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春天犯困、慵懒、没精神?老中医喊你养气血啦

2025-04-14 12: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民间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

尤其现在这个时间点,天气开始转暖,可有些人起床却比冬天还难。。。

然后白天整个人非常困倦无力,昏昏沉沉,怎么睡都睡不够,尤其是午饭过后,那真是困得简直了 。

其实一般人在春天有点犯困是正常的,但身体感觉非常无力,总是想躺着稍微一动就四肢无力,就要考虑是否气虚了。

微博上“气血不足”的话题也是热度蹭蹭蹭往上涨,咱央妈也是果断出手,教了大家各种“硬核”养气血技能,今天锦锦也从中医角度,和大家分享心得。

气虚不足的表现

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老话常说:人活一口气。从中医角度讲,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

《黄帝内经》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和血一阳一阴,气无形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

人体一旦气血不足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

❤ 眼睛:眼白颜色浑浊、发黄,有血丝。

❤ 眼周:眼袋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

❤ 皮肤:粗糙,无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

❤ 头发:干枯,易掉发,发黄、发白,开叉。

❤ 睡眠:失眠,惊悸,多梦。

❤ 运动:自觉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

养足气血的小方法

1、细嚼慢咽

食物被充分咀嚼,才能更好地吸收,减轻脾胃负担。一口饭建议咀嚼20次左右,吃饭慢一点,早餐吃15~20分钟,中、晚餐最好不少于30分钟。

2、少食寒凉

长期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凉,容易损伤脾阳,影响脾胃运化,进而影响气血生成。平时注意喝温水,少吃寒凉、油腻、辛辣的食物。

3、睡眠充足

睡觉是养肝血的重要方法,平日不要熬夜晚睡,注意睡好“子午觉”

“子午觉”就是在每天的子时(23:00~1:00)和午时(11:00~13:00)睡好觉,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4、坚持运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让经络处于疏通状态,令体内的血管保持弹性,让气血运行更加通畅。

每天必须给自己留下足够的运动时间,半小时左右,每周坚持四五次。

5、保持好心情

心情不好会引发脾胃功能失调,久而久之,身体生化气血缺少源头,就会导致气血不足。

另外,平时要少吃寒凉食物,细嚼慢咽,养好脾胃;多晒太阳,阳气足了气血自然改善。

6、避免乱补

补养气血,最常用的药食同源之品有红枣、枸杞、山楂等。不过,气血亏虚的人,往往不单表现为气虚或血虚。

有时纯靠“补”难以起效,有的人甚至“虚不受补’,一补就“上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