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杀器”走向何方?削减战术核武器的现状与问题(上)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蓝山
2019-03-07 08:3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编者按】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新闻局3月4日表示,俄总统普京当天签署命令,俄方将从命令签署之日起暂停履行《中导条约》,直至美方修正违约行为或者该条约到期终止。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当天表示,普京此举是对美方启动退出《中导条约》程序的回应。

2月1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由于俄罗斯近年来多次违约,美国决定于次日(2月2日)起暂停履行《中导条约》相关义务,正式启动为期180天的退约进程。欧洲舆论认为,美俄退出中导条约意味着重启军备竞赛,可能会使欧洲再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核武库。正如美国前任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所言,像“战术核武器”这样的概念毫无意义。任何核武器都是战略武器,因为核武器无论怎样使用,都会产生“战略效果”。

在乌克兰持续的冲突使俄罗斯与北约武装力量有发生直接冲突的危险。北约的政治家及军事规划者们不想使这场冲突超出常规武器的范围。因此也提出了核武器问题。双方都威胁在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情况下使用核武器。美国的术语系统将其称作“非战略核武器”。俄罗斯则称作“战术核武器”。

战术核武器和战略核武器的界限往往非常模糊,比如配备核弹头的“战斧”巡航导弹通常被认为是战术核武器,而配备核弹头的AGM-86空射巡航导弹被认为是战略核武器。

战术与战略核武器界限相当模糊

这种武器是冷战时代对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时美国和苏联部署了用于作战使用的战术核武器。战术核武器与战略核武器的区别首先是作战半径和装药威力及作战任务。战术核武器包括多种类型:核地雷,核深水炸弹,核炸弹,核弹道导弹,核巡航导弹,核航空炸弹。但是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之间的界限往往相当模糊。美国(前任)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不久前断言,像“战术核武器”这样的概念毫无意义。他认为,任何核武器都是战略武器,因为核武器无论怎样使用都会产生“战略效果”。

我们注意到,通常企图加入“核俱乐部”的国家起初研制的核武器的装药威力和投送距离是战术级别的,但往往赋予其战略目标。例如,苏联战略核潜艇的第一套系统——R-11FM海基弹道导弹最大射程为150千米,装药威力为1万吨,也就是说,具有今天公认的战术级性能,但该系统被用于达成战略目标,为此其载艇需要在美国海岸附近行动。R-11FM系统被部署在柴油潜艇上,它们组成了承担打击美国本土任务的苏联海军第一个海上战略核武器系统集团。

战略性能和战术性能之间也存在着众所周知的模糊性,特别是巡航导弹。美国部署在潜艇上的巡航导弹,或者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可为战略目标服务,因为靠近潜在对手的领土。另一方面,战略轰炸机在装备核反舰导弹或核深水炸弹的情况下是为纯战术目标服务。

在做了前面这些说明之后,需要指出,美国已经形成了复杂的战略并制定了在与苏联及其盟国发生冲突时使用战术核武器的详细作战计划。苏联也是这样行动的。两国都在本国境外部署了数千件战术核武器。与此同时,战术核武器从未受到美苏军备限制协议的限制。显然,对于美国人来说,关于控制战术核武器的谈判并不迫切,因为它不对美国本土构成直接威胁。

冷战时期,美国在欧洲、日本和韩国及在前沿部署同的军舰上部署了数千件战术核武器。在1970年代末对抗最激烈的时候,美国部署的战术核弹药超过7千件。

美国保有这种武器以扩大遏制和保护自己的欧洲与亚洲盟友。在欧洲,战术核武器是北约“灵活反应”战略的一部分。此外,战术核武器是对华约进攻性常规武器优势的回应。例如,计划以预先设置的核地雷遏制苏联在西德的坦克进攻。

冷战时期美国研制的M56型原子炮,属于典型的战术核武器。

美国拥有多少战术核武器?

估计苏联部署的战术核武器数量范围为15000-21700件。苏联军队在近600个基地部署了战术核武器。其中一些部署在华约的东欧国家。1962年苏联曾企图在古巴部署其战略和战术核武器。

1980年代初,作为对苏联部署RSD-10(SS-20)中程导弹的回应,美国决定在欧洲部署其新型巡航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后,“非战略”核武器问题在欧洲引发社会反响。1987年签订的《中导条约》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携带战术核弹药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并且不仅限于此。

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老布什)和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声明,他们将放弃部署大部分战术核武器,并将销毁其许多类型。此后美国和苏联放弃并停止使用各自武库中的大部分战术核武器。

