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我们都可以有这颗糖化解相互之间的“锋利”

澎湃特约评论员 马青
2019-02-21 16:0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2月17日,安徽阜阳一名女子骑电动车剐蹭了别人新买的轿车,主动报警寻找车主。车主刘先生接到民警通知赶到现场,得知女子因家庭突发变故,一个人抚养两个小孩,生活极为困难。她当天出门是给两个孩子买糖果,躲避车辆时不慎剐蹭到自己的车。刘先生原本想收取10元钱的赔偿,“就当走个形式”。女子认为10元钱太少,过意不去,坚持把身上所有的一百多元掏出来赔偿,但被刘先生拒绝。最后,刘先生要了一颗糖,便自行驾车离开。 

这真是一则暖新闻。看惯了各种报道里的剑拔弩张,猛然间读到如此“清流”的新闻,反而有些疑惑,直到确认了这真是一个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温暖故事,没有陷阱、争执、反转后,感动开始在心头萌动。一方诚实守信,一方善良仁厚,这不就是我们最期待的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吗? 

一般认知里,这种事太普通,无法激起受众强烈的情绪,还可能会造成一种误解,仿佛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是稀少的、不可思议的,因此才需要格外关注。 

新闻习惯了报道“坏消息”,与媒体的守望者角色有关。关心 “坏消息”、传播“坏消息”是人类进化的本能,正如《人类简史》中所说,“记者总在向社会爆料,从而保护大众免遭欺诈和占便宜。”就像瞭望员站在社会巨轮的最前端,警告我们哪里有暗礁,哪里有旋涡。 

这种习惯有利也有弊。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新闻的骚动》中提醒我们,如果让我们永远沉浸在乏味困惑、恐惧与矛盾之中,会影响我们对所处环境的正确判断。他认为新闻还该背负一项任务:“不仅需要把社会最严重的问题告诉我们,也需要培育和引导自豪、坚毅的情绪和燃起希望的能力”。

放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尽管我们会抱怨经常等了很久也不见公交车来、一到路口就是红灯、电梯总是刚刚下去,仿佛没有人比我们更倒霉,但事实是,当我们一路畅行或是顺利乘上电梯的时候,并没有往心里去。事实是,在生活中,谁没被这种突如其来的温柔以待暖到过呢?正因为太普遍、太渺小,很多人有明显的触动。

我想起前两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外卖到了,外卖小哥被拦在单位的大门口。我下了楼才发现外面下雨,从大厅走到大门免不了淋雨。一见我缩着脖子遮着头准备往外跑,外卖小哥急忙跟门卫打了个招呼冲我跑过来。他的姿态告诉我,他是怕我淋雨。短短几步路,是这个外卖小哥对陌生顾客释放的善意。我相信,他也一定被很多顾客友善地对待过。果然,在他的评价页面,我看到了众多的五星好评、赞誉之词以及打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古人朴素的为人处世之道从未远离。

在这个阴雨绵绵的春天,这则暖心的新闻仿佛是在提醒我们,别忽略生活中那些曾经温暖过我们的人,那个帮我们撑门的保安大叔,那个给我们让过座的大学生,那个帮我们指过路的环卫阿姨……即使善意是常态、微不足道,它也值得关注和礼赞,值得我们善意的回应。

    责任编辑:甘琼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