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杯喝酒、大桌品茶,这位匠人做的紫砂壶透着豪侠气

2019-01-21 14: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紫砂手艺人姚小秋的大半人生都在和泥土打交道。他的家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紫砂的发源地。在自家的“传朴堂”里制壶、喝茶、会朋友,是老姚和夫人高红娟几十年的日常。

门口的小河通往太湖,是以前丁蜀往外运紫砂器的主要航道。现如今,繁忙的河道空闲了下来,河里出产一些野生湖鱼,偶尔会有老人驾着小船赶着鸬鷀过来捕鱼。
河两岸都是做紫砂的人家,顾景舟大师当年的工作室也在其中。午后,太阳翻过对岸的蜀山,阳光照在老房子上,整条街仿佛定格在旧时光里。 
老姚24岁开始做紫砂壶,在那之前,他是个铁匠。做紫砂壶的悟性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从铁匠回归到祖祖辈辈的行当中,他完全不觉得陌生。 
做紫砂壶就像吃饭喝茶,是每个丁蜀人生活的一部分。学会怎么做不难,难的是做出自己想要的韵味和风格。 
老姚为人豪爽,大杯喝酒、大桌品茶。对你好,好得如胶似漆,不喜欢你则保证三句话内就让你明白,颇有江湖儿女快意恩仇的豪气。 
他这股子豪气也融进了他做的紫砂壶里,器型简单、体态浑圆、每一处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就像书画中的大写意,简洁、直接,让人久看不腻,越把玩越喜欢。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陆一飞先生称赞老姚做的壶“有最敏锐的直觉和判断”。
豪爽的老姚也有敬畏的东西,就是传统制壶方式。他不反对创新,相反还很支持,但是作为一名老紫砂匠人,他自认有义务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保存好。

 

他保存着一把师父吴纯耿做的紫砂壶。这把壶看上去平淡无奇,壶把、壶嘴处有细微的凹凸不平。

看着这把壶,老姚能想象到师父用手塑型的过程。或许师父那天心情格外地畅快,坐在灯下,三两下就做出了这个壶。 

老姚作品

“用壶的人感受得到制壶人的状态,这就是手工的魅力。我就是喜欢这样传统、本真的味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