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改革开放过程中,上海大的基建工程项目都有这家公司的身影

澎湃新闻记者 戴高城
2019-03-08 08:42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1985年,自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华海公司前身)在“下海”潮的推动下来到上海拿下第一个工程,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华海工程有限公司也开始伴随上海的改革开放历程。

作为一家老牌驻沪央企,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上海大的基建工程项目都刻上了华海公司的身影,而华海公司更是成为上海地铁轨道的缔造者。

从工程队到正规军

1985年初春 “下海”潮席卷祖国大地,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制定“立足三晋、开拓沿海、修路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

一处处长管鹤令是老上海人,在年初开完职代会后就直奔上海,用乡音找人脉、寻资源。深受上海开发开创性文化熏陶的管鹤令,正是看准了上海中国市场经济“桥头堡”的无限商机,力排众议,苦心经营,成功逮住了跻身上海市场的第一只“螃蟹”——石洞口电厂建设。

管鹤令迅即组建上海工程队,以市政工程为起点,开启了华海人“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新征程。

无独有偶,亦为上海人的陈新来,作为五处上海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带领11队,以承建莘松高速公路为契机,拉开了华海人进军高速公路施工的序幕。

也就是从1985年开始,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开始了在上海的征程。

这样的前辈还有六处14队队长陈万邦,率队闯入上海轨道交通最为繁忙、最重要的大动脉地铁1号线试验段,夯实了华海人最早进入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成为当代地铁施工领军企业的奠基石。

二处的俞贤忠,其在上海成立了制梁场,为华海人在上海承担高速公路、高架桥、市政工程的制梁,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2年的初春,从北京参加总公司工作会议回晋的铁三局时任局长郭守忠、局党委书记张好志深思熟虑,毅然决定,将三局在上海市场最早进入市政、地铁、公路工程且功勋卓著、实力超群的原一处、二处、五处归并组合的10队、11队及公路梁厂、构件厂、联络处整合,注册组建成立华海工程公司,作为铁三局燎原市场的“根据地”,立足上海,辐射华东,面向全国,走向海外。

1993年7月8日,华海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刻在上海重大工程上的名字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为上海这座魅力之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开发浦东,基建先行,首先就是修大桥、修道路、修码头、修机场,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幕就此拉开。

上海南浦大桥。视觉中国 资料

1991年12月,作为上海市府一号工程和开发浦东的起步工程,上海南浦大桥建成通车。这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使上海人圆了“一桥飞架黄浦江”的梦想。

华海公司作为大桥的主要建设者之一,就此一炮打响,名扬整个上海滩。

“驻地就在塘严路71号,这我忘不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地址一直烙在桥梁施工负责人李军的心中。

在南浦大桥施工中,凭借铁路施工的丰富经验,李军和战友们采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万能杆件托架盖梁施工、轨道车运梁等施工方法,这个在现在看来司空见惯的做法,在当时的上海,引起一阵轰动。几乎是一夜之间,闻讯赶来的学习者、参观者络绎不绝。

1993年7月8日,华海公司成立后,接连参与了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奉浦大桥的建造,以及浦东机场主进场路、浦东金桥立交桥、远东大道等浦东开发开放重大基础工程,为浦东开发开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了桥梁,道路的建设也是华海公司在上海的另一个品牌。

市府一号工程、以“申”字设计、总长64.19公里、三横三纵的环绕高架立体交通网,从1992年9月内环线开工,到1999年9月延安路高架落幕,历时7年。华海公司先于1993年10月中标内环高架2.2、2.10两标,后在1995年11月拿下延安西路地面1.1、高架2.1两标,成为上海主道路参建主力。

莲花路立交桥、东湖立交桥工程、上海外环线莘庄立交桥、上海第一条引资建造的高架路逸仙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主进场路、莘奉金高速公路等等都留下了华海公司的身影。

