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群芳次第开 | 八月: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

2025-05-16 14: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花与人类的精神生活乃至物质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早在《诗经》中就提到了130种以上的花草,花草因其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人们祈求繁衍生息、多子多福的崇拜对象,同时人们也将自己的情感、理想与不同种类花卉的寓意与品格相结合,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古人的认知观念中,万物皆有灵,花神的概念最早在春秋末期就被提及,在当时,花神是一个独立的神明,是世间统领百花的百花之主。魏晋隋唐时期,花神逐渐被人格化,有些具有花卉相同品格的人物逐渐被神化,至明清到达顶峰,百姓渐渐把一些历史名人与十二个月的月令花结合到一起,农历每个月选一种代表花,而每种花都对应一位司花之神,形成“十二花神”的中国民间传说,每个花神都拥有着一段传奇美丽的故事,既符合不同月份花儿的美貌,又赋予了花儿美好的品质。

今天请下凡间的是我们的八月桂花花神。

民间传说中的桂花神有两个流行版本,一位是活跃于贞观文坛才华横溢的宫廷女性徐惠;另一位是西晋巨富石崇的宠妾绿珠。

徐惠:据正史记载,徐惠是一位充满神异色彩的文学“神童”,生五月能言,四岁诵《论语》,八岁好属文。

其八岁时作《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全篇渗透着浪漫而幽婉的风格,显示了她内心深处渴望和等待着她的千古一遇。

《全唐诗》于题下有注:“《唐书·本传》:妃八岁,父孝德使拟《离骚》,为《小山篇》云云。孝德大惊,知不可掩,于是所著遂盛传。”

唐太宗惊讶于其早慧,并被这首《拟小山篇》深深震撼,将她召为才人,后拔为婕妤,继而升为充容。在宫廷时的创作风格从初入时“千龄兮此遇”的浪漫憧憬到被深宫中的现实击碎的满怀幽怨,最终使其不再心系君王宠幸,转而学习当年长孙皇后劝谏君王的遗风,最终创作出了《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贞观末年,朝廷频繁征伐四夷,又建造宫殿,百姓劳苑。徐惠上奏《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劝谏唐太宗罢兵,停修土木,与民休养生息。这是徐惠短短二十四年人生的亮点,两《唐书》、《资治通鉴》的编纂者一致认为有此一篇足以树碑立传,这是一篇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由女性作者写就的政论文,历来备受史家赞誉。

另一个版本的桂花神是西晋时期巨富石崇的宠妾绿珠,史载“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石崇为交趾采访使时惊慕绿珠美貌,用三斛明珠聘她为妾,带回京都洛阳。为慰爱妾思乡之情,石崇于金谷园内筑“百丈高楼”崇绮楼,可“极目南天”。后赵王司马伦党羽孙秀垂涎绿珠倾国姿色,索取遭拒后,兵围金谷园,欲强夺绿珠,当时石崇正在楼上宴饮,甲士到了门前,绿珠为报石崇恩宠之情,起身跳楼而死。刘克庄留诗赞云:“向来金谷友,至此散如云。却是娉婷者,楼前不负君。”杜牧也喟叹道:“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人们以桂花的随风散落譬喻绿珠一跃而下的凄美留芳,尊她为八月桂花花神。

观复猫蓝毛毛版八月桂花神徐惠

观复猫蓝毛毛本喵

桂花神是人间八月的月令花桂花的司花之神,农历八月也称桂月,此时桂子花开,香飘万里。时间上正好与中秋重合,故而无论是中秋食物,如桂花糕、桂花酒,还是中秋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其中都有桂树的身影出现。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属的植物,别名木犀、岩桂、十里香。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

桂树别称“仙友”,在古代是一种神树。《山海经》中描述南方仙山之首招摇山的特征为“多桂”,西方仙山皋涂之山也遍植桂木。《吕氏春秋》慨叹“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桂旗是用桂花做成的旗帜,以装饰车辆。《九歌.湘君篇》中也多次出现"桂舟"、"桂棹"、"桂栋"等词汇,这说明,当时楚国的人们在酿酒、生活用具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已经广泛使用桂花树了。

汉代以后,桂花的观赏价值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开始将自然野生的桂花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花异树,其中有桂十株;武帝破南越后,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唐宋时期,桂花已经从宫廷栽种普及到了民间庭院栽植,于是,咏桂吟桂也蔚然成风。

宋之问《灵隐寺》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中对桂花的终极赞美:"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白的《咏桂》“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通过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

杨万里笔下的桂花“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

谢懋《霜天晓角·桂花》"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盛赞了桂花的香与韵兼得,独占花中高洁的声誉。同时生动的写出桂叶的美,像是用碧云精心剪裁而成,低垂着呵护像金子碎屑般的花朵。

桂叶因形状规整可爱,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所谓“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桂叶眉甚至成为晚唐、五代时期一种流行的特殊眉形,其形状宽圆,就像一片桂叶,覆在女子的额前,在传为唐代周昉所绘的《簪花侍女图》中,众女子的眉形与桂叶形似,即所谓的桂叶眉。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 辽宁省博物馆

与桂有关的神话,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吴刚伐桂”。

早在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只提到了"月中有桂树";而发展成吴刚伐桂的传说,是最早记载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相传汉朝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罚在月宫中砍桂树。但是,无论他怎样费心尽力去砍,桂树总能愈合重新长起。“树创随合”隐喻着月亮的再生与永存。

紫檀木嵌金月桂图挂屏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与桂相关的成语,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蟾宫折桂”。

成语“桂林一枝”、“蟾宫折桂” 都出自《晋书·郤诜xìshēn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诜官,帝曰:"吾与之戏耳,不足怪也。”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司马炎在东堂会送,问他的自我评价,郤诜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面对自信心爆棚郤诜,晋武帝放声大笑。侍中觉得郤诜过于狂放不羁,奏请免去他的官职,武帝却说:“不过是我与他开的玩笑,不用怪罪。”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根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蟾宫折桂,用来比喻考中进士,金榜题名。成语桂林一枝,比喻出类拔萃的人物。

青花仕女婴戏折桂图直颈瓶 清康熙 观复博物馆藏

桂花以其高洁脱俗的气质、馥郁的芳香以及美好的寓意,关联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桂花文化现象。明清时,瓷器纹饰图案上百花齐放,而桂花纹饰以“花中第一流”的身姿,成为书画、陶瓷、刺绣等艺术品上最受欢迎的吉祥纹样。

“桂”与“贵”同音,我们的古人是谐音梗的高级玩家,因此衍生出了许多与桂花组合的充满吉祥寓意的纹样。

香花三元:由兰花、茉莉和桂花三种芳香性花卉组合而成,表达热爱生活,祈求幸福。贵寿无疆:桃花或寿桃与桂花纹饰组合的谐音。兰桂齐芳:兰花、桂花纹组合,寓意子孙优秀、家族兴旺。连生贵子:为莲花、桂花纹的组合的谐音。福增贵子:由蝙蝠、桂花纹组成的谐音。

紫檀嵌松石长方盆蜜蜡桂花盆景 清 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蟾宫折桂"的画面,也是各种艺术载体上喜闻乐见的主题,寄托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望子成龙、科举中第、仕途得志的美好期盼。

青花蟾宫折桂纹笔筒 明崇祯 观复博物馆藏

人间草木皆有情,十二群芳次第开。

上海观复博物2025年特展,群芳次第开——中国古代月令花卉纹饰器物展,带您领略生活至美。

参考资料:故宫博物院官网

知网:《徐惠的诗文创作及其〈谏太宗息兵罢役疏〉》作者黄芸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