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豆瓣评分5.2?它凭什么代表中国内地出征奥斯卡

2019-03-01 09: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字、数据丨佐  燕

编审丨苇  影

25日,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揭晓获奖名单,电影《绿皮书》获最佳影片,最佳外语片则由墨西哥选送的《罗马》赢得。

中国内地电影在冲奥之路上已走了40年,截至今年第91届,已递交31次最佳外语片选送申请,然而仅张艺谋和杨凤良的《菊豆》(1991年第63届)和张艺谋的《英雄》(2003年第75届)成功入围。

中国内地影片在奥斯卡步履艰难,是因国内电影整体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整体偏弱?还是另有原因?而这些影片缘何被选中推荐参选奥斯卡?

据BBC中文,哪部电影将参选奥斯卡,是由广电总局电影局国际交流处决定,“据中国媒体报道,过往该处为‘申奥’成立9人专家小组,不过成员名单都是匿名”。

我们分析了40年来内地被选的电影,尝试发现一些规律。

内地选送影片 豆瓣平均评分7.2

首先,内地选送的影片评分并非都是口碑高的影片。豆瓣电影评分显示,内地选送的影片评分最高的是谢晋导演的《芙蓉镇》,高达9.1分,最低分为陈凯歌导演的《无极》和霍建起导演的《大唐玄奘》,均为5.2分。

数据来源:豆瓣电影

通过对这31部被选送的电影的评分进行统计,发现其总体呈下滑趋势,是由于观众的审美更加严苛了?还是选送的影片越来越不受大众认可?

分析各年份中国内地电影在豆瓣上的整体评分表现之后,小镝发现整体评分与选送的影片变化趋势相同,也在下降。

中国大陆电影评分均值,及按照季度划分变化情况

图片来源:FallowU-Heart《豆瓣电影 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豆瓣电影

数据来源:豆瓣电影

豆瓣评分不到6分,为何还能被选送?

在往年选送奥斯卡的内地影片中,有四部的豆瓣评分在6分以下,分别为2004年上映的《十面埋伏》、2005年上映的《无极》、2006年上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2016年上映的《大唐玄奘》。在同一年份里,难道没有其它高分片可供选送吗?

与《无极》同年上映的电影《我们俩》,豆瓣评分8.7;与《满城尽带黄金甲》同年的《剃头匠》更是一举拿下9.1的高分;与《十面埋伏》同年上映的《可可西里》豆瓣评分8.7,周星驰自导自演的《功夫》豆瓣评分8.3。

而2016年上映的内地电影,比《大唐玄奘》评分高的有96部之多,其中医疗纪实电影《生门》获8.7分,另一部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获8.6分,远高于《大唐玄奘》的5.2分。

既然选送标准并不以口碑评分为基准,那么选送去奥斯卡的内地影片,都是基于哪些考量来评定呢?

选送考量一:中国冲奥的“大武侠”时期

1979年,中国内地首次参选奥斯卡,并派出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阿凡提》作为初征,然而这部改编自新疆维吾尔族民间传说的电影并未入围。之后,内地还选送过描写文化大革命的《芙蓉镇》、围绕民办教师的《凤凰琴》,但除张艺谋的伦理爱情片《菊豆》外,其余皆未能获提名。一直到2000年,内地选送的电影都没有固定类型。

电影《菊豆》

然而在2001年,中国台湾提交的武侠片《卧虎藏龙》不但成功入围,还击败其余四部来自法国、墨西哥等的电影,一举拿下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奖。2002年,内地递交的武侠片《英雄》,成为了内地继《菊豆》后,第二部成功入围提名的电影。

自此,内地选送的电影几乎都遵从同一个套路:“武侠元素”+“大制作”。

而2006年,《无极》击败最大竞争对手《可可西里》被选送的原因,除电影本身的高票房外,也一定程度在于它符合了当时的“选送套路”。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国家电影局的电影评审委员会评价《无极》称:“影片故事丰满,可看性强;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水准,制作技术精良;公映前在海外版权销售情况良好,市场回报前景看好。”

电影《无极》豆瓣评分5.4的《满城尽带黄金甲》(2007年奥斯卡)、评分5.9的《十面埋伏》(2005年奥斯卡)也一定程度上符合这个套路。

不过随着这一系列武侠片未能成功入围,中国内地在电影的选择上,渐渐舍弃了“大武侠”规律。

数据来源:整理自网络

选送考量二:文化宣传诉求

我们来看这部在豆瓣获评5.2分的选送影片《大唐玄奘》,它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印度驻华大使馆推进,与《功夫瑜伽》和《大闹天竺》一起是三部表现中国与印度友好交流题材的电影。而《大唐玄奘》背后“一带一路”的意义,也似乎为影片奠定了选送基石。

同样,蕴含强烈主旋律的参选电影,还有1990年的《开国大典》和2009年的《筑梦2008》。前者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事件,后者则是一部围绕讲述中国人民齐心筹备北京奥运会的纪录片。

奥斯卡作为一个西方的奖项,本身有它自己的评审规则。近几年它更是倾向于非“大制作”及“政治正确”的电影。在此环境下,内地为何还要选送主旋律大制作的影片呢?其中一个猜想是宣传需求。

对内而言,一部电影能参与奥斯卡的评比,本身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宣传了。而对外而言,亦可作为一种文化输出。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2018年,《战狼2》被选送申奥,引起广泛讨论。有网友指出:“无论送哪个都拿不了,不如作为大国宣传片,信仰输出。有时候选送奥斯卡并不是为了拿奖。”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中国内地就没有符合奥斯卡评判逻辑的电影吗?研究下奥斯卡的评审规则,还不能照着拍出来几部?其实,说白了奥斯卡也只是一个美国的学院奖。无论能否成功“冲奥”,中国真正要提高的还是电影的整体水平,而不是为“奥”而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