@thepaper.cn。一经采用,稿费从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