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群芳次第开 | 五月:石榴花神公孙大娘剑舞似火

2025-05-16 14: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公孙大娘舞剑图轴局部 清代 任颐

故宫博物馆院藏

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公孙大娘的剑舞表演,让大家遥想公孙大娘舞剑的英姿。公孙大娘是唐代杰出的舞蹈家之一,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公孙大娘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习武练剑,后因家道中落,十几岁时开始在街头献艺,表演剑器舞。随着名声的扩大,公孙大娘被邀请到宫廷表演。她的剑器舞在宫廷中引起了轰动,公孙大娘的舞蹈不仅为宫廷增添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也成为了唐朝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她继承传统剑舞并加以创新,创造出多种舞蹈,逐渐磨练出了精湛的舞技。她的舞蹈风格刚柔并济,气势磅礴。据说草圣张旭的狂草书就是从她的剑舞中获得的灵感,画圣吴道子也曾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公孙大娘的舞蹈洋洋洒洒、变幻莫测,犹如盛开的石榴花般绚烂多姿,石榴花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形态,如同燃烧的火焰,给人以热烈、充满活力的感觉,代表着女性在经历岁月的沉淀后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公孙大娘也以其如火的剑舞和豪迈的气势,被认为能够胜任司花之责,因此也被尊为石榴花神。

观复猫马大福版五月石榴花花神公孙大娘

观复猫马大福本喵

石榴原产于中亚至伊朗地区,相传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石国(今中亚地区)带回了石榴的种子。当时,张骞传授给安石国当地人兴修水利的经验,安石国王想要赏赐给他金钱财宝,但张骞都拒绝了,只带回了石榴的种子。这一历史事件使得石榴花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逐渐传播开来。晋·张华《博物志》中也有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石榴在初夏盛开,红得浓深、娇艳,象征热情奔放、吉祥富贵,石榴花有白、黄、红、紫、复色等多种颜色,花瓣单瓣或重瓣,形态丰富。其中千叶榴以花瓣数量众多著称,花型饱满繁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其花瓣层次丰富,常呈渐变色,形态优雅。清末民初著名园艺家黄岳渊在《花经》把它列为四品六命。

粉彩三多纹太白尊 清乾隆

观复博物馆藏

石榴花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文化、社会生活逐渐融合。它不仅成为了园林观赏的佳品,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石榴花在古代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以其独特的美丽和寓意成为佳话。孔绍安在《咏石榴》中写道:“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诗人埋怨张骞带石榴回汉的速度不够快,错过了春天的花期,但同时也展现了石榴花独特的魅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榴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石榴果实内部多籽的特点寓意着子孙满堂、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石榴果实内部有众多的籽粒,紧密地簇拥在一起。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家族人丁兴旺、子孙满堂是幸福和福气的象征。

粉彩折枝石榴纹盖碗一对(乐古堂制款) 清道光

观复博物馆藏

因此,石榴花及其果实常被视为多子多福的吉祥物。在古代婚礼中,新娘的嫁妆里有时会放置石榴,寓意着新婚夫妇能够早生贵子、多子多孙。一些传统建筑、家具的雕刻图案中也常出现石榴的形象,表达人们对家族繁荣的美好期许。石榴花颜色鲜艳夺目,以红色为主,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吉祥和繁荣。瓷器中以石榴花为造型的最有名的当属石榴尊了。

雍正款炉钧釉石榴尊

故宫博物馆院藏

石榴尊唇口外卷,形似盛开的石榴花,五瓣或六瓣花口,既美观又富有层次感,短颈设计,简洁流畅,与口部自然衔接,凸显器型的整体协调性,圆腹饱满,象征石榴果实的丰硕,腹部通常有纵向凹线,将器身分为六瓣,增强立体感。圈足稳重,底部平整,确保器物放置时的稳定性。石榴尊最早出现于明宣德年间,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艳丽的釉色受到青睐,成为宫廷御用瓷器之一。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石榴尊的制作工艺达到巅峰,品种丰富,釉色多样,成为皇家御窑的代表作。

窑变釉是石榴尊中极具特色的釉色类型,其色彩变幻莫测,窑变釉石榴尊的釉面红蓝相间,釉色有向下的流动感,犹如彩霞映在天边。其中,釉色偏红的称为“火焰红”,偏蓝的称为“火焰青”。

钧窑天青釉玫瑰紫斑罐 金代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窑变釉的色彩变化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过氧化或还原作用,使得瓷器在出窑后呈现出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窑变釉中最为熟知的当属钧窑,钧窑位于现在的河南禹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其独特的窑变艺术和绚丽多彩的釉色闻名于世。北宋时期,钧窑成为宫廷御用瓷器的重要产地,其产品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效果著称,备受皇室推崇。

上海观复博物馆“群芳次第开—中国古代月令花卉纹饰器物展”5月17日即将绽放,小伙伴们约起来,走进上海观复一睹石榴花的热情与美好与“公孙大娘”的剑舞风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