数十年的耕耘也让华海公司收获了诸多荣誉,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国家土木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大奖,“上海市优秀公司”,“国内入沪百强企业”之首,华海公司用名扬申城的浓墨重彩,被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誉为插在上海滩上的一面旗帜。

上海地铁的缔造者

上海地铁梦,源自1956年8月,虽然当时苏联专家得出“处软土地层,含水量多,不宜建隧道工程”的结论,但上海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梦想。

1963年,上海在浦东塘桥摸索地铁建设;1964年,在衡山公园试验隧道和地铁站;20世纪70年代末,在漕溪公园用结构法筑地下方形隧道,后为1号线正式路线使用。

直到1985年,华海公司进入上海地铁一号线试验段,不仅发挥铁军“钻山豹”的优势,而且承担了机械化铺轨的技术创新试验。

1990年1月,上海地铁一号线正式开工建设,华海公司在全线的铺轨中,使上海成为继北京、天津之后中国大陆第三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当时在国内地铁建设领域一片空白的条件下,要建好上海地铁1号线,并非易事。

为解决隧道内狭小空间铺轨等道道难题,华海公司运用铁路轨排架设法的原理,从运输、支撑、固定、铺设、调整的各个环节进行攻关,总结出《地铁轨道整体道床整铺施工法》,简称“HH”(华海)工法,圆满完成了上海地铁1号线的轨道工程施工任务,成为地铁铺轨领域的技术标杆和工艺基础,一举奠定了业内领先地位,华海品牌在轨道交通领域名声鹤起。

上海地铁二号线全线整体道床轨道工程。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地铁建设领域一片‘荒芜’,在地铁轨道铺设方面也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一项针对性的施工工艺,建设上海地铁1号线无异于是白手起家,但作为拉开上海地铁建设序幕的首条地铁工程对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可见一斑。当时没有条件怎么办?那就创造条件,没有技术怎么办?那就研究技术,我们是凭着一股敢为人先、敢拼敢闯的韧劲才完成的”,时任华海公司总工程师赵文君告诉记者。

赵文君与项目技术人员干脆把办公室搬到了施工第一线,在一次次探索和试验中“孵育”了城市轨道通交通轨道施工技术,并研制出了全套施工配套设备和机具,成功化解了地铁铺轨施工的“疑难症结”,为上海乃至全国地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地铁施工任务接踵而来,上海地铁1号线延长线、2号线、3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1号线……上海轨道交通网的建设历程中,几乎每条线路都铭刻上了华海公司的身影。

转眼到了2006年,此时上海的地铁建设已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虽然地铁建设各项技术日趋成熟,但仍有一些难题悬而未解,比如铺轨基地狭小导致钢轨接头焊接困难就是其中之一。

在上海地铁7号线的建设中,赵文君与技术员们巧思秒想,将过去的钢轨联合接头用小型气压焊工艺改变为“移动式”接触焊工艺焊接钢轨接头,巧妙使钢轨焊接接头质量得到了提升。三年过后,在上海地铁7号线的建设中,赵文君又和他的战友开发出了“预制浮置板钢筋笼施工方法”,使地铁施工中传统的钢筋笼作业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施工效率翻了3倍,施工质量步步攀升。

就是这样的技术支撑,使得华海公司成为国内乃至世界轨道交通领域都有强劲优势,确立了在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中的龙头地位。

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

从国内改革开放后修建的第一条地铁上海地铁1号线,到华南第一条广州地铁1号线,东北第一条轨道交通工程大连快轨3号线,地级市城市第一条地铁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目前华海公司的战场已经扩展到全国,其先后参加了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大连、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宁波、重庆、南昌、福州等国内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

在长三角区域,在上海、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杭州、宁波等城市第一条地铁建设中,华海公司把钢轨卧龙铺向“打造轨道交通施工领域国内名企”的战略高地,创造了作业面日进度150米,月进度12公里的全国记录,成功摘得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第一个国家级优质工程金质奖的桂冠。

    责任编辑:王杰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