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季卫红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效应欠佳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的重要特征是高血糖,高血糖的长期存在会导致机体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提高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心理调适等方面,详细阐述糖尿病患者应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一、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之一。患者需要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保证血糖的稳定。
1. 分餐制
即一日三餐外加两到三次零食,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胰岛素负担。这种方法有助于平稳血糖。
2. 控制总热量摄入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个体的体重、年龄、性别、活动量等因素确定每日所需总热量。一般来说,减肥患者应每周减少0.5-1公斤,控制每日热量在与症状相适应的水平。其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45%-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30%。
3. 合理的食物选择
选择低GI值(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比如全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能在较长时间内缓慢释放葡萄糖,有助于稳定血糖。尽量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如甜点、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
4. 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可以减缓糖的吸收速度,从而有助于平稳血糖。食物中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有蔬菜、全谷类、豆类和水果。
二、运动锻炼
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水平。然而,运动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1. 运动类型
糖尿病患者适合的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和耐力训练。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耐力训练如举重、拉伸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增加基础代谢率。
2. 运动强度
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60分钟即可。运动强度需适中,可参考心率计算公式(220减去年龄乘以适宜运动强度),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以防过度运动导致低血糖或其他风险。
3.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应监测血糖,避免空腹运动或血糖过低时运动。运动前后需要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对于存在合并症或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至关重要。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1. 口服降糖药物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通常是初始治疗方案。不同的药物机制不同,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磺脲类药物、降低胰岛素抵抗的双胍类药物等。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避免副作用。
2. 胰岛素治疗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和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都需依赖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种类多样,主要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患者需要学习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和剂量调整,同时注意监测注射部位是否有红肿或硬结。
3. 药物的管理
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药物疗效及副作用。若血糖控制不佳,应与医生及时沟通,调整治疗方案。药物需按时按量服用,避免漏服或自行增减剂量。
四、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患者需要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建立规律的监测习惯。
1. 血糖监测频率
根据个体情况,血糖监测频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监测4次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监测1-4次。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运动前后等时段均是关键监测点。
2. 血糖监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指尖采血,测试便捷准确。患者需保持仪器清洁,定期校准。近年来,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发展迅速,可实时监测血糖变化,适合部分患者选择。
3. 血糖监测记录
建议患者将每次血糖监测结果记录下来,形成血糖管理日志。这样不仅便于分析血糖波动规律,也有助于医生根据数据调整治疗方案。
五、心理调适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的治疗和生活调适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压力。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糖尿病管理同样重要。
1. 接受现实
面对糖尿病,患者应学会接受疾病的存在,不要否认或回避。接受现实才能更好地面对治疗和管理。
2. 积极心态
保持积极心态,认识到糖尿病是可以通过科学管理控制的。设定合理的生活目标,逐步实现,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
3. 寻求支持
家庭、朋友和社会支持对患者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可参与各类支持小组、社交活动,共同交流经验,获取支持。
4. 专业帮助
若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合理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合并症管理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至关重要。
1. 视网膜病变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如眼底镜检查,及早发现视网膜病变。控制血糖和血压可以延缓病变进展。
2. 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肢体麻木、剧烈疼痛等。患者应注意足部护理,避免伤口感染。
3. 肾脏病变
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指标,及早发现肾脏病变。控制血糖和血压,减少高蛋白饮食有助于保护肾脏。
4.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应做好心血管检查,控制血脂水平。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
结论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患者不断地学习和调整。科学合理的饮食控制、适量的运动锻炼、规范的药物治疗、规律的血糖监测以及良好的心理调适,都是维持血糖平稳、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糖尿病患者需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生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