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立夏养生指南:3种食物+2个习惯,让你轻松应对湿热夏天
2025年5月5日,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我们迎来立夏节气。
古人云:“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自此风暖昼长,万物繁茂,天地始交,雷雨频作,农事渐入“绿遍山原白满川”的盛景。
古人将立夏分成三候:
一候蝼蝈鸣:田间蝼蛄低吟,夏虫初醒,拉开仲夏的序曲。
二候蚯蚓出:泥土松软,蚯蚓翻耕,大地吐露勃勃生机。
三候王瓜生:藤蔓攀援,王瓜结子,枝叶间藏着夏日的清甜。

图源/图虫创意
立夏之日,九州风物各有不同,各地都有独特的夏日仪式。
在江浙一带,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说,立夏吃蛋,身体就会变得强壮有力,甚至能把石头踩烂。
在吃蛋之前,还要“斗蛋”,把煮好的蛋套上网兜,孩子们拿着鸡蛋互相“打架”。蛋壳先裂者认输,最后胜出的便是立夏日的“蛋王。”

图源/图虫创意
斗蛋结束后,孩子们再高高兴兴地把鸡蛋吃完回家,既吃了鸡蛋补充营养,又从习俗中获得了许多乐趣,有益身心。
江浙沪等南方地区还有“立夏称人”的习俗。人们将孩子放于称上,一边说着吉利话一边称体重,记录在夏季的体重,再到立秋复秤,从而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体重增加了叫“发福”,体重减了叫“消肉”,就 “贴秋膘”来补一补。
泉州、厦门一带,立夏有 “迎夏” 的传统。主妇们早起煮 “鼎边糊”,将米浆沿铁锅浇成薄饼,象征粘连夏日的福气;男人们则在门楣插上 “疰(zhù)夏绳”,五色丝线系着小铃铛,风吹作响,谓能驱邪避暑。
更隆重的是 “祭五谷先帝”,农人捧出新收的麦谷、刚摘的蔬果,祈求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姑娘们头戴素馨花,鬓边簪着石榴红,让人间烟火与花香共赴夏日之约。
立夏这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吃什么?
江南水乡,“立夏尝新”正当时。苏州人采樱桃、青梅、麦子,煮“立夏饭”,以新谷配蚕豆、竹笋、咸肉,焖出一锅“五色饭”,寓意五谷丰登。

五色糯米饭 图源/图虫创意
中原河南人家蒸“立夏馍”。面团擀成荷叶状,裹槐花、榆钱,上笼蒸熟,咬一口,草木清香沁脾。山西人则饮“立夏汤”,以红豆、绿豆、莲子、百合熬煮,清热解暑,谓之“喝夏汤,心不慌”。
湖南湘西的苗家儿女则在立夏这天蒸 “乌米饭”。用南烛叶浸泡糯米,蒸出的饭色泽乌亮,带着草木的清苦回甘。传说吃了乌米饭,蚊虫不咬、百病不侵,是祖先传下的 “夏日护身符”。
上海、宁波一带则流行 “立夏面”。手擀面煮至筋道,过凉水后拌上葱油、芝麻酱,再佐以虾仁、豆芽、黄瓜丝,一口下肚,爽滑清凉,正是迎接暑热的 “开胃密码”。

立夏凉面 图源/图虫创意
北方的立夏带着槐花的甜香。摘下枝头的雪白槐朵,和着面粉调成糊,在铁锅里烙成薄饼,卷上炒鸡蛋或凉拌苜蓿,便是 “春日最后的告别”。
立夏养生讲究顺时而为,此时湿热交加,易耗心气。饮食上宜清淡,增酸减苦,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绿豆汤、莲子百合粥、冬瓜薏米老鸭汤皆是佳选。
生活作息上,宜早睡早起,避免正午暴晒,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让气血随阳气升发而畅通。
老辈人常说:“立夏养好心,盛夏不乏力。” 顺应时节调整身心,便是对自然馈赠最好的回应。

在公园健身的人们 图源/图虫创意
立夏,是春日的终章,亦是夏日的开篇。
槐荫渐浓,榴花欲燃,麦浪翻涌成碧海,蝉声尚未聒噪,但万物已蓄满生长的力量。
愿这个立夏,你我都能怀揣对生长的期待,如草木般舒展,随阳光而蓬勃,把日子过成一首热烈的夏日长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