1991年9月老布什宣布,美国将从海军基地撤出其使用距离不小于300英里的陆基战术核武器,并将美国水面战舰、潜艇和海军航空兵飞机上的所有战术核武器拆除。在这些措施框架内也拆除了安装在地面投送系统上的战斗装药,包括用于装备“长矛”(MGM-52)战役战术导弹的850枚弹头和1300枚原子炮炮弹。到1991年年底之前,美国核武器已经从韩国基地撤出,到1992年中期之前则从欧洲撤出。到1992年中期之前美国海军舰艇不再携带战术核武器。

21世纪初,美国武库中仍有大约1100件非战略核战斗装药,其中有大约500枚航空炸弹存放在欧洲基地。同时,美国战术核武器仓库数量自1988年至1994年减少了3/4以上。存放美国核武器的欧洲基地数量从1980年代中期的超过125个减至2000年前的10个(7个北约国家)。

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大部分战术核武器从欧洲转移至美国本土。2001-2005年美国战术核武器撤出希腊和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2006年美国将核武器撤出英国莱肯希思空军基地。

外界认为,美国目前拥有大约500件战术核武器,其中大约200件是B61核航空炸弹,部署在欧洲。美国的“非战略核武器”部署在位于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土耳其的6个基地。部分存放在美军基地,为美国飞机所使用。其他的存放在由接收国管理的基地,由这些北约成员国的飞机使用。

2010年欧洲某些国家的个别政治家建议美国把这些战术核武器撤出欧洲。例如,德国外交部长基多·威斯特威勒支持将美国核武器撤出德国。比利时和荷兰也支持这一建议。

在讨论还在进行的时候,奥巴马政府销毁了用于携带核弹头的BGM-109A海基巡航导弹。2010年版《核政策综述》肯定,“该系统在美国核武库中是多余的目标”。

但是奥巴马政府接着指出,在F-16战斗机被F-35取代后,美国空军将既保持携带非战略核武器的能力,也保持携带常规武器的能力。美国把这个机种确定为“双重能力飞机”(DCA)。不用说,美国的北约盟国也有“双重能力飞机”,也是F-16,未来则是F-35。奥巴马通过的改进计划拟延长B61“非战略”核航空炸弹的服役时间。

苏联和俄罗斯的战术核武器有一部分安装在反导拦截弹上。图为苏联冷战时期研制的A-135反导系统。

俄战术核武器类型多样化

至于俄罗斯的削减情况,2007年俄罗斯国防部一位官员称,俄罗斯已经完成全部陆军战术核弹头、60%的反导防御弹头、50%的空军弹头和30%的海军弹头的销毁工作。

据非官方评估,1991年苏联有500-600个核战斗装药存放地点。到1990年代末这个数量可能缩减至100个。最近十年俄罗斯可能保持大约50个战术核武器仓库。

2009年美国专家认为,俄罗斯可能部署了大约3800件作战战术核武器。在后来的评估里,这个数字下降至2000件,其中俄海军有大约760枚弹头用于装备巡航导弹、反潜导弹、防空导弹、鱼雷和深水炸弹。空军可能拥有570枚核弹头,用于装备歼击机和轰炸机。用于装备短程弹道导弹的核弹头可能有140枚左右。这是最大评估数量。

美国对俄罗斯战术核武器的最少评估数量是:一共部署1000枚弹头,其中陆军210枚,防空飞机和防空反导部队166枚,空军334枚,海军330枚。如果按最大评估数字,美国专家承认俄罗斯占优势,如果按最小评估数字,则双方势均力敌,但俄军战术核武器的类型多样。

在军事政治方面。美国和北约的“非战略核武器”政策一贯不仅是遏制因素,还是北约作为一个军事联盟保持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7年北约成员国在《俄罗斯联邦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关于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的基本议定书》中向俄罗斯担保,前者“不打算,不计划在新成员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也不存在这样做的原因”。但北约还声明,它们不需要“改变北约核政策的任何方面”,也不需要“预见到未来这样做的任何必要性”。

北约在核遏制领域的立场仅部分依赖于美国部署在欧洲的核武器。尽管北约不再视俄罗斯为自己的对手,但盟友们承认,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在非战略核武器方面的失衡可能给某些北约成员国造成安全问题。

2010年11月公布的北约战略构想指出,“基于核潜力与常规潜力的适当结合的遏制仍将是我们共同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文件接着指出,只要核武器继续存在,北约就仍然是核联盟。

战略构想没有提到美国部署在欧洲的核武器,而是取而代之指出,“各盟国的最高安全保障由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的战略核力量提供”。进而指出,“联合王国和法国具有遏制作用的独立的战略核力量将促进共同遏制和各盟国的安全”。需要指出的是,英国的战略和战术核武器完全由美国人通过其提供给英国的“三叉戟II”导弹系统来控制,部署在英国战略核潜艇上的这些导弹没有美国军官的批准不能发射。(未完待续)

(本文原载于俄罗斯Eadaily通讯社网站,由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编译首发,略有修改)

    责任编辑:谢瑞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