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5后催婚已提上议程,压力都来自谁?

2019-03-04 18: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有男朋友了吗?”

“谈恋爱了吗?”

“什么时候结婚啊?你小姨家的孙子都......”

到了一定年龄,回家过年,被催婚是逃不掉的魔咒。伴随春节的,往往除了鞭炮,还有一句“什么时候才结婚”?

年前年后,被催婚成为广大网友的谈资,由此形成#催婚#、#反催婚大作战#、#过年要怎么应付亲戚逼婚#、#95后成被催婚对象#等多个新浪微博热点话题。数舆君通过社交媒体搜集数据并做清洗处理后,共获取7276条数据作为分析文本,本期数舆君带你看看别人家的催婚。

一、被催婚的都是什么人

1、女性对催婚评论更多

在分享催婚经历的讨论中,男性只占女性人数的一半,女性对这一事件的评论远远高于男性。传统观念下,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要及时地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女性的保质期被认为只有那么几年,所以要早早地嫁出去,但是男性不同,男同胞们的价值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这样的观念下,对女性的催婚就显得举足轻重。

但是,本君要划重点了!穿鞋要穿合脚的,找人要找合适的,望慎重!

图1:参与“催婚”话题讨论网友的性别对比(数据来源:数舆)

2、95年生的人被催婚最多

被催婚的你今年多大?数舆君发现90后被催婚现象尤为突出,95年生的孩子成为家中催婚炮火集中攻击的对象。比较有趣的点是,00后被催婚的数量也不少,多为父母担心以后不好找对象,譬如评论“我01年的,我妈开始担心以后没男朋友天天催我”,emm...00后的家长放宽心,孩子还小着呢~

图2:参与“催婚”话题讨论网友的出生年龄分布(数据来源:数舆)

3、各地的朋友都在被催婚

被催婚经历的分享中,广东、北京、江苏、海外、山东等地方是评论的高峰地区,从侧面也能看出这些地方同样是被催婚人数较多的地区,海外同胞这次也不例外,也被卷入这场催婚大潮中。催婚不分国界,不分地区,各个地方的朋友都面临催婚的问题。

图3:参与“催婚”话题讨论网友的地区分布(数据来源:数舆)

二、父母才是催你结婚最多的人

催你结婚的声音几乎来自四面八方,在众多声音中,父母的声音最为响亮,老一辈、七大姑八大姨的活跃度也是非常的高,对此,数舆君表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父母!

图4:催结婚声音来源分布(数据来源:数舆)

三、为了要孩子,你们就这么催我?

结婚成家是中国式家长认为儿女必经的人生大事,催婚的理由五花八门,数不胜数,诸如“人到了年纪哪有不结婚的?”、“没孩子谁来给你养老送终?”、“你现在不嫁以后怎么嫁的出去?”。

数舆君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希望早点生孩子、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希望子女有人照顾、担心嫁不出去/娶不上老婆以及周围舆论压力成为长辈催婚的五大理由,近一半的网友表示结婚生孩子成为长辈嘴里最常念叨的借口!

图5:春节催婚的理由分布(数据来源:数舆)

四、“妈,我不想去相亲!”

过年回家,长辈有了理由念叨,行动上自然也不会落后。数舆君发现长辈多喜欢用安排相亲的方式催促儿女成家,虽简单粗暴,却也是家长们眼中十分有效的方法了。除此之外,长辈还是热衷于口头说教:极力劝说、威胁命令训斥、嫌弃唠叨抱怨也成为家长催婚的方式。

图6:春节催婚的行为方式分布(数据来源:数舆)

五、婚是正在催着,你结吗?

希望你早点结婚,父母是挺着急的,数舆君带你看看众多网友的态度。在催婚这个话题的讨论下,“允悲”、“doge”、“二哈”、“微笑”、“笑cry”、“摊手”等表情被使用的频率较高。其中,“允悲”“笑哭”“摊手”明确表达了网友对催婚的无奈和抗拒,而“允悲”这一表情包使用的频率高达17%,“doge”“微笑”“二哈”则间接表明网友对此事的态度偏抵触。

图7:春节催婚讨论中网友的表情使用情况(数据来源:数舆)

六、当代青年的结婚现状

1、结婚率和离婚率逆向发展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的十年间,我国青年群体的单身率一直都是0.8%左右,2015年则一度上升为1.5%。自2014年以来,结婚率已连续4年呈下降趋势,2017年更是下降7%,相对而言的离婚率却比上年增加0.2个千分点,而80后、90后都在离婚主体中是主力军。

图8:2010-2017年青年群体结婚率与离婚率的趋势(数据来源: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2、初婚年龄大龄化

学者研究发现,青年对恋爱时间的看法多元化,对晚婚的认同较为明显,大多接受"男大女小"。所处行业社会地位较低、出生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男性青年更倾向于早婚,而低龄、未婚、女性青年则更倾向于晚婚,恋爱低龄化和结婚高龄化态势明显;年龄越低,青年理想婚龄越小;学历越高,青年理想婚龄越大,初婚年龄也更晚;女性比男性、已婚青年比未婚青年、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的理想婚龄更低一些。

3.WHY?  结婚也是需要成本的

“剩男”“剩女”大多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这样的人大多很忙,同样的时间消耗在择偶、恋爱上面,他们比一般人消耗的成本更大,当婚姻不能实现他们的期望时,即收益不能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宁愿选择单身。

数舆君有话说:

当代社会,恋爱与否、结婚与否、和谁结婚、何时结婚,每个人都值得拥有自己的回答。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能够理解父母期盼爱不等待、鲜花早开的心态,但依然相信爱不将就、清风自来的信念值得坚守。只要过得真诚、幸福、正直,任何生活方式都可以成为最好的选择。

每逢佳节倍相亲,不妨真心易真心,

生活本应参差态,儿孙幸福儿孙寻。

——人民网评:春节催婚

参考资料

[1]邓希泉.青年结婚年龄的国际比较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7,26(04):19-27.

[2]唐美玲.“剩男”与“剩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婚姻挤压[J].青年探索,2010(6):5-10

[3]贾志科,风笑天.城市青年的婚恋年龄期望及影响因素——以南京、保定调查为例[J].人口学刊,2018,40(02):72-85.

[4]宋健,范文婷.高等教育对青年初婚的影响及性别差异[J].青年研究,2017(01):1-8+94.

文案:柳缘园  侯雅兰

计算机数据支持:滕宇 洪婕 许心媚 邓露 刘冰琳 王婉莹

可视化:富周轶

责编:柳缘园

本文首发于“数舆”公号,转载请注明出处“数舆”、作者名以及“发自澎湃新闻湃客频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