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年藏漂:蹬三轮20年,他无数次穿过文青们的朝圣路

2019-01-26 09: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Figure x 生活万岁 
 生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我们的所有努力不过是为了在不幸之上添加一点儿点缀。一杯酒,一段回乡的旅程,一种被称作为良心的名声……如此种种,无非是在你的萨哈林棚屋里点亮一盏油灯。

张天义,电影《生活万岁》被拍摄者之一,拉萨三轮车夫。

张天义出生于1952年,是河南周口市人,他的大半生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时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直至新世纪的外出打工潮。他至今未婚,在世的亲人只有远在河南家乡的弟弟一家。弟弟膝下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已经结婚,二儿子上了大学,小女儿在读高中。

张天义9岁时才开始读书,只上了两年小学就辍学回家帮忙干农活、挑担拾粪。长大后,赶上土地改革。村里生产队长因与张家有旧怨,将张家的成分定为富农,处处为其设碍。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张天义因为家里的富农成分,到了适婚年龄仍找不到对象。

张天义一气之下和几位朋友离开家乡,从信阳采买鸡肉、猪肉,运至武汉贩卖。1976年,家乡开始分牛分地。张天义回到家中务农,因为干活肯吃苦、卖力气,每年田地产量都是全村第一。靠自己的努力,张天义带着这个人丁单薄的贫寒之家负重前行。

当时弟弟年幼,家中四位老人(父母和无儿无女的叔婶)全靠张天义一人赡养。母亲去世时,弟弟只有19岁。一直没有娶到老婆的张天义为弟弟说了一门亲事。此后他一边在家务农、赡养叔叔婶婶,为他们养老送终,一边帮助弟弟成家立业。

弟弟成家后,和弟媳出外做水果生意,结果被人骗了,然后转至川藏一带谋生。因为觉得拉萨比家乡赚钱容易,弟弟说服张天义也来拉萨讨生活。

于是,在40多岁的年纪上,已经劳碌了20多年的张天义来到了拉萨。刚开始,他靠捡废品过活,一年能挣一万多块钱。三年后,弟弟一家回乡继续务农。张天义把大部分积蓄拿出来给家里添置自动收割机,然后用剩下的钱租了辆三轮车,在拉萨蹬三轮,至今已有20多年。

如今已经年近七旬的张天义老大爷,在拉萨独居在没有自来水的简陋平房里,每天要在院子里汲水。每天早上起床,自己做早餐,然后就出去接客拉活,晚上收工回家。

在拉萨登记的609辆(2017年)三轮车的车夫中,张大爷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他的三轮车每个月租金250元,还需付车辆管理费60元、服务费10元,每年还要交240元车辆喷漆维护费用。

拉萨是个典型的旅游城市,在冬天的几个月里,只能赚到保证吃住的基本费用,到了夏天旅游旺季到来,则是一年生意最好也最辛苦的时候,四个月能挣1万多块钱,加上张天义可以领取到的国家补助,每年能攒下2万多块钱。

蹬三轮车的时候,张大爷喜欢跟客人聊天。兴致来了,还会唱上两句:「男女老少,只要你肯干,都能养那一小家。」途径布达拉宫时,大爷感概自己20多年了还没有去上面参观过:「以前门票贵,100块,不舍得去。现在更贵了,更不舍得了。」

春节前,张天义打算回老家一段时间,于是特意邀请一起拉三轮车的几位朋友小聚一下,道个别。

尽管在此前,每年夏末初秋的时候张大爷会回家一次,帮弟弟一起收麦子,但回乡过春节还是第一次。虽然他一直说自己的身体非常硬朗,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毛病也慢慢显露出来。这次回河南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做手术,把一直折磨自己的「小肠气」治好。

酒桌上,朋友们自嘲说他们这些拉三轮车的人都是「金钱教」时,张大爷非常激动地扯开衣衫,大声地反驳:「上有天,下有地,你们都抬头看看,我当老大哥的,当中还有一颗良心嘞!」

张大爷觉得自己现在身体还不错,可以再拉几年的三轮,再过几年拉不动了就回家。他说自己离开后会想念拉萨这座城市,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气候舒适,更让他无法忘记的,是拉三轮车的这二十年看到了祖国的发展:「以前外国游客非常多,现在中国比外国游客多很多,这说明中国人民现在日子过得很好,有了钱才会花在旅游上面。」

现在张大爷攒下的积蓄都会寄回家。他帮大侄子建了一栋房子,未来还想要给二侄子建一栋。但现下,两个侄子侄女还在上学。他说:「钱还是不能先花出去,要让他们上完学。」

对于未来,张大爷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将来老了之后能回到家乡,有一个自己的住所。他不希望和弟弟一家住在一起,担心会打扰到别人的生活。另一个愿望,是无论身上有多少钱,都要去长江三峡大坝看看。

电影《生活万岁》正在优酷VIP热映中